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典

作品数:36 被引量:40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著

领域

  • 21篇经济管理
  • 10篇社会学
  • 9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社会学
  • 10篇社会
  • 7篇主义
  • 7篇金融
  • 6篇融资
  • 6篇资本
  • 5篇企业
  • 5篇金融资本
  • 5篇公司治理
  • 4篇学分
  • 4篇政商关系
  • 4篇社会学分析
  • 4篇资本主义
  • 4篇金融资本主义
  • 3篇中国经济
  • 3篇社会建设
  • 3篇金融化
  • 3篇经济社会学
  • 2篇新制度主义
  • 2篇政党

机构

  • 29篇中国社会科学...
  • 14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社会学研究...
  • 1篇哈佛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

  • 31篇杨典
  • 3篇向静林
  • 2篇符平

传媒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社会
  • 2篇新华文摘
  • 2篇中国纪检监察
  • 1篇理论导报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学海
  • 1篇江海学刊
  • 1篇社会科学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社会学研究
  • 1篇秘书工作
  • 1篇国家行政学院...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中国发展观察
  • 1篇金融博览
  • 1篇金融评论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 3篇2025
  • 5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发展阶段社会建设与构建新发展格局被引量:1
2022年
新发展阶段社会建设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一是社会建设会直接作用于需求侧管理,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现实需求,对于扩大内需具有重要价值;二是社会建设也是一种社会投资,会对各类生产要素产生影响,转化为一个经济体的生产力,从而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三是社会建设还会作用于供给和需求的匹配通道和匹配机制,对于打通供求匹配的各种堵点、破解结构性层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具有特殊价值。把握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树立新的社会建设和民生福祉理念;要改革地方政府考核机制,激励各级政府争当新时代“美好生活锦标赛”先行者;要明确以社会建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领域、建设方向和关键举措。
杨典杨典
关键词:社会建设
把握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的要义
2025年
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社会工作领域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取得丰硕成果。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社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为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指明了方向。
杨典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
展望“十四五”:抓民生也是抓发展被引量:3
2020年
在“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规划《建议》的内在逻辑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杨典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经验的社会学分析被引量:166
2013年
基于676家上市公司1997—2007年间的面板数据及对上市公司高管、独立董事、基金经理和证券分析师等的深度访谈资料,分析公司治理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揭示在中国制度背景下与代理理论的预测颇为不同的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式。而所谓"最佳"公司治理做法是在特定社会、政治、文化等制度环境下各种复杂社会力量和利益群体进行"建构"的结果,其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契合所在的制度环境,并不存在普适的"最佳"公司治理模式。基于中国经验的社会学实证研究,为解构这一世界性公司治理迷思提供了新视角和证据。
杨典
关键词:公司治理企业绩效新制度主义代理理论产权理论
金融与县域治理体系现代化——对县域社会的经济社会学研究被引量:12
2020年
以往研究多单独关注城市或乡村,对处在城乡节点的县域社会的分析还不够。县域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石和难点,对保证我国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关重要。当前经济金融化的影响持续扩大,县域的财政收入、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日益受到金融体系和金融理念的影响,地方债高企、土地财政依赖、地方平台公司空壳化、中小企业融资难都是其典型体现,这些问题深深影响了县域的治理能力和发展能力。因此,从金融角度研究县域治理体系现代化问题,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下全球宏观经济金融化继续深化、我国产业和经济发展方式面临转型、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加速之际,应当在准确把握县域金融困境的基础上,加大金融和财税体制改革,优化县域政府治理模式,构建一个满足县域内政府和企业发展所需的金融体系,为县域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产业和经济支撑。
杨典欧阳璇宇
关键词:金融化县域企业融资财税体制
关于中日两国企业间技术转移的考察
伴随着产业全球化的发展,日本的许多企业将步伐扩张至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各国。在扩张的过程中,除了海外工厂的建设、生产的确保,还有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不容忽视。其中,本国公司与国外公司之间的差异会导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出现问题,而技...
杨典
关键词:技术转移企业间技术转移模式
文献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与区域结构变迁
2025年
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仍较为突出,城乡与区域结构的现代化转型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特别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城乡与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呈现出更为复杂、多样的特征。城乡结构方面,伴随人口流动的普遍化,中国正从“农民-市民”二元城乡结构走向“农民-流动人口-市民”多元城乡结构。区域结构方面,既有的东中西梯度发展格局尚未改变,与此同时“东北振兴”问题日益迫切,南北差距也呈现扩大趋势。消弭空间发展不均衡、实现中国城乡与区域结构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关系到乡村振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乃至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对此,需要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破解县域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发展路径依赖,以及人情、面子等传统关系文化的“双重路径依赖”,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破解中国城乡与区域不均衡问题也至关重要。
杨典董书昊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城乡结构
实现政府治理、市场治理、企业治理三者联动 以治理创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被引量:3
2016年
调整和优化政商关系,对于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同志用'亲''清'二字概括新型政商关系,指明了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和民营企业家的相处之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仅需要领导干部和民营企业家保持清醒头脑、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还应加强治理创新,实现政府治理、市场治理、企业治理三者联动。在政府治理方面,大力推进法治政府、
杨典
关键词:道德修养社会发展环境领导干部思想觉悟
走向全球:民营企业国际化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
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国际化布局已成为民营企业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本研究发现,中国民营企业出海呈现规模扩大、形式多元和结构升级三个主要趋势。在国际化过程中,民营企业体现出产业竞争优势和治理机制优势,与此同时,地缘政治风险及同质化竞争也带来了不确定性与挑战。对此,本文总结了欧美、日韩等国企业出海的历史经验,包括政府层面加强国际经贸安排与国内产业政策协同、行业层面紧抓技术革命机遇以及企业层面深耕本土化运营。未来民企出海需紧密结合国家外交战略,坚持核心技术创新和研发,在行业标准制定与生态体系构建方面争取更多话语权,同时抓住跨境电商、数字化营销创造的历史机遇。总的来看,走向全球的中国民营企业,必将在世界舞台上树立中国品牌的新形象、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杨典
关键词:民营企业
国家、资本市场与多元化战略在中国的兴衰--一个新制度主义的公司战略解释框架被引量:26
2011年
本文采用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组织分析的理论框架,强调外部制度环境(国家和资本市场)在塑造大公司内部结构和战略中的作用,尤其是权力和合法性在组织变革中的关键角色。基于676家中国上市公司2000-2007年间的财务和公司治理数据以及相关深度访谈资料,本研究发现,国家政策和资本市场强有力地形塑了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或专业化战略。尽管多元化对业绩不利,但我国公司仍热衷多元化并由此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公司多元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国家和资本市场利用其政治和市场权力推行的"最佳"公司战略和组织形式,经由三种"制度同构"机制被企业采纳。本文主要考察了强制性制度同构机制在多元化和回归专业化过程中的作用,并以此揭示了我国公司进行战略抉择时的制度和社会原因。
杨典
关键词:新制度主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