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坤

作品数:21 被引量:133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药品检验所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沈阳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专项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色谱
  • 4篇HPLC法
  • 3篇学成
  • 3篇液相
  • 3篇液相色谱
  • 3篇橘红
  • 3篇相色谱
  • 3篇化学成分
  • 2篇丹参
  • 2篇丹参素
  • 2篇丹参素钠
  • 2篇丹参酮
  • 2篇丹酚酸
  • 2篇丹酚酸A
  • 2篇蛋白
  • 2篇对映
  • 2篇对映体
  • 2篇异阿魏酸
  • 2篇隐丹参酮
  • 2篇食品

机构

  • 17篇沈阳药科大学
  • 14篇深圳市药品检...
  • 3篇暨南大学
  • 1篇国家药典委员...

作者

  • 21篇江坤
  • 13篇王铁杰
  • 10篇殷果
  • 6篇李发美
  • 6篇韩东岐
  • 4篇宋茜
  • 4篇李坤杰
  • 4篇王珏
  • 3篇闫研
  • 3篇鲁艺
  • 3篇金一宝
  • 3篇黎雪清
  • 3篇唐婧
  • 3篇郭兴杰
  • 2篇邓莹
  • 2篇秦峰
  • 2篇李璐
  • 2篇叶文才
  • 2篇谢普
  • 1篇李慧义

传媒

  • 6篇药物分析杂志
  • 2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药品标准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2010年全...
  • 1篇第十届全国生...
  • 1篇全国生物医药...

年份

  • 3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万古霉素手性固定相分离曼尼希碱类化合物对映体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大环抗生素类万古霉素手性固定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一系列曼尼希碱类化合物的手性分离情况,并讨论了流动相中有机相的种类和比例、缓冲盐的种类和浓度、pH和柱温对该类化合物手性分离的影响。最佳实验条件为:乙腈:硝酸铵(35mmol/L,pH3.8)=15∶85(V/V),柱温15℃,流速0.6mL/min,检测波长300nm;四氢呋喃:硝酸铵(20mmol/L,pH4)=15∶85(V/V),柱温15℃,流速0.6mL/min,检测波长350nm。通过对比研究8种曼尼希碱类化合物的色谱行为,从结构上讨论了化合物中各种官能团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并探讨了手性分离的内在机制。
毕玉金杨晶江坤关瑾李发美
关键词:手性分离
LC-MS/MS技术在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人类在同疾病作斗争过程中,新药品种日益增多,用途错综复杂。患者接受治疗时,常常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难免会产生药物相互作用。近年来,随着特非那丁,西沙必利等药物因严重的药物相互作用引发用药安全问题而被逐渐撤出市场...
江坤李坤杰唐婧秦峰邓莹李发美
关键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用药安全药物代谢酶
文献传递
RP-HPLC法同时测定榕树须中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原儿茶醛的含量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榕树须中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原儿茶醛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himadzu CAPCELL PAK-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体积分数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35℃。结果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原儿茶醛质量浓度分别在10.40~208.0 mg·L-1、5.81~116 mg·L-1和4.50~90.0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n=5)。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2%、98.6%和98.8%(RSD≤2.7%,n=9)。结论该方法可作为榕树须中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原儿茶醛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王铁杰李璐江坤殷果叶文才张晓琦
关键词: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醛
RP-HPLC法同时测定甘西鼠尾草中12种成分的含量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建立、丹酚RP酸-H PLC法同时测定甘西鼠尾草药材及饮片中的丹参素钠、咖啡酸、异阿魏酸、丹酚酸D、迷迭香酸、紫草酸B、丹酚酸:采用A、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_A 8种水溶性化合物和4种脂溶性化合物的含量。方法甲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Shim-pack XR-ODSⅡ(75 mm×2.0 mm,2.2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酸水-0.12%甘0.2 mL·min-1,柱温30钠℃,检测波长、咖啡酸、异阿27魏0酸nm,进样量、丹酚酸4μL。结果:在50 min内,西鼠尾草中的、丹酚酸12种成分可实现完全分离,丹参素D、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μA、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质量浓度分别在0.22~22.3μg·mL-(1r=0.999 8,n=6)、0.05~4.91 g·mL-(1rμ=0.999 8,n=6)、0.18~18.25μg·mL-(1r=1μ.000,n=6)、0.28~28.40μg·mL-1(r=0.999 9,n=6)、(13.50~1 349.89 g·mL^(-1)(r=0.999 9,n=6)、0.23~23.22 g·mL^(-1)(r=0.999 7,n=6)、9.9、3~993.16μg·mL^(-1)r=0.999 8,n,n=6)、0.04~3.87μg·mL-1(r=1.000,n=6)、0.81~81.33μg·mL-1(r=0.999 8,n=6)0.87~86.85μg·mL-1(r积=0.999 9=6)、0.67~67.47μg·m回L-1(r收率=(0.9n99 4,n=6)和1.01~101.12μg·mL^(-1)(r=0.999 8,n=6)与峰面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平均(=6)分别为99.2%(RSD=1.7%)、99.7%(RSD=1.4%)、101.0%RSD=2.0%)、99.7%(RSD=2.1%)、99.5%(RSD=1.9%)、101.2%(RSD=1.9%)、100.8%(RSD=1.7%)、(100.7%(RSD=1.8%)、101.6%(R简SD便=、1准.5%)、确,灵1敏00度.7%(高,专RS属D=性1.好6%)、,经方10法0.学5%(验证R可SD同=1时.4测%)和定甘西1鼠00尾.0草%中R的SD=1.7%)。结论:该分析方法12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可用于甘西鼠尾草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胡伟慧韩东岐江坤金一宝殷果王珏郭兴杰王铁杰
关键词:甘西鼠尾草丹参素钠异阿魏酸丹酚酸丹酚酸A水溶性成分
一种用HPLC仪检测地沟油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地沟油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HPLC仪检测地沟油的方法;包括乙酸铵溶液配置、DBS标准储备溶液的配置、DBS标准系列溶液的配置、样品处理、HPLC仪色谱条件的构建、样品测定和结果判断等步骤,本发明以DB...
殷果王铁杰鲁艺谢普闫研江坤黎雪清
文献传递
TLC法筛查中药制剂中的14种化学降糖药物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筛查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的14种化学降糖药物。方法:建立薄层色谱法,采用硅胶GF254薄层板,分别以氯仿-甲醇-甲酸(12∶8∶0.03)和氯仿-环己烷-甲醇-冰醋酸(8∶8∶0.5∶1.5)为展开剂进行筛查。结果:26批样品中有8批添加了化学降糖药物。结论:本法简便有效,不需特殊仪器,可用于降糖类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
李宁崔梅江坤王荣红李发美
关键词:薄层色谱法中药制剂
LC-MS/MS技术在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人类在同疾病作斗争过程中,新药品种日益增多,用途错综复杂。患者接受治疗时,常常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难免会产生药物相互作用。近年来,随着特非那丁,西沙必利等药物因严重的药物相互作用引发用药安全问题而被逐渐撤出市场...
江坤李坤杰唐婧秦峰邓莹李发美
关键词:大鼠肝微粒体LC-MS/MS代谢性
文献传递
羧甲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的CE法检查R-维拉帕米中S-异构体杂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建立以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为手性选择剂的毛细管电泳法检查R-维拉帕米原料药中S-异构体杂质。方法:实验考察了CM-β-CD质量浓度、p H及缓冲溶液浓度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优化后的毛细管电泳条件为毛细管柱为未涂壁熔融石英毛细管柱,背景电解质为30 m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4.0,手性选择剂为质量浓度为15 g·L^(-1)的CM-S-β-CD。结果:在上述毛细管电泳条件下,维拉帕米S-异构体与R-异构体能够实现良好分离,分离度>5.0。维拉帕米S-异构体在质量浓度为2.0~20μg·m 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加样回收率为95.5%~103.5%,该方法的精密度和重复性均良好。3批R-维拉帕米原料药经本法检测所含S-异构体杂质均小于0.2%。结论:所建立好的方法适于R-维拉帕米原料药中S-异构体杂质的检查。
徐良崔智江坤郭兴杰王铁杰
关键词:维拉帕米手性选择剂毛细管电泳法
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芳香第一胺类鉴别试验方法的改进
2013年
目的:改进《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芳香第一胺鉴别试验方法,避免假阳性结果。方法:在滴加碱性β-萘酚试液前加入脲溶液中和多余的亚硝酸,避免多余的亚硝酸与β-萘酚反应生成猩红色的1-亚硝基-2-萘酚而干扰鉴别试验现象的观察。结果:脲溶液可以有效中和反应过程中多余的亚硝酸,使反应后的溶液颜色不再干扰沉淀颜色的辨识。结论:本方法可以避免鉴别试验出现假阳性结果。
肖丽和王铁杰关潇滢韩东岐付春旺江坤
关键词:假阳性
中药榕须基于抗炎药效的质量评价研究
目的:建立中药榕须基于抗炎药效的质量评价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药效实验相结合,实现全面反映榕须质量的整体化学信息,并对其质量优劣进行评价.方法:采用Shimadzu Capcell Pak C18色谱...
江坤李璐李菁殷果王珏鲁艺王铁杰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抗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