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钊

作品数:1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施蒂纳
  • 7篇主义
  • 5篇哲学
  • 4篇无政府主义
  • 3篇唯物
  • 3篇唯物主义
  • 3篇唯心
  • 3篇唯心主义
  • 2篇尼采
  • 2篇青年黑格尔
  • 2篇青年黑格尔派
  • 2篇现象学
  • 2篇历史唯物主义
  • 2篇利己
  • 2篇利己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精神现象学
  • 2篇黑格尔
  • 2篇费尔巴哈
  • 1篇德国哲学

机构

  • 16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作者

  • 16篇林钊
  • 1篇张剑抒
  • 1篇钟明华

传媒

  • 2篇现代哲学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党政干部学刊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探求
  • 1篇岭南学刊
  • 1篇理论视野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与施蒂纳思想关系的转变被引量:1
2016年
马克思与施蒂纳同为青年黑格尔主义者以及《莱茵报》撰稿人,有着共同的朋友和敌人,但终因立场不合而分道扬镳。马克思从施蒂纳那里汲取了他对费尔巴哈和唯心主义的批判,但也反对后者小资产阶级的保守立场。施蒂纳的保守立场突出表现在:其一,把财产理解为静止的物,而非社会关系;其二,在回避生产矛盾的基础上幻想人际平等而自由的"利己主义联盟"。
林钊
关键词:施蒂纳利己主义小资产阶级
把握共产主义的初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2017年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对于一种理论来说,初心意味着它的初衷和目的,也意味着它的本质和真理。共产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初心",而只有把握了共产主义的"初心",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涵,才能深刻认识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马克思是最著名的共产主义者,但这个身份似乎并没有给他带来荣誉。
林钊
关键词:施蒂纳德意志意识形态《莱茵报》唯心主义哲学青年马克思文化嬗变
关于海德格尔的早期真理观
真理是哲学最核心的主题。在传统形而上学中,真理问题一直作为认识论问题被看待。海德格尔批评符合论的真理观并不是真理的本质。他认为真理自古与存在为伍,正是形而上学遗忘了存在才导致真理问题被降格为认识论问题。  海德格尔从古希...
林钊
关键词:德国哲学真理观学术思想
麦克斯·施蒂纳:最后的青年黑格尔派被引量:2
2013年
麦克斯·施蒂纳是著名的青年黑格尔派成员,但他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却晦而不明。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到处展现着施蒂纳运用辩证法的痕迹。但他并非简单地重复黑格尔,他的"唯一者"的形象乃是现象学中精神运动达到最后阶段的自我意识的现实化身。就此而言,他促成了黑格尔哲学逻辑的完成,成为名副其实的"最后的黑格尔主义者"。
张剑抒林钊
关键词:施蒂纳黑格尔主义精神现象学
无政府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论马克思与巴枯宁之争被引量:2
2014年
在革命的19世纪,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呈亦敌亦友的奇特关系,这种复杂关系在马克思与巴枯宁的争论中集中表现出来。他们的争论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更是一个思想事件,至少涉及三个主题:社会主义是否需要国家?革命的领导者是工人阶级还是农民?自由是人的自然禀赋还是社会历史的结果?这些争论并未因第一国际在1872年海牙大会上的决裂而定论,相反,它亟待人们严肃审视。
林钊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
马克思对人的发现及其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超越
2012年
人性争论是青年黑格尔派的一大理论主题。费尔巴哈对宗教神学进行人道主义的还原,提出人是上帝的本质;施蒂纳发现人道主义的不彻底性,指责费尔巴哈塑造了神一样的人类,认为只有唯一的自我才是真实的人。马克思继而批判施蒂纳的唯一者依然是抽象的虚构,成功从社会关系中发现现实的人的本质,以及实现人类自由的道路。
钟明华林钊
关键词:青年黑格尔派
马克思与无政府主义之争
在革命的19世纪,思想史上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几乎在同一个圈子内同时诞生了马克思主义和现代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与无政府主义有着共同的朋友和敌人,他们都反对剥削资本主义和专制政治,都主张革命和社会主义,但他们又彼此把对方视作革...
林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意识形态政治思想
权力、国家与现代民主批判——马克思与尼采政治哲学的一个比较
2016年
马克思和尼采都对自由主义和现代民主有激烈批评,却又把对方视为资产阶级的同道,需要比较两者政治哲学的异同来阐明他们批判理论的差异。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把斗争理解为权力和国家的本质,把民主国家看作人性的异化和有待超越的虚幻共同体。他们的分歧在于,马克思要求国家消亡和实现真正的大众民主,尼采则要求恢复等级和精英统治。在尼采指责社会主义否定生命的同时,马克思则证明超人只是资产阶级的文化形象。
林钊
关键词:尼采现代民主政治哲学
马克思与无政府主义的第三次遭遇被引量:2
2014年
马克思一生至少三次遭遇无政府主义,而他与巴枯宁在第一国际中的斗争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争论的基调。对于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要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巴枯宁希望废除一切国家和权力;对于资本主义文明,马克思认为它是建立新的社会的必备的进步阶梯,而巴枯宁把其视为必须被彻底摧毁的恶的集合。这场争论涉及一个重大主题:自由如何在国家和资本的罅隙中生长出来?回答这个问题对于理解过去和未来的社会主义运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林钊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
虚无主义:尼采与施蒂纳被引量:1
2010年
"施蒂纳—尼采"问题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二者的事实性关系,即尼采究竟有没有阅读过施蒂纳并接受其影响;二是思想性关系,即尼采和施蒂纳在虚无主义这个大背景下必然产生思想交汇和交锋。本文将对第一个问题做出综述,并对第二个问题进行分析。结论乃是:在思想的客观性上,尼采对虚无主义的克服必然包括对施蒂纳的克服。尼采不满足于施蒂纳取消人道主义之后所导致的价值真空,并以生命为基础建立起新的价值;但在施蒂纳的理论视野里,这些新价值乃是危险的。
林钊
关键词:虚无主义超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