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扬

作品数:39 被引量:170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毛竹
  • 5篇根际
  • 4篇油茶
  • 4篇磷细菌
  • 4篇毛竹林
  • 3篇大型真菌
  • 3篇氮沉降
  • 3篇凋落
  • 3篇凋落物
  • 3篇凋落物分解
  • 3篇溶磷
  • 3篇松材
  • 3篇松材线虫
  • 3篇温度敏感性
  • 3篇物理机制
  • 3篇间伐
  • 2篇多样性
  • 2篇杨树
  • 2篇杨树溃疡病
  • 2篇液体发酵

机构

  • 36篇江西农业大学
  • 8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江西省林业科...
  • 2篇安徽省休宁县...
  • 2篇南京生兴有害...
  • 1篇南昌工程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西省林业厅

作者

  • 36篇张扬
  • 15篇张林平
  • 12篇陈伏生
  • 7篇李冬
  • 7篇郭春兰
  • 7篇王舒
  • 6篇栾丰刚
  • 6篇方向民
  • 5篇胡冬南
  • 5篇杨光耀
  • 5篇叶建仁
  • 4篇郝菲菲
  • 2篇曾菊平
  • 2篇李敏
  • 2篇吴小芹
  • 2篇张扬
  • 2篇陈凤毛
  • 2篇赵阳
  • 1篇左继林
  • 1篇黄麟

传媒

  • 9篇江西农业大学...
  • 6篇生物灾害科学
  • 3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中国食用菌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 1篇经济林研究
  • 1篇亚热带水土保...
  • 1篇森林与环境学...
  • 1篇第十届中国林...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3
  • 1篇201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遗传转化研究
利用根癌农杆菌AGL-1进行了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的转化,在优化的转化条件下,AGL-1对该菌的转化效率可达300个转化子/106个孢子。随机挑选10个转化子进行遗传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转化子经过5代无选择压力连续转接后都...
张林平叶建仁黄麟张扬
关键词:根癌农杆菌表型
文献传递
赤霉素和壳聚糖处理对冷藏毛竹笋保鲜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选择新鲜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笋为对象,分析30 d贮藏期内常温(RT)、低温(LT,4℃),低温+100 mg/L赤霉素浸泡(LT+GA)和低温+1.5%壳聚糖涂膜(LT+CH)4种处理方式对竹笋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0 d贮藏期内,竹笋的失重率、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呈上升趋势,而呼吸速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降低趋势。低温下3种处理显著抑制竹笋质量降低,30 d时LT、LT+GA和LT+CH下失重率分别为RT处理的34.3%、24.9%和15.2%。贮藏1~7 d内4种处理下竹笋呼吸速率较高且无显著差异,而贮藏30 d LT+GA和LT+CH处理呼吸速率比LT显著降低。与RT相比,低温下3种处理显著抑制POD和PAL活性增加,且LT+CH抑制作用更强,30 d时LT+CH下POD和PAL活性分别比LT低32.2%和35.5%。同时,代表竹笋品质的可溶性蛋白7 d时在LT、LT+GA和LT+CH下比RT处理分别高155%、160%和110%。与常温处理相比,低温及联合赤霉素浸泡和壳聚糖涂膜均能有效抑制竹笋呼吸,降低POD和PAL活性,增加竹笋品质和保鲜时间,4℃低温+1.5%壳聚糖处理效果更好。
张秀兰陈伏生方向民张扬万松泽吴高洋
关键词:毛竹笋赤霉素壳聚糖冷藏
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对毛竹林土壤氮矿化速率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19年
选择中亚热带毛竹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原位和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不同间伐强度(25%间伐、50%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对土壤氮矿化速率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间伐显著增加土壤氨化速率(P<0.01),但降低硝化速率(P<0.01);50%间伐显著增加土壤硝化速率(P<0.01),而林下植被剔除显著降低土壤硝化速率(P<0.01)。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土壤氨化速率与有机碳(SOC)、全氮(TN)及全磷(T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硝化速率与SOC、含水量(SW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铵态氮(NH+4-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不同处理下的氨化速率均显著增加(P<0.01),而硝化速率显著降低(P<0.01)。25%间伐显著降低土壤净氮矿化和氨化过程的Q10值,对硝化过程的Q10值影响不显著;50%间伐对氨化和硝化过程的Q10值影响均不显著;林下植被剔除对氨化过程的Q10值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增加硝化过程的Q10值。不同处理下的土壤氮矿化过程的Q10值介于1.17-1.36之间。25%间伐和林下植被保留有利于毛竹林土壤氮素的供给。
李光敏陈伏生徐志文刘娟张扬张扬万松泽
关键词:硝化速率温度敏感性间伐
油茶根际高效溶磷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安全性测试被引量:4
2015年
本研究利用溶磷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从油茶根际分离出20株高效溶无机磷细菌,并对其溶磷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测试,结果发现,D/d与溶磷细菌的有效磷含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培养液p H与有效磷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关系(P<0.01)。并采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Biolog系统和16Sr DNA序列分析对一株溶磷效果最好的菌株NC285进行菌株鉴定,确定其为Bacillus aryabhattai。通过苜蓿植物模型和cbl A毒力基因测定对该菌株进行安全性检测,结果发现,该菌株未检测到cbl A基因,对洋葱和苜蓿安全无致病性。本研究对溶磷细菌的安全应用及提高油茶土壤磷素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王舒张林平郝菲菲张扬胡冬南
关键词:油茶溶磷细菌溶磷能力安全性测试
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湿地松林促生效应及根际微生物数量研究
究采用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简称Be)、黄色须腹菌(Rhizopogen luteous,简称Xc)及其混合菌剂分别对湿地松苗接种,并观测接种后的湿地松菌根形成率、成活率、生长量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
张扬叶建仁张林平
关键词:湿地松林接种技术外生菌根真菌促生长效应根际微生物
劣味乳菇液体发酵工艺优化及其防治杨树溃疡病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提高菌根真菌液体发酵菌丝体生物量,以外生菌根真菌劣味乳菇(Lactarius insulsus)为试验材料,采用液体发酵法,分析接种量、溶解氧及p H值等因子对其发酵培养的影响,并将发酵产物制成液体菌剂,采用灌根法对杨树溃疡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接种量5%,发酵过程中p H保持5左右,发酵中后期保持溶氧浓度在28%~35%可有效提高劣味乳菇菌丝体生物量,缩短了发酵周期;田间防治试验表明,劣味乳菇对溃疡病有较好防治效果,防效可达41.1%。该研究可为该菌株作为生防菌株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张扬叶建仁吴小芹
关键词:发酵工艺溃疡病防效
氮添加对毛竹不同形态叶片分解速率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片分解与竹林碳循环和养分周转关系密切,通过室内设置氮添加和温度升高试验,为预测未来气候变暖和氮沉降条件对凋落竹叶分解的影响提供参考,为科学管理毛竹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凋...
方向民郭春兰张扬杨光耀陈伏生
关键词:氮沉降凋落物分解物理机制毛竹林
白颈长尾雉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1
2017年
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是地栖生活的大型森林鸟类,为我国特有珍稀鸟类。由于白颈长尾雉栖息地片段化与丧失,导致该物种种群数量减少及局部地区种群灭绝,为有效保护该物种。国内外学者针对白颈长尾雉生态学和生物学开展了大量研究。文章从种群生态、栖息地、迁移及活动区、食性及觅食、繁殖生态、遗传及生理、濒危原因与保护对策等方面对白颈长尾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白颈长尾雉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刘鹏刘美娟张扬黄秒根舒惠理
关键词:白颈长尾雉濒危种
红绒盖牛肝菌发酵条件及对杨树溃疡病的防治效果被引量:6
2016年
为探究外生菌根真菌的发酵条件,并进行杨树溃疡病的田间防治试验。以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Bull.:Fr.)Quél]为实验材料,分析不同的接种量、溶解氧及p H值对其液体发酵的影响,发酵产物并用于杨树溃疡病的田间防治。结果表明:接种量7.2%,发酵中后期溶解氧浓度不低于33%,培养基pH保持5.5左右时可有效提高红绒盖牛肝菌菌丝生物量,且缩短了发酵周期;灌根法研究红绒盖牛肝菌对杨树溃疡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可达到54.5%。该实验所得出的红绒盖牛肝菌发酵条件和野外防治数据可为今后该菌株田间应用提供参考。
张扬叶建仁赵阳马仕波
关键词:发酵杨树溃疡病
毛竹原状和粉状叶片分解特征对施氮和温度的响应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片分解与竹林碳循环和养分周转关系密切,通过室内模拟氮沉降和温度升高试验,为预测未来气候变暖和氮沉降条件对凋落竹叶分解的调控提供参考,为科学管理毛竹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毛竹原状叶片及粉状叶片(粉碎过2 mm)为研究对象,布设3因素2水平试验,即施氮(添加氮5 mg·g-1)和不加氮对照,12℃和28℃培养温度,原状和粉状叶片,恒温箱中培养78 d,采用密闭碱液吸收法定期测定CO2释放量,并计算分解速率。[结果]表明:施氮处理、培养温度和叶片形态及其交互作用对凋落竹叶分解速率的影响因培养阶段不同而存在差异,总体上表现为培养前期(0—23 d)和培养中期(24—48 d)的分解速率高于培养后期(49—78 d)。从均值来看,施氮处理抑制原状叶片在12℃培养下的分解速率,而对两种形态叶片在28℃培养条件的分解速率影响不显著;施氮处理可增加原状凋落竹叶分解速率的温度敏感性(Q10),但对粉状凋落竹叶分解速率的Q10值影响不显著,且原状凋落竹叶分解速率的Q10值高于粉状凋落叶。凋落竹叶C/N在培养后期显著升高,且氮添加显著促进粉状竹叶C/N增加。[结论]氮沉降对毛竹凋落叶分解的影响效应与培养温度和叶片形态有关。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因素众多,凋落物分解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不仅应该深入研究其化学和生物学机制,还要关注物理过程及其调控潜能。
郭春兰方向民李佩擎张扬杨光耀陈伏生LIJian-wei
关键词:大气氮沉降凋落物分解物理机制毛竹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