夏雄超
- 作品数:40 被引量:278H指数:8
- 供职机构: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小腿毁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在小腿毁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7例小腿毁损伤进行清创、骨折外固定术后VSD治疗。患肢彻底清创后VSD治疗2~3次,肉芽组织覆盖创面给予植皮及皮瓣修复,压力维持-40~-60 kPa。其中24例游离植皮修复,3例采用健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创面均一期愈合,供区切口一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皮瓣色泽正常、无臃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个月。结论 VSD技术治疗小腿毁损伤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为植皮及皮瓣移位修复提供良好的条件。
- 刘伟郑佐勇熊浩林伟文夏雄超赖茂松黄瑞良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 关键词:腿损伤封闭负压引流创面修复
- Acutrak螺钉微创治疗Herbert-FisherB、C型腕舟骨骨折被引量:8
- 2016年
- 2008年9月~2014年6月,我们采用Acutrak螺钉微创治疗22例不稳定Herbert-Fisher B、C型腕舟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2例,男20例,女2例,年龄18~65岁。骨折按Herbert-Fisher分类:B1型6例,B2型10例,B3型3例,C型3例。1.2治疗方法臂丛麻醉。
- 刘伟夏雄超李贝肖艳杨康胜区广鹏黄瑞良余斌
- 关键词:腕舟骨骨折经皮内固定
- 椎间盘镜与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30
- 2017年
-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和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和中国知网5个数据库,由两位作者独立筛选出相关文章。运用Cochrane风险因素来评估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章质量,运用修改的Newcastle-Ottawa量表进行回顾性文献的质量评估。文章中的数据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提取。结果最后有19篇相关研究被纳入此次Meta分析。椎间孔镜术后短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改善明显优于椎间盘镜组(P=0.010),而手术后远期VAS评分变化(P=0.120)、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变化(P=0.260)、并发症(P=0.100)和残留或复发率(P=0.100)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椎间孔镜组出血量更少(P=0.000),切口长度更短(P=0.000),住院天数更少(P=0.000),但是椎间孔镜的手术时间较椎间盘镜组长(P=0.001)。结论在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方面,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无疑是一种更加微创且安全的手术方法。
- 凌华军范磊赖茂松林伟文熊浩罗鹏刚吴增志夏雄超
- 关键词:META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镜
- 微创通道与传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比较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道系统与传统开放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2年5月收治4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但不伴有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其中20例采用Mast Quadrant微创手术系统椎弓根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成形术,26例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成形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中期随访的影像学指标、腰背疼痛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6个月内疼痛缓解较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左右两组趋于一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比较,矢状位后凸Cobb角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的改善程度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道微创手术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体后部结构破坏小,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治疗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理想入路之一。
- 吴增志赖茂松熊浩罗鹏刚林伟文凌华军夏雄超
- 关键词:微创椎弓根钉椎体成形术压缩性骨折
- 逆行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治疗股骨远端SeinsheimerⅠ-Ⅳ型骨折的效果。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对27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C形臂X线机下逆行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治疗,并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27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2个月),全部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2周。据AK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本组中优23例、良3例、一般1例。优良率96_3%。结论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能提供坚强内固定,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较好方法。
- 刘伟熊浩林伟文夏雄超赖茂松区彩琼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 关键词:股骨骨折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过氧化氢灌洗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过氧化氢灌洗在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彻底清创后给予VSD敷料覆盖持续引流,并联合应用过氧化氢灌洗,待创面新鲜感染消退后采取直接缝合或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结果 15例早期感染(<2周)患者经1次VSD治疗后直接缝合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成功,2例慢性感染患者(>10周)经2次VSD治疗后关闭创面,感染复发,再次清创取出内固定物及VSD治疗,伤口愈合。随访13~25个月,术区无再发感染,骨折均获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过氧化氢灌洗是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有效方法,可保留内固定物,缩短治疗周期,值得推广。
- 夏雄超林伟文罗鹏刚凌华军吴增志熊浩赖茂松
-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负压封闭引流过氧化氢
-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椎间融合术对邻近椎间盘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索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椎间融合术对邻近椎间盘生物力学的影响,为颈椎病中远期疗效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常成人颈椎薄层CT图像建立下颈椎(C_4~C_7)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单节段颈椎(C_(5/6))植入Zero-P系统后的有限元模型。分别加载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应力负荷,计算正常下颈椎及单节段颈椎(C_(5/6))植入Zero-P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的应力。结果成功地建立了人体正常下颈椎、单节段(C_(5/6))植入Zero-P融合器后的下颈椎有限元模型。颈前路Zero-P椎间融合术后对邻近颈椎间盘应力较术前明显增大,以前屈及侧弯时更显著。结论颈前路Zero-P椎间融合术可增加相邻椎间盘应力,术者需权衡利弊,充分考虑手术方式的影响,术后相应调整康复计划以减轻邻近节段负担。
- 吴增志赖茂松熊浩罗鹏刚林伟文夏雄超凌华军钟思龙
- 关键词:椎间融合术有限元分析
- 负压封闭引流结合一次性载液抗菌器负压灌洗和引流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剥脱伤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 VSD)结合一次性载液抗菌器负压灌洗、引流在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剥脱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2例四肢大面积皮肤剥脱伤患者行创面清创,采用VSD结合一次性载液抗菌器负压灌洗、引流1~2周,5~7 d更换1次新的VSD敷料,拆除VSD敷料观察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再行二期植皮或皮瓣修复术。结果28例患者经5~7 d VSD引流,缺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皮片移植或皮瓣修复后均愈合;4例患者因VSD堵管,再一次清创后继续VSD引流7 d,肉芽组织新鲜平整,移植皮肤基本成活。结论 VSD结合一次性载液抗菌器负压灌洗、引流能明显促进创面肉芽生长,控制创面感染,提高了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的成功率,是用于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剥脱伤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 熊浩吴增志罗鹏刚林伟文凌华军夏雄超赖茂松周芳芳
-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
- 可吸收钉棒治疗儿童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5年
- 【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钉棒治疗儿童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可吸收钉棒内固定治疗的25例儿童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资料,男18例,女7例;年龄6—13岁,平均10.5岁。左侧11例,右侧14例。骨折按AO分型:A2型15例,A3型10例。所有骨折均为腕关节外、桡骨远端闭合性、移位不稳定型、完全骨折。术后采用Batra影像学评分标准和Garland& Wedey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骨折愈合、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6~10周(平均7.8周)达骨性愈合,无骨折再移位、畸形愈合或骨桥形成,腕部伸屈、收展活动及手指伸屈活动功能均恢复良好,术后Batra影像学评分均为优。2例患儿术后2个月前臂旋前活动受限15。。未见血管、神经损伤及术处溃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按Gaaland&Wedey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功能:优23例,良2例。结论可吸收钉棒治疗儿童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有效,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愈合佳,并发症少,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 林伟文赖茂松熊浩罗鹏刚凌华军夏雄超吴增志
- 关键词:可吸收性植入物桡骨骨折腕关节儿童
- PACS系统测量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PACS系统测量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C型臂X线引导下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观察组患者在PACS系统测量辅助下行PVP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骨水泥在椎体中央的分布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骨水泥渗漏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2d、1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手术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Cobb’s角较手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Cobb’s角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ACS系统测量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能够将穿刺针头置入更理想的位置,更容易将骨水泥注入到椎体的中央,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到椎体以外的几率,能够快速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并一定程度上纠正后凸畸形。
- 夏雄超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