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爱
- 作品数:50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潍坊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山东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中高职一体化办学背景分析
- 2012年
- 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对国家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积极回应,是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发展,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供高端技能人才支撑,同时有利于促进普通教育领域的改革,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 王家爱
-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办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调结构教育公平
- 浅析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下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被引量:1
- 2008年
- 本文分析了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下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与引入ISO9000在管理要求上的共同性、在操作上的可行性和目标上的一致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在ISO9000体系下开展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提出了可供操作的办法和途径。
- 王家爱王百林贺志强
- 关键词:高职院校ISO9000文化建设
- 实施“4321”工程 推进学院内涵发展被引量:1
- 2007年
- "4321"工程的基本内容是: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品牌专业建设计划、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体系、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考试制度改革;构建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实施"4321"工程是推进学院教育教学内涵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基础性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 王家爱李瑞昌葛树强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 基于基础能力的高职院校范式——以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为例
- 2012年
- 高职院校虽然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但是,高职院校职能的履行和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色并没有实质性改变,因此,基于能力的高职院校的战略管理是一种必然选择,内涵建设仍然是重中之重。
- 王家爱刘明李瑞昌
- 关键词:范式
-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被引量:6
- 2010年
- 本文简要介绍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内在实质和突出特点,并就如何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建议。
- 王家爱
- 德国职业院校教师培养的特点及借鉴——赴德国培训研修报告被引量:4
- 2010年
- 本文介绍了德国职业院校教师培养的一些特点和基本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对潍坊职业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借鉴意义,提出了潍坊职业学院今后一个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和工作思路。
- 王家爱
- 关键词:职教教师
- 高职院校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调研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对高职院校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对策性建议。认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作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之一,对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和保证作用;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导入高职教育管理要因时因校制宜,既不能一哄而上,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 王家爱贺志强刘明李瑞昌
- 关键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高职院校
- 试论在高职院校推行ISO 9000质量认证被引量:2
- 2009年
- 从ISO 9000质量体系的普适性特点入手,介绍了企业推行ISO 9000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高职教育推行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合理性。通过对企业和高职院校推行ISO 9000质量认证体系进行比较分析,提出高职院校推行ISO 9000质量认证体系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有的放矢。
- 王家爱梁国浚贺志强
- 关键词:ISO高职院校企业
- 高职推行ISO9000管理体系时的质量文化建设
- 2009年
- 高职教育管理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业内的共识。然而,引入ISO9000认证后的体系运行并不总令人满意,没有相应文化形态的支持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本文力求探讨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并为高职院校的质量文化建设提供建议。
- 王家爱贺志强刘明李瑞昌
- 关键词:质量文化
- 加强对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
- 2002年
-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 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①近年来, 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人们的环境保护意 识越来越强,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地可持续发展,已 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社会上一 些破坏环境的现象依然存在,个别地方还屡禁不止。自然资 源的过度采伐。工业“三废”的超标排放,使得江河污染、植被 毁坏。全球变暖、沙尘暴起……,环境恶化造成的恶果严重地 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健康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因此,做为一项 长久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的国策地 位,优化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
- 王家爱
- 关键词: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