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和平
- 作品数:40 被引量:24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海藻酸三维支架构建骨髓问充质干细胞源性生物人工肝组织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以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为种子细胞,以海藻酸三维支架为载体,研究两者的相容性及其构建生物人工肝组织的可能性。方法将大鼠BMSC接种于海藻酸三维支架上,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分别检测BMSC的黏附、生长与增殖情况,评价两者的相容性;同时以表皮生长因子(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生长因子4(FGF-4)等细胞因子混合液诱导BMSC向肝细胞分化,检测培养液内尿素氮和白蛋白含量,RT-PCR检测培养细胞ALB和AFP基因的表达,糖原染色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糖原合成功能和CK-18的表达。结果大鼠BMSC在海藻酸三维支架上能正常地黏附、生长和增殖;于海藻酸三维支架内加入诱导液作用于BMSC后,培养液内尿素和ALB的含量逐渐上升,RT-PCR检测到培养细胞有AFP和ALB基因的表达,同时被诱导的细胞具有糖原储存的功能并表达CK-18。结论海藻酸三维支架与大鼠BMSC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以EGF、HGF、FGF-4等细胞因子混合液为诱导因子,能在海藻酸三维支架上成功诱导BMSC向肝细胞分化;海藻酸三维支架和BMSC可望成为肝脏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和细胞载体。
- 林继宗汤照峰方和平林楠胡昆鹏杨军项鹏许瑞云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细胞培养技术
- 热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小肝癌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评价单纯热消融和与热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aaef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小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采用单纯热消融或热消融联合TACE治疗的小肝癌患者。比较2组患者术后肿瘤局部进展率、肝内远处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单纯消融组(45例)与联合治疗组(25例)术后肿瘤局部进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53,P=0.374)。联合治疗组的肝内远处复发率低于单纯消融组(X2=3.845,P=0.046),无瘤生存率高于单纯消融组(X2=5.020,P=0.030)。2组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16,P=0.154);联合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单纯消融组(X2=5.642,P=0.042),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16,P=0.183);联合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比单纯消融组长(t=5.921,P=0.003),住院费用高(t=7.738,P〈0.001)。结论热消融联合TACE在近期内可减少小肝癌肝内远处复发的机会,提高无瘤生存率,其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高于单纯消融组,但不会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机会。
- 林继宗王晨虎林楠胡昆鹏陈署贤方和平许瑞云
- 关键词:肝肿瘤导管消融术
- 门静脉系统MRA全方位成像在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决策中的作用
- 对门静脉高压症(PHT)的外科处理一直存在不少难题与争论,有断流术及分流术、内镜硬化剂注射与套扎、介入、肝移植等多种方法。在现有手术水平下,疗效最佳化取决于手术方案的正确选择。因此,术前若能全面掌握病人门静脉系统的解剖形...
- 凌云彪许瑞云邓美海刘波潘卫东汤照峰方和平林楠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方案磁共振血管成像
- 文献传递
- 磁性微球靶向栓塞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的研究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研究磁性微球靶向栓塞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的方法及技术条件,探索一条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途径。方法 以Fe3O4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材料合成磁性微球,钕铁硼和聚氨基甲酸乙酯为材料制成磁性胃管,用6条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模型犬进行实验,经口置磁性胃管入食道作为定位磁场(强度为4 000Gy),由胃冠状静脉注入3%磁性微球5 ml,保留磁控30min,通过病理切片观察微球在曲张静脉内定向聚集及形成栓塞截面积。结果在6条模型犬胃冠状静脉切片中全部观察到靶区血管内形成血栓,占据管腔面积1/3-2/3。结论食道腔内以磁性胃管作为磁控区,向食道/胃底曲张静脉内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磁性微球,可使目标血管内形成磁栓并诱发血栓形成,堵塞曲张静脉。
- 汤照峰许瑞云邓美海方和平刘池拽
- 关键词:曲张静脉食道胃底磁性微球栓塞靶向
- 胆囊旁肝癌的微创治疗
- 2009年
-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热消融治疗胆囊旁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经皮热消融治疗各类胆囊旁肝癌21例共32个病灶,术后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增强CT,观察疗效。结论手术前后Child-pugh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本组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腹腔镜下(LUS)超声发现新病灶2例共2个;术前AFP升高的15例患者术后12例显著降低,3例无改变;术后四周复查增强CT,28个病灶完全消融,4个癌灶残留,再次行经皮热消融后达完全消融。随访12个月,2例复发(9.5%)。结论LC联合热消融使胆囊旁肝癌患者获得了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
- 方和平潘卫东潘楚芝李凯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消融射频微波肝肿瘤
- 使用可充式球囊环制作食管静脉曲张犬模型
- 2010年
- 目的:使用可充式球囊环制作食管静脉曲张犬模型,观察模型制作效果。方法:选取成年杂种犬29只分为两组,A组18只,采用可充式球囊缩窄环渐进性压迫缩窄门静脉,联合门腔转流法(可充式球囊缩窄法)制作食管静脉曲张犬模型。B组11只,采用部分结扎门静脉方法制作食管静脉曲张犬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前后通过门静脉压力测量、胃镜检查、门腔静脉系统造影评价模型制作效果。结果:模型制作前两组门静脉平均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制作成功后A组门静脉压力为(20.7±2.4)cm H2O(1 cm H2O=0.098 kPa),B组门静脉压力为(16.3±2.5)cm H2O,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分级及门静脉造影结果均提示A组门静脉高压模型较B组明显。结论:可充式球囊缩窄法是制作食管静脉曲张犬模型的有效方法。
- 何勇钟跃思方和平潘卫东汤照峰许瑞云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
- 骨髓间质干细胞通过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在体外非接触共培养条件下,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如何调控肝星状细胞(HSCs)的增殖。方法实验组将MSCs/HSCs按2×10^4/2×10^4(细膨孔)的比例接种于TransweH共培养板上下层,建立非接触共培养体系;对照组为HSCs(2×10^4细胞/孔)单独培养;阳性对照组为加入抑制剂LY294002(20μmol/m1)观察抑制效果。共培养24、48、72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HSCs的P—Akt及Akt蛋白的表达。结果共培养2,4、48、72h后HSCs的S期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且抑制程度呈时间依赖性(11.24±0.34〈15.73±0.76〈19.14±0.91〈23.16±1.80,P〈0.05);加入LY294002后可明显增加共培养组抑制效果,与单独使用抑制剂比较s期细胞减少更加明显(8.2±0.8〈11.7±1.6,P〈0.05);共培养组及共培养+抑制剂组p-Akt蛋白表达较单独培养组均显著下调,而Ak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抑制剂组较共培养组p-Akt蛋白表达下调。结论MSCs可明显抑制HSCs的增殖,可能是通过影响P13K/Akt信号通路达到这一作用,磷酸化的Akt蛋白在其中起关键作用。
- 姚志成胡昆鹏陈思钟跃思方和平潘卫东许瑞云邓美海
-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共培养
- 腹膜后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的手术治疗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对腹膜后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手术治疗方法的认识,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成人腹膜后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的手术治疗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腹膜后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完整切除,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未发生任何手术并发症。结论手术切除腹膜后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需熟悉局部解剖关系,妥善保护周围组织,结扎离断与肿物相连的筋膜、淋巴管和血管组织,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充分引流。
- 潘卫东林楠方和平潘楚芝胡昆鹏许瑞云
-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淋巴管瘤
- 球囊环代替琼脂环制作食管静脉曲张犬模型
- 2008年
- 目的改进制作食管静脉曲张犬模型的方法。方法选取成年杂种犬22条,采用可充式球囊缩窄环渐进性压迫缩窄门静脉,联合门腔转流方法(以下简称可充式球囊缩窄造模法)制作食管静脉曲张犬模型.可充式球囊缩窄环由透明PP料环、带球囊硅胶管、植入式输液港中的注射座(硅胶)三部分组成。成模前后通过门静脉压力测量、胃镜检查、门腔静脉系统造影评价造模效果。结果造模前门静脉平均压力为(12.864-0.18)cmH2O,成模后门静脉平均压力为(26.75±0.39)cmH2O(P〈0.05);成模后胃镜下见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不等,胃镜分级I级4条、Ⅱ级6条、Ⅲ级8条、Ⅳ级4条;门腔静脉造影显示下腔、门静脉完全被阻断,吻合口通畅,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显影。结论可充式球囊缩窄造模法是制作食管静脉曲张犬模型的有效方法。
- 方和平邓美海林楠汤照峰刘波潘卫东凌云彪许瑞云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动物
- 兔肝VX2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碘油沉积及血管变化的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观察兔肝VX2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碘油沉积及血管变化,为确定TACE术后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最佳时间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开腹瘤块包埋法”建立兔肝VX2肝癌模型,成模后行TACE术。将TACE术后肿瘤血管完全闭塞的30只兔肝癌模型根据观察时间点的不同,分为TACE术后24、48h,第7、14、21、28天共6组,通过影像学检查(CT扫描及动脉造影)和病理切片染色法观察各组肿瘤碘油沉积及微血管的变化。结果TACE术后24~48h肿瘤内碘油沉积完全,瘤周正常肝组织亦可见较多碘油沉积;7d后瘤周肝组织内碘油沉积减少,28d后肿瘤内碘油沉积不全;24h~21d肝动脉造影均未见肿瘤染色,28d后肿瘤局部可见云雾状染色。TACE术后21d肿瘤包膜内及肿瘤间质内有少量散在的小血管,28d肿瘤包膜内及肿瘤问质可见较多小血管。术后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率逐渐升高,各组VEGF阳性率分别为(24.0±7.8)%、(27.0±9.1)%、(36.24±8.4)%、(53.0±9.5)%、(72.4±7.3)%、(73.6±12.1)%,术后48h、7、14、21d各组VEGF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1d与28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10.8±5.3、12.0±6.0、12.6±3.8、24.3±5.4、38.8±9.5、39.6±6.2,术后第7天开始MVD呈上升趋势,7、14、21d各组MV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1d与28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术后48h内碘油沉积覆盖范围最广,血管闭塞最完全;7d后肿瘤组织VEGF表达上调,并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在术后21d达到高峰;TACE术后7~14d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开始形成,21d有小血管出现,28d血管形成明显。
- 林继宗王晨虎陈署贤林楠胡昆鹏方和平许瑞云
- 关键词:动脉化疗栓塞碘油沉积血管内皮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