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奎丽梅

作品数:105 被引量:240H指数:8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0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5篇水稻
  • 28篇杂交
  • 23篇两系杂交
  • 18篇选育
  • 15篇不育
  • 15篇不育系
  • 13篇粳稻
  • 13篇核不育
  • 12篇杂交稻
  • 12篇制种
  • 12篇核不育系
  • 11篇杂交粳稻
  • 10篇两系杂交稻
  • 10篇高产
  • 9篇基因
  • 8篇稻种
  • 8篇软米
  • 8篇两系杂交粳稻
  • 7篇籼型
  • 6篇地理分布

机构

  • 103篇云南省农业科...
  • 12篇云南农业大学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云南大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深圳市农业科...
  • 2篇云南省种子管...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云南省气候中...
  • 1篇贵阳市农业试...

作者

  • 103篇奎丽梅
  • 67篇涂建
  • 45篇刘晓利
  • 41篇卢义宣
  • 38篇辜琼瑶
  • 34篇李华慧
  • 34篇李小林
  • 30篇黄平
  • 30篇陈忆昆
  • 28篇邓伟
  • 25篇谷安宇
  • 24篇张建华
  • 23篇管俊娇
  • 22篇徐雨然
  • 21篇杨久
  • 18篇张云
  • 17篇张锦文
  • 12篇李社萍
  • 10篇曹永生
  • 10篇杨忠义

传媒

  • 25篇西南农业学报
  • 13篇杂交水稻
  • 7篇种子
  • 5篇云南农业科技
  • 4篇植物遗传资源...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中国种业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稻米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第一届中国杂...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福建农业科技
  • 1篇世界农业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农药
  • 1篇农药学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5
  • 12篇2024
  • 13篇2023
  • 8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一株自然形成的耐链霉素果胶杆菌NJAU2的分离鉴定
2024年
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是导致全球农作物经济损失的重要病原细菌之一,抗生素抗性菌株的产生加大了该病害的防控难度。本研究以不同寄主植物分离获得的果胶杆菌为材料,利用平板分析,获得一株野外形成的链霉素抗性菌株。通过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研究,明确其分类地位,并预测链霉素抗性基因。研究表明,自不同寄主分离的8个菌株中,云南黄花马蹄莲发病株获得的NJAU2,对链霉素存在高度抗性。NJAU2基因组总长5 062 459 bp, GC含量51.83%,N50长度306 378 bp,共有4 568个编码基因。基于果胶杆菌8个管家基因(fliA、fusA、glyA、gyrB、purA、rpoA、rpoS和secY)的MLSA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显示NJAU2与标准菌株P.aroidearum SCRI 109~T及已报道的菌株P.aroidearum PC1聚类在同一个分支,该结果与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一致,进一步NJAU2与各果胶杆菌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DNA-DNA杂交(isDDH)分析也支持这一结果。为此,将自然形成的链霉素耐性菌株NJAU2归属于果胶杆菌的新种: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命名为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 NJAU2。NJAU2的基因组中携带编码链霉素耐药基因集。抗生素耐药性综合数据库(CARD)比对发现NJAU2含有与7类耐药相关的328个耐药基因。此外,NJAU2基因组注释表明:其含有15个编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性基因,其中与链霉素抗性相关的基因有rpsL和gidB。马蹄莲软腐病病原菌NJAU2的发现,为果胶杆菌在链霉素抗性方向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杨丽萍楼望颖车舒唐莉栋邓伟谷安宇管俊娇奎丽梅安华王睿李小林范加勤
关键词:基因组分析抗性基因
云南作物资源特征特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研究ⅩⅥ.蔬菜资源的多样性分布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基于云南"立体"的生态环境和特异的多民族生境条件下,分析研究了云南11类2640份地方蔬菜资源的多样性及其在不同气候类型和气温中的表现,结果表明,云南11类蔬菜资源的多样性大小依次为豆类>绿叶菜类>茄果类>芥菜类>白菜类>瓜类>根菜类>水生蔬菜>甘蓝类>薯芋类>葱韭类;蔬菜资源的多样性富聚地在全省均有分布,但集中在滇中地区,而亚热带是多样性的富聚气候带;14~15℃是蔬菜资源多样性最富集的温度段,也是多样性波动的临界点。
苏艳杨忠义曹永生刘义富陈晓艳奎丽梅刘晓利
关键词:蔬菜资源多样性生态地理分布
耐寒两系优质杂交粳稻“云光12号”高产制种技术
2009年
云光12号是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用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育成的粳型两用核不育系95076S与自育恢复系云恢124配组而成,2000年育成,2003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DS001—2003)。该组合生育期适中,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叶、穗结构理想,抗病性好,米质较好,耐寒性好,最高种植海拔1901m,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组合。
奎丽梅刘晓利涂建黄平严洪斌杨久卢义宣
关键词:高产制种技术优质杂交粳稻耐寒性云南省农科院农作物品种审定两用核不育系
一种高产水稻育种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产水稻育种装置,属于水稻育种技术领域。该水稻育种装置包括箱体和支撑腿,箱体的下端与支撑腿固定连接,箱体的内壁设有恒温装置和至少一个育种装置;恒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日光灯、第一连接板、第一直板、第二直...
邓伟李小林吕莹徐雨然张建华涂建奎丽梅安华谷安宇张锦文李社萍陈忆昆董阳均杨华涛相罕章
云南省1983—2021年审定水稻品种基本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水稻是云南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已审定水稻品种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为云南未来的水稻新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参考。本研究对云南省1983—2021年审定的559个水稻品种的亲本、产量、米质和抗病性等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审定的品种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杂交稻与常规稻的亲本多样性基本相当,亲本多样性并未随着审定品种数量上升而增加;杂交稻(非旱稻)和常规稻(非旱稻)单产呈小幅上下波动态势,旱稻单产呈增长趋势;近12年(2010—2021年)品种优质率为35.71%,优质1级品种数量极少,垩白度是影响米质提升最主要的因素;总体上,稻瘟病抗性有所降低,白叶枯抗性优于稻瘟病,近4年数据,抗纹枯病性好,感及高感纹枯病品种占比在15.00%以下,感及高感稻曲病品种占比在17.00%~52.00%间波动。
董维张建平邓伟徐雨然徐雨然涂建奎丽梅安华涂建谷安宇张建华吕莹杨丽萍管俊娇谷安宇李小林
关键词:水稻审定品种
低磷胁迫对水稻不同基因型苗期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从营养学角度了解不同耐低磷水稻基因型在低磷胁迫时各基因型对氮、磷、钾3大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及利用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各基因型对低磷胁迫的适应能力与氮肥、钾肥的吸收量相关不显著,与磷肥的吸收量达显著负相关,即低磷胁迫下耐低磷基因型吸收磷肥量较正常磷处理下明显增加,低磷敏感基因型吸收磷肥量较正常磷处理下明显减少;水稻各基因型植株含氮量与氮效率、植株含磷量与磷效率、植株含钾量与钾效率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根据植株肥料利用效率(干重/含肥量)将水稻不同基因型分为4类:Ⅰ增效型、Ⅱ受抑制型、Ⅲ钝感型、Ⅳ互作型。在耐低磷基因型筛选时应选择肥效类型属Ⅰ型和Ⅳ互作型中磷肥利用效率较正常磷处理下增加的水稻基因型。
李华慧辜琼瑶黄平涂建刘晓利张洪亮李自超陈忆昆张云卢义宣奎丽梅
关键词:水稻苗期低磷胁迫
云南种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策略
分析了云南种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同时结合云南金瑞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自身实践,提出了云南种业发展趋势、市场策略和建议。
刘晓利卢义宣奎丽梅徐开荣郭咏梅
关键词:种业
优质高原两系杂交粳稻新组合云两优502被引量:2
2019年
云两优502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自育优质粳型两用核不育系云粳208S作母本,优质强恢复系云恢501作父本,于2011年配组而成的优质高原两系杂交粳稻新组合,2017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云南省海拔2 000 m以下粳稻区域作中稻种植。
辜琼瑶涂建刘晓利李华慧黄平杨久陈忆昆张云奎丽梅
关键词:杂交粳稻选育
两系杂交粳稻新组合云光107被引量:4
2014年
云光107系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用自育光敏核不育系云粳202S与自育强恢复系云粳恢7号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分蘖强、成穗率高、大穗中粒、株高和生育期适中、丰产、抗病、结实率高、米质优等特点,2011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黄平李华慧刘晓利辜琼瑶涂建杨久张云丁生宏卢义宣奎丽梅
关键词:两系杂交粳稻选育
红掌的栽培与管理技术被引量:18
2003年
主要介绍红掌生物学特性 ,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 ,收获与包装。详细介绍了定植前的准备工作、定植技术、施肥、温室条件控制、病虫害防治及其它中期管理技术。
单芹丽赵辉奎丽梅邓君浪王玉宝
关键词:红掌栽培技术生物学特性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