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浩

作品数:27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甲状腺
  • 7篇细胞
  • 7篇病理
  • 4篇咽炎
  • 4篇切除
  • 4篇慢性
  • 4篇慢性肥厚性
  • 4篇慢性肥厚性咽...
  • 4篇肥厚性
  • 4篇肥厚性咽炎
  • 3篇蛋白
  • 3篇咽部
  • 3篇乳头
  • 3篇乳头状
  • 3篇乳头状癌
  • 3篇热凝
  • 3篇组织学
  • 3篇微波
  • 3篇微波热凝
  • 3篇微小癌

机构

  • 27篇佛山市第二人...
  • 3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兰丁医学...

作者

  • 27篇江浩
  • 10篇李日焕
  • 8篇张继平
  • 7篇文凤妮
  • 7篇陈舒华
  • 6篇杨瑞亮
  • 4篇刘世强
  • 4篇李静娴
  • 4篇梁兆煜
  • 4篇邱磊
  • 4篇马俊
  • 3篇田道法
  • 3篇张少锐
  • 3篇何迎春
  • 3篇温浩茂
  • 3篇区小卫
  • 3篇谢学羿
  • 3篇陈闽琪
  • 3篇陆培明
  • 3篇朱文雁

传媒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新中医
  • 1篇当代医学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现代医院
  • 1篇癌症进展
  • 1篇心电图杂志(...
  • 1篇2012南方...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并存于良性疾病中的甲状腺微小癌的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附20例报告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并存于良性疾病中的甲状腺微小癌的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因甲状腺良性疾病行手术治疗而检出甲状腺微小癌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手术方式.结果:400例因甲状腺良性疾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检出甲状腺微小癌20例(5%).20例中2例(10%)于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确诊,18例(90%)于术后连续病理切片确诊;乳头状癌19例(95%),髓样癌1例(5%);2例浸润或浸透包膜(10%),2例有砂粒体(10%),无血管内癌栓和颈淋巴结转移病例.20例中行甲状腺近全切除术3例(15%),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3例(65%),患侧叶次全切除术4例(20%).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5~60个月,无局部复发及颈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结论:并存于良性疾病中甲状腺微小癌以乳头状癌多见,淋巴结转移率低;连续病理切片检查可防止微小癌的漏诊;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及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不需作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张少锐梁兆煜谢学羿区小卫李日焕陈岸江浩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甲状腺良性疾病病理特征外科治疗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肺隔离症合并癌变一例被引量:9
2014年
肺隔离症是一种罕见的肺先天性发育异常,先天性肺畸形中肺隔离症占0.15%~6.4%。由于发病率低、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及受检查手段的限制,误诊率及漏诊率较高。肺隔离症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以反复肺部感染及咳血多见,而合并癌变者极少报道。现报道1例肺隔离症合并癌变病例如下。
陈绍森胡佩村陈友荣曾惠良梁兆煜江浩
关键词:肺隔离症癌变先天性发育异常特异性临床表现反复肺部感染肺畸形
内镜下套扎加电切治疗大肠粗大息肉136例病理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大肠粗大息肉的大小、病理类型与息肉癌变关系及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电切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 内镜下对直径1.6-3.0cm 的粗大息肉,于蒂部尼龙圈套扎后行高频电息肉切除.切除息肉按大小分组病理检查.息肉非局灶性...
侯俊邱磊江浩李静娴马俊
关键词:尼龙圈套扎高频电切除息肉癌变
文献传递
微波结合慢咽合剂对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咽部增生组织病理组织学与PCNA表达的影响
文凤妮张继平吴梅青江浩李齐欢林爱华王志彬李日焕陈舒华
该成果采用临床随机对照方法,应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微波热凝与慢咽合剂联合治疗对慢性肥厚性咽炎咽部增生组织病理组织学和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和消除咽异物感及咽部淋巴滤泡增生方面明显优于...
关键词:
关键词:慢性肥厚性咽炎免疫组化方法
腹水多项指标对良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腹水多项指标对良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了解多项腹水指标,以腹水脱落细胞病理组织、胃肠镜下组织病理或手术病理为诊断标准,对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部收治的良性腹水患者54例,恶性腹水患者63例进行分析。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建立回归模型,并确定概率预测值P的最适诊断界点和诊断效率。结果:腹水癌胚抗原(CEA)及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与腹水良恶性有关系,建立诊断模型后P值下的曲线面积为0.884,最适诊断界点为0.436,灵敏度为89.1%,特异度为82.7%。结论:腹水CEA及SAAG与腹水良恶性有一定关系,同时多项腹水指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建立诊断模型可提高诊断率及灵敏度。
马俊王丽萍黄玮刘毅鹏张继平上官辉江浩何彩云
关键词:腹水肿瘤指标
卵巢甲状腺肿的MR诊断与病理对照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SO)的MRI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手术病理证实为SO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与病理学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7例均为单侧卵巢发病,肿块3.2~13.3 cm,平均7.8cm。囊实性5例,囊性2例,有分隔,分隔及囊壁增厚,不同囊腔信号可不均等。实性部分呈等T_1、等或稍高T_2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_1、长T_2信号,或稍短T_1、长T_2信号,其中5例囊内见非压脂T_2WI极低信号、T_1WI等信号区;囊壁及分隔呈等T_1、等T_2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壁及分隔中度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镜下肿瘤实质大部分由甲状腺组织组成,其中3例合并有皮脂腺、钙化等成分。肿瘤内衬单层柱状或扁平上皮,见成熟甲状腺滤泡,大小不一,腔内可见红染的胶冻样物质,无异形性。结论卵巢甲状腺肿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囊内出现非压脂T_2WI极低信号、T_1WI等信号改变),MRI平扫加增强扫描是诊断卵巢甲状腺肿有价值的方法。
欧卫谦赵继泉江浩朱新进曾惠良庞力沛
关键词:卵巢甲状腺肿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胎盘多发性平滑肌瘤1例被引量:1
2014年
患者,女,39岁,因停经35周,阴道流液1h,下腹痛1h于2013年6月1日入院。
王勇炫江浩李日焕
关键词:多发性平滑肌瘤胎盘阴道流液下腹痛
甲状腺良性疾病中微小癌的检出率及其病理特征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筛查甲状腺良性疾病中甲状腺微小癌(TMC)的发生率及其病理特征。方法 对因各种良性疾病行甲状腺切除的甲状腺标本作病理检查并观察TMC的病理特征。结果 400例中共检出TMC 20例(5%,20/400),原发病中原发性甲亢、桥本病、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并甲亢、甲状腺瘤的检出例数分别是18、7、141、174和60,其中TMC的检出率分别为5.6%(1/18)、14.3%(1,7)、3.5%(5/141)、2.9%(5/174)和13.3%(8/60)。桥本病和甲状腺瘤中TMC的检出比例较高(P<0.01);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否合并甲亢,TMC检出比例差别不大(P>0.05)。20例TMC中乳头状癌19例(95%),髓样癌1例(5%)。19例乳头状癌中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甲状腺球蛋白阳性者分别是16(84.2%)、13(68.4%)和19(100%)。结论 甲状腺良性疾病中TMC的检出率约为5%;桥本病和甲状腺瘤的TMC的检出率比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亢要高;TMC以乳头状癌常见。
梁兆煜谢学羿张少锐区小卫李日焕江浩杨瑞亮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病理
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中挖空细胞与HPV感染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在子宫颈液基细胞中挖空细胞和HPV感染之间的关系,从单纯的细胞形态学以评价挖空细胞诊断子宫颈HP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间TCT检查中选取200例具有挖空样变性细胞,TCT提示有HPV感染或疑似HPV感染的标本,做PCR-HPV-DNA检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典型挖空细胞与PCR-HPV-DNA检测对照,准确率81.65%(89/109)。结论TCT中的挖空细胞是可以作为诊断HPV感染的重要的形态学依据。随着挖空细胞的核的增生和非典型程度的加大,HPV阳性反应越高。
江浩黄泽琪杨瑞亮康小玲
关键词:挖空细胞HPV
肠镜活检方式对直肠癌术前病理组织学分级准确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一种能提高直肠癌术前病理组织学分级准确性的肠镜活检方式。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6月该院肠镜活检确诊直肠癌并行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56例)及对照组(52例),实验组采用内镜圈套器取材;对照组采用内镜活检钳取材,以术后大体病理切片组织学分级为标准,比较两种取材方式的活检切片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准确率。结果内镜活检钳取材组术前病理组织学分级准确率为67.3%,术前活检分级偏低的病例占25.0%,分级偏高的病例占7.7%。圈套器取材组准确率为89.3%(P<0.01),术前活检分级偏低的病例占3.6%,分级偏高的病例占7.1%。两组活检取材方式均无直肠穿孔及大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内镜圈套器对直肠癌术前病理活检取材,能提高术前病理活检组织学分级的准确性,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活检方式。
廖健南邱磊李日焕江浩李静娴
关键词:直肠腺癌活检组织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