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炜
- 作品数:138 被引量:635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 股浅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并发腘动脉栓塞的处理
- 2015年
- 目的探讨初治的股浅动脉支架置入术中胭动脉栓塞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08年11月至2012年12月间388例初治的慢性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累计对436条股浅动脉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所有手术开始及结束前均造影评估是否存在悃动脉栓塞。术后定期随访,并利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分析计算和比较支架通畅率和保肢率。结果共观察到10例(2.3%)胭动脉栓塞事件。术后12、24、36个月2组间一期通畅率、二期通畅率及保肢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糖尿病史和高脂血症是一期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脂血症和CTO病变是二期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胭动脉栓塞是股浅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严重并发症,但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多数情况下可迅速开通胭动脉,且对长期支架通畅率和保肢率无显著性影响。
- 花苏榕朱融融叶炜刘暴曾嵘宋小军陈宇刘昌伟吴巍巍
- 关键词:手术中并发症血管成形术血栓栓塞
- 两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式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分析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eCEA)及颈动脉内膜剥脱+人工血管补片成形术(pCEA)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成本。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CEA组和pCEA组。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危险因素、病变狭窄程度及双侧病变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CEA组在使用转流管、抗生素例数、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上均低于pCE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手术相关死亡、术后再狭窄及术后同侧脑卒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eCEA术式在治疗成本上优于pCEA术式,可作为首选术式。
- 刁永鹏刘昌伟宋小军陈跃鑫郭李龙郑月宏刘暴叶炜陆夏李拥军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近期和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自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将同意入组的40例有症状(狭窄程度〉50%)和无症状(狭窄程度〉70%)颈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组(CEA)和颈动脉支架组(CAS)。一期观察终点是术后30d内出现严重脑梗死或死亡;二期观察终点是各种手术并发症、急性脑缺血发作、偏瘫、急性心肌梗死和术后18个月内的脑卒中、死亡和再狭窄等,同时回顾性分析两组总的住院费用。结果CEA和CAS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伴随疾病等因素均无差异。CEA组20例23支颈动脉手术(3例分别行双侧CEA),术中应用转流管9条(39.1%),颈动脉补片12条(52.2%);CAS组20例23支颈动脉支架(3例行双侧CAS),应用脑保护装置21个(91.3%)。CEA和CAS两组术后30d内神经系统并发症(4.3%对8.7%,P=0.46)、急性心肌梗死(4.3%对0,P=0.31)和伤口血肿(8.7%对0,P=0.14)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至术后18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再狭窄病例。CEA和CAS两组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6450.95±6188.76)和(70130.15±11999.02)元人民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EA和CAS术后30d和术后18个月的并发症、病死率和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CAS的住院花费明显高于CEA。
- 刘昌伟刘暴叶炜吴巍巍李拥军郑月宏吴继东曾嵘管珩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颈动脉转流管对预防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作用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中应用颈动脉转流管对于防止术后脑过度灌注(CH)及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自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共人组具备CEA手术指征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80例,其中男146例,女34例,年龄38—83岁,平均(66±9)岁。围手术期常规行经颅多普勒(TCD)脑血流监测。81例患者术中放置颈动脉转流管,99例未行转流。对比转流组及未转流组围手术期脑过度灌注(CH)、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转流组与未转流组在平均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4±25)min比(139±34)min,P〉0.05],但前者较后者术中颈动脉阻断时间明显缩短[(4±4)min比(26±14)min,P〈0.05]。转流组围手术期CH(7.4%比18.2%,P〈0.05)及CHS(3.7%比12.1%,P〈0.05)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转流组。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术中应用颈动脉转流管,可明显缩短术中脑缺血时间,降低术后CH及CHS的发生率,但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对于术前评估为CHS的高危患者,术中转流可能成为预防术后CHS的有效方法。
- 倪冷刘昌伟刘暴叶炜曾嵘来志超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转流管脑过度灌注
- 腹主动脉瘤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在腹主动脉瘤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28例腹主动脉瘤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28例患者中,合并结直肠癌21例,胃癌6例,肝癌1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分期手术治疗,其中21例选择先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2期行肿瘤手术。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动脉瘤破裂、肠缺血、肠瘘等并发症。出院后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存在Ⅱ型内漏,无腹主动脉瘤相关性死亡。结论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由于微创、不改变腹腔内解剖结构等特点,缩短了分期手术时间间隔,降低了消化系统肿瘤手术难度,是治疗方案中值得推荐的方法。
- 章旭李方达王威吉磊任金锐陈跃鑫叶炜刘暴刘昌伟郑月宏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消化系统肿瘤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 累及近肾主动脉和内脏支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 2011年
- 患者男,55岁,因“左下肢间歇性跛行2年,右下肢麻木伴疼痛1个月”于2010年4月入我院,跛行距离50~60米,伴勃起功能障碍,曾行保守治疗无效,CTA(CT动脉血管造影)示:腹主动脉及双髂总动脉闭塞,腹腔干动脉(CA)轻度狭窄、肠系膜上动脉(SMA)及右肾动脉中重度狭窄,肠系膜下动脉(IMA)闭塞(图1)。
- 郑月宏宋小军任华亮吴继东刘暴叶炜李拥军刘昌伟卢勇
- 关键词: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外科治疗
- 两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式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分析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颈动脉内膜剥脱+人工血管补片成形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资料,分为翻转式颈动脉剥脱组(eCEA)和颈动脉剥脱+补片成形组(pCEA)。结果共248例患者完成随访,共行274例次手术,其中eCEA组101例次,pCEA组173例次。所有手术操作顺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危险因素、病变狭窄程度及双侧病变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EA组在转流管使用率(15.8%)、抗生素使用率(26.7%)、手术时间(88±20)min、术中出血量(45±16)ml及住院天数(16±4)d上均低于p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手术相关死亡、术后再狭窄及术后同侧脑卒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eCEA术式具有潜在优势,但具体术式选择需根据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术者经验等进行选择。
- 刁永鹏刘昌伟宋小军郑月宏刘暴叶炜郭李龙连利珊李拥军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治疗肢体缺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利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165)基因转染体外诱导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并移植到下肢缺血的新西兰兔体内,观测其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肢体缺血的效果。方法(1)梯度离心法分离兔骨髓单个核细胞,然后用含有VEGF、bFGF、IGF-1的M199培养液诱导培养EPCs。并以免疫荧光、透射电镜等方法进行鉴定。(2)用携带VEGF165基因的腺病毒质粒(Adv-GFP-VEGF165)转染所培养的细胞,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VEGF蛋白的表达。(3)制作兔下肢缺血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移植EPCs、VEGF165基因转染后的EPCs、M199培养基,多种方法检测移植效果及局部整合情况。结果(1)自兔骨髓诱导出梭形贴壁细胞,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测证实为EPCs。(2)Adv-GFP-VEGF165成功转染EPCs,ELISA法检测转染VEGF165后的EPCs其上清液中VEGF蛋白浓度明显升高。(3)Brdu示踪显示移植细胞整合到缺血局部,CTA及免疫组化检查显示VEGF-165基因转染后的EPCs移植后其改善肢体缺血效果优于其他两组。结论VEGF基因转染EPCs后能改进EPCs质量,移植后促血管新生能力增强,其效果优于未转染组。
- 王盛管珩郑月宏刘昌伟李拥军刘暴叶炜
- 关键词: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血管内皮祖细胞肢体缺血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围手术期高血压被引量:3
- 2016年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已经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常用手术方式,CEA围手术期高血压是常见的合并症,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甚至可能导致高灌注综合征等严重不良事件。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对CEA围手术期高血压管理的目的、目标和降压药物进行讨论,供临床医生参考和借鉴。并且得出结论:高血压是CEA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与患者术后不良结局相关。CEA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策略和目标非常重要,并且需要团队协作。α/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通常对预防和治疗术后高血压合理有效。
- 叶炜宋小军刘昌伟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内膜切除术高血压药物治疗
- 聚桂醇注射液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微循环专家共识被引量:21
- 2020年
- 聚桂醇作为泡沫硬化剂在临床已被广泛使用。为进一步规范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操作流程,经多次讨论就治疗具体细节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该疾病硬化治疗的国内现状,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就下肢静脉曲张硬化治疗的基本概念、诊断和治疗操作规范等方面达成《聚桂醇注射液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微循环专家共识(2020版)》,供临床参考使用。
- 无叶炜郑月宏
- 关键词:静脉曲张硬化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