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韬

作品数:59 被引量:330H指数:10
供职机构: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小鼠
  • 8篇食品
  • 7篇毒性
  • 6篇食源
  • 6篇食源性
  • 5篇毒性研究
  • 5篇源性疾病
  • 5篇食源性疾病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抗疲劳
  • 5篇抗疲劳作用
  • 4篇调节血脂
  • 4篇调节血脂作用
  • 4篇血脂
  • 4篇血脂作用
  • 4篇亚慢性
  • 4篇亚慢性毒性
  • 4篇质量管理
  • 4篇流行病学特征

机构

  • 53篇辽宁省疾病预...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中国合格评定...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合格评定...
  • 1篇沈阳市胸科医...

作者

  • 58篇谢韬
  • 25篇范文今
  • 15篇刘素清
  • 15篇于勇
  • 15篇刘阳
  • 10篇赵翠霞
  • 8篇杨鸿武
  • 7篇王晓丹
  • 6篇袁雪芬
  • 6篇李丹
  • 4篇刁文丽
  • 4篇曲晓明
  • 4篇牛璐
  • 3篇段蕾蕾
  • 3篇孙婷婷
  • 3篇孙莉
  • 3篇吴凡
  • 3篇苏平
  • 3篇王伟杰
  • 3篇魏彤竹

传媒

  • 11篇中国卫生检验...
  • 6篇中国公共卫生
  • 5篇环境与职业医...
  • 4篇中国毒理学会...
  • 3篇中国健康教育
  • 3篇中国实验动物...
  • 3篇中国实验动物...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化学分析计量
  • 2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国外医学(卫...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营养学报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9篇2002
  • 4篇2001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省2011—2021年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特征,为今后有效防控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辽宁省2011—2021年上报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2011—2021年辽宁省共报告学校食源性暴发事件29起,累计病例1003例,住院218例,无死亡病例。2020年暴发事件数和病例数均最多(7起,320例)。全年发病呈双峰分布,发病高峰为3和12月,其中3月学校暴发事件数最多(8起,27.59%)。中小学上报事件数、病例数、住院数均最多(12起,555人,97人)。专科院校暴发报告时间间隔均值最长(32.01 h),大学暴发持续时间均值最长(52.33 h)。病例呕吐症状人数最多(536人,53.44%)。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蜡样芽孢杆菌毒素和诺如病毒引发事件较多(各3起)。除引发原因不明的事件外,加工不当与交叉污染为主要引发原因(各6起)。头痛指标与学校暴发规模呈正相关(OR=9.78),临床症状发热和暴露持续事件指标与学校暴发事件报告时间间隔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7.08,22.40)(P值均<0.05)。结论应加强冬春季学校餐饮机构的管理与监督,点面防控,优化上报流程,有效降低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规模。
方子悦刁文丽宋蕴奇谢韬
关键词:食品污染疾病暴发流行流行病学研究
水飞蓟籽油的亚慢性毒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水飞蓟籽油的亚慢性毒性。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剂量分别为10.00 ml/kg BW、5.00 ml/kg BW和2.50 ml/kg BW,连续灌胃91 d。试验期间每周称一次体重,计算食物利用率;实验中期和末期检查大鼠血常规、生化指标;试验结束时处死动物,称量重要脏器重量,计算脏器指数,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期间,各组大鼠均未见明显中毒体征,也未见死亡。各实验组大鼠的体重和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试验中期、末期血生化和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实验组动物的脏器/体重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学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水飞蓟籽油无明显亚慢性毒性。
杨鸿武谢韬牛璐范文今冯怡博
关键词:亚慢性毒性安全性评价
海参营养素的抗疲劳作用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为了检验海参营养素是否具有抗疲劳作用 ,进行了此项研究。 [方法 ]首先进行剂量分组 ,按推荐人体日摄入量 ( 2g/ 6 0kg体重 )的 30倍、2 0倍、10倍设计 ,分 3个实验组及蒸馏水对照组。管饲法染毒。动物实验室温度 ( 2 5± 2 )℃ ,每日称体重后灌胃 1次 ,连续 30d后分别测定以下各项抗疲劳作用指标。小鼠负重游泳试验 :末次给予受试物 30min后 ,称体重 ,鼠尾根部负荷 5 %体重铅皮 ,置于游泳箱中游泳。记录自游泳开始至死亡时间 (min) ;肝糖原测定 (蒽酮法 ) :末次给予受试物 30min后处死 ,取肝脏 ,称取 2 0 0mg。加入 4 0mlTCA ,每管匀浆 1min ,将匀浆液 30 0 0r/min离心 15min ,把上清液移至另一试管内 ,在沉淀中再加入 4 0mlTCA ,匀浆 1min ,再离心 15min。合并混匀两次上清液。取 1 0ml上清液放入 10ml离心管中 ,每管加入 95 %乙醇 4 0ml,充分混匀 ,加塞 ,室温下竖立放置过液 ,沉淀完全后 ,30 0 0r/min离心 15min ,弃去上清液 ,使试管倒立10min。用 2 0ml蒸馏水溶解肝糖原 ,将 10 0ml蒽酮试剂用力加入各管 ,放入沸水浴 15min ,再移至冷水浴 ,冷却至室温 ,在波长 6 2 0nm处比色 ,用空白管调零 ,计算肝糖原含量。血乳酸测定 :末次给予受试物 30min后 ,尾根部负重 ,置于游泳箱中游泳。第 6
范文今谢韬刘素清刘阳于勇
关键词:抗疲劳肝糖原血清尿素氮小鼠
希望胶囊的毒理学研究
2002年
[目的 ]为评价希望胶囊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畸性。[方法 ]急性毒性试验选用健康昆明种小鼠和健康Wistar大鼠2 0只 ,雌雄各 10只 ,进行试验。以 10g/kg体重灌胃 ,连续观察14d。按常规作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大鼠传统致畸试验 :选择健康性成熟 ( 90~ 10 0d)雌、雄大鼠各 80只 ,均未交配过。雌、雄大鼠按 1∶1同笼后 ,每日早晨检查阴栓 ,查出阴栓认为该鼠已交配 ,当日作为“受孕”零天。检出的“孕鼠”随机分到试验用样品的 0 6 3、1 2 5、2 5 0g/kg体重 3个剂量组和蒸馏水对照组中 ,称重和编号 ,单笼饲养。在受孕的第 7~ 16d ,给予试验用样品 ,每天灌胃一次。受孕的第 0、7、12、16、2 0d称体重。妊娠第 2 0d断头处死 ,剖腹取出子宫称重 ,记录并检查胚胎、着床数、早期吸收胎、迟死胎及活胎数。测量活胎鼠体重、体长 ,检查外观有异常 ,将每窝 1/2的活胎鼠进行固定、染色、透明 ,观察骨骼有无异常 ;另 1/2活胎鼠放入Bouins液中 ,固定两周后做内脏检查 ,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大鼠 30天喂养试验 :采用离乳大鼠 80只 ,雌雄各半。随机分为 1 2 5、2 5 0、5 0 0g/kg体重 3个剂量组和基础饲料对照组 ,当试验用样品掺入基础饲料时 ,需?
刘素清谢韬范文今刘阳于勇
关键词:毒理学致畸精子畸形
甲壳素调节血脂和免疫的作用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对甲壳素进行了实验动物调节血脂和免疫的研究。[方法 ]用 190~ 2 10gWistar雄性大鼠研究调节血脂作用 ,18~2 2g雄性昆明种小鼠研究免疫调节作用。按推荐人体日摄入量( 3g/6 0kg)的 30倍、2 0倍、10倍设计 ,分为 1 5 0g/kg、1 0 0g/kg、0 5 0g/kg 3个实验组和溶剂对照组。每日灌胃 1次 ,连续 2 8d ,测定各项观察指标 ,溶剂为 1%羧甲基纤维素钠。调节血脂试验方法。根据血脂水平 ,将大鼠进行随机分组 ,在给予高脂饲料 ( 79%基础饲料、1%胆固醇、10 %蛋黄和 10 %猪油 )的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的受试物 ,分别于第 14d和第 2 8d从内眦静脉丛取血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免疫调节试验方法 :二硝基氟苯 (DNFB)诱导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 (DTH)试验 (耳肿胀法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 (半体内法 )、血清溶血素的测定 (血凝法 )、NK细胞活性测定 [乳酸脱氢酶 (LDH)测定法 ]。 [结果 ]第14d、第 2 8d各实验组的甘油三脂含量溶剂对照组比较 ,差异显著 ,第 14d、第 2 8d 1 5 0g/kg、1 0 0g/kg实验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溶剂对照组比较 ,差异显著。甲壳素能降低高脂模型大鼠血清甘油三脂含量 ,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 。
刘阳于勇范文今谢韬刘素清
关键词:甲壳素调节血脂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小鼠
林蛙油耐缺氧与调节血脂的作用被引量:20
2002年
[目的 ]研究林蛙油的耐缺氧作用和调节血脂的作用。 [方法 ] 18~ 2 0g雄性昆明小鼠作耐缺氧试验 ,190~ 2 10gWistar雄性大鼠作调节血脂试验 ,每组 10只动物。按推荐人体日摄入量( 3g/ 6 0kg体重 )的 30倍、2 0倍、10倍设计 ,分成 1 5 0g/kg、1 0 0g/kg、0 5 0g/kg 3个实验组和溶剂对照组。管饲法染毒。每日灌胃 1次 ,连续 30d ,测定各观测指标。以大豆色拉油为样品溶剂。耐缺氧试验用亚硝酸钠中毒存活试验 :记录腹腔注射亚硝酸钠中毒后动物存活时间 ;急性脑缺血性缺氧试验 :记录小鼠断头后至张口喘气停止时间 ;常压耐缺氧试验 :观察小鼠因缺氧而死亡的时间。调节血脂作用试验方法 :根据血脂水平 ,进行随机分组 ,在给予高脂饲料 ( 79%基础饲料、1%胆固醇、10 %蛋黄和 10 %猪油 )的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的受试物 ,分别于第 14d和第 2 8d从内眦静脉丛取血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 [结果 ]耐缺氧试验结果 :1 5 0g/kg、1 0 0g/kg组动物存活时间、断头后至张口喘气停止时间溶剂对照组长 ,差异显著。对常压耐缺氧时的存活时间无明显影响 ,对各项试验中的小鼠体重增重无明显影响。第 2 8d各实验组的甘油三脂含量与溶剂对照组比较 ,差异显著 ,第 2 8d 1 5
于勇刘阳范文今谢韬刘素清
关键词:林蛙油耐缺氧作用调节血脂作用小鼠
育发露的急性毒性试验
2002年
[目的 ]测定育发露的急性毒性。 [方法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采用一次最大限度法 ,均以管饲法对小鼠染毒。试验前禁食16h(过夜 ) ,不禁水 ,剂量为 5g/kg体重。灌胃后观察 14d ,记录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 ;其次是兔急性眼刺激试验 ,将约 0 1ml受试物滴入实验动物一侧结膜囊内 ,并被动闭合 4s ,另一侧眼作为对照。记录滴入后 1h、2 4h、48h、72h眼的局部反应 ,第 4、7d观察恢复情况。观察角膜透明度、虹膜纹理改变。按《化妆品卫生规范》卫生监发 [1999]第 5 77号眼损害分级标准积分 ,进行眼刺激强度的评价 ;多次皮肤刺激试验 ,在试验前 2 4h将兔背部脊柱两侧皮肤的毛去除 ,去毛范围为 6cm2 ,左边为对照 ,右边为实验区 ,涂受试物 0 2g ,每日涂抹一次 ,连续 4d。从第二天开始 ,每次涂抹前去毛 ,用水清洗 ,1h后观察皮肤刺激反应 ,并记录结果 ,按上述规范的表 1评分。 [结果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 :在观察期间动物无异常反应 ,无死亡 ,尸检未见异常改变。雌、雄小鼠的LD50 均 >5g/kg体重 ;滴入受试物 1h后 ,4只兔眼结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 ,2 4h后开始出现水肿和分泌物 ,角膜、虹膜未见异常。 4只兔眼结膜于 4d后恢复正常。多次皮肤刺激试验 :在试验中 4只兔实验区皮肤于涂抹全过程未见任何异常 ,平均每天每?
谢韬范文今刘阳于勇刘素清
关键词:急性毒性试验
辽宁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调查分析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分析2019年辽宁省市场出售食品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污染情况,初步确定该菌易引起的高危食品种类,为食品风险监测提供参考。方法从我省13个监测点中共抽取753份不同种类食品样本,根据国标法GB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对样本进行L.monocytogenes菌株的分离及生化鉴定。结果样品中检出L.monocytogenes 22株,检出率为2.9%(22/753)。污染最严重的是冷冻鱼糜制品9.4%(12/128),其次为预制半成品3.6%(8/221)和熟肉制品1.0%(2/196)。结论辽宁省市售食品存在不同程度L.monocytogenes污染,尤以冷冻鱼糜制品污染较为突出,应继续加强对市售食品L.monocytogenes的检测及监管能力。
孙婷婷任时李雪魏彤竹王伟杰谢韬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
2014—2019年辽宁省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8
2021年
目的调查辽宁省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及病原体分布,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收集辽宁省2014—2019年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患者粪便标本开展特定病原体检验,并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9年辽宁省共报告171 219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其中25~44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最多(33.38%,57 151/171 219);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65.35%,111 896/171 219);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致病菌,检出率为4.37%(867/19 845);可疑暴露食品主要包括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9.86%,33 002/166 211)、水果类及其制品(14.58%,24 239/166 211)和肉与肉制品(12.59%,20 929/166 211),加工或包装方式以散装(41.79%,70 941/169 743)为主,家庭是主要进食场所(70.65%,119 517/169 157);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症状(98.55%,168 735/171 219)为主,腹泻最多见。结论辽宁省应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网络,避免缺报漏报,加大对重点高危人群的监测力度,针对海产品食用安全,尤其是在夏季、家庭中制作散装海产品时要注重选购、加工安全,加强食品安全健康教育,避免食源性疾病发生。
刁文丽王凯琳宋蕴奇谢韬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疾病监测
牡丹花的亚慢性毒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90 d大鼠喂养实验,了解牡丹花的亚慢性毒性,并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试验设3个试验组、1个阴性对照组。每日灌胃。单笼饲养,每天观察并记录动物的一般表现,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每周记录1次体重和2次食物摄入量,计算每周及总的食物利用率。连续灌胃90 d,每周记录体重及摄食量,灌胃结束后,做血液学、病理学等检查。结果大鼠90 d喂养试验:临床检查、血液细胞学检查、血液生化学检查、脏器称量结果表明各检验项目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对照组和高剂量实验组雌、雄性大鼠的肝、肾、胃、肠、脾、睾丸、卵巢均未见与试验用样品有关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通过各项指标的观察,未见实验样品对雌雄大鼠有明显毒性作用。
谢韬范文今杨鸿武
关键词:亚慢性毒性牡丹花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