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雄
- 作品数:39 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省舟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 110例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作双侧股动脉超声检查 ,测量股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 (IMT) ,斑块厚度 ,及粥样斑块发生率 ,并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冠心病组IMT ,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2 )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 ,斑块积分及IMT增加 ,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3)以IMT >0 .85mm和 (或 )出现粥样斑预测冠心病 ,特异性 75. 0 % ,敏感性 87 .1% ,阳性预测率 89. 3%。结论 老年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发生率成正比 ;通过股动脉超声检查可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 陈国雄史小龙
- 关键词:股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超声检查
- 单核细胞和血小板CD40L高表达及血小板CD62P高含量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外周血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表达CD40L及血小板CD62P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与对照组血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表达CD40L水平及血小板CD62P含量。结果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表达CD40水平及血小板CD62P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NS)(P<0.01)和稳定型冠心病患者(SA)(P<0.05或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表达CD40L及血小板CD62P含量可能与ACS的发生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 沈凯袁国裕陈国雄俞晓军王炎一方波王红娜魏峰涛
- 关键词:CD40LCD62P急性冠脉综合征
-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复杂冠脉病变的临床分析
- 2006年
-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7例复杂冠脉血管病变患者施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病变血管共162支,B型115处,C型病变63处,其中急性、亚急性完全或次全闭塞病变23例23处病变。结果共植入186个支架,成功184个,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残余狭窄,手术成功率为98.4%。住院期间无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死亡1例(0.8%),随访3个月.7年(平均30.6±11.4个月),心绞痛复发率12.6%。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
- 陈国雄
-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 卡维地洛与阿替洛尔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氧化指标影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与阿替洛尔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阿替洛尔对照组(阿司匹林加阿替洛尔)和卡维地洛组(阿斯匹林加卡维地洛),利用超声诊断仪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性变化率(FMD),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物代谢产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的变化。结果与阿替洛尔对照组相比,卡维地洛治疗后患者FMD明显增加(P<0.05);血清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NO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LDL-C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增加冠心病患者血浆中NO水平。
- 陈国雄卜军张存泰马业新陆再英
- 关键词:血管内皮功能冠心病患者卡维地洛阿替洛尔血清MDA舒张性
- 应用小C臂X光机开展心脏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研究
- 陈国雄
- 该项目应用美国OEC-9600型小C臂X光机共完成155例心脏诊治手术,除先心病外,相继开展国内主要心脏介入手术如冠脉造影98例,PTCA32例,冠脉内支架术29例,射频消融18例,二尖瓣膜球囊成形术3例,心肌活检2例,...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C臂X光机心脏介入诊疗
- 舟山地区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
- 2005年
- 目的研究舟山地区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300例冠状动脉造影的舟山地区患者作双侧股动脉超声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及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一、二、三支病变组(3个亚组)。测量股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及粥样斑块发生率。结果(1)冠心病组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斑块积分及IMT增加,亚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以IMT>0.85mm和(或)出现粥样斑预测冠心病,特异性75.5%,敏感性86.1%,阳性预测率87.9%。结论舟山地区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发生率成正比;通过股动脉超声检查可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 陈国雄史晓龙李略
- 关键词:股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 冠心病患者股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临床意义
- 2004年
-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股动脉内 中膜厚度 (IMT)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EDD)的临床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 18例 ,冠状动脉有病变者 6 1例及正常志愿者 30例进行股动脉超声检查 ,测量股动脉IMT及肱动脉EDD ,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IMT随粥样斑积分增加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增厚 ;②EDD下降早于IMT增高 ,并随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加重而逐渐下降。结论 :超声检测股动脉IMT及肱动脉EDD ,诊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敏感性高 。
- 陈国雄李略史晓龙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动脉硬化股动脉血管内膜
- 锁骨下静脉安置起搏导管的利与弊
- 前言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安置电极导管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优点是操作简单、迅速省时;组织损伤小、成功率高、可反复使用,还能通过两根电极行双腔起搏;内科医生经过一定训练即可掌握。如果技术熟练,该技术创伤小,并可缩短手...
- 陈国雄
- 关键词:导管电极锁骨下静脉电极导管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及单核细胞表达CD40L、血小板CD62P的影响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降血脂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及单核细胞表达CD40L、血小板CD62P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40例)及常规治疗组(40例),比较观测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小板CD62P、血小板及单核细胞表达CD40L。结果治疗后2组血小板及单核细胞表达CD40L、血小板CD62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血小板及单核细胞表达CD40L、血小板CD62P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治疗8周后,阿托伐他汀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并显示其有抗炎作用。
- 沈凯袁国裕陈国雄俞晓军王炎一方波王红娜魏峰涛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血小板活化
- 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观察被引量:4
- 1997年
-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50例。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40~70岁,平均(54.3±8.6)岁。溶栓时间放宽至24小时内。结果: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率为62.0%(31/50),其中3小时内溶栓冠脉再通率为84.0%(21/25),~4小时为71.4%(5/7),~6小时为40.0%(2/5),~24小时为23.1%(3/13);再梗塞16.1%(5/31);出血并发症为18.0%(9/50),其中应用肝素组较高28.0%(7/25),有1例发生脑出血而死亡;非肝素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8.0%(2/25)。急性期住院病死率为8.0%(4/50)。结论:早期大剂量短时程尿激酶静脉给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可提高相关血管再通率。合用肝素不会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及再梗塞率,有可能增加出血并发症甚至脑出血的机会。
- 陈国雄袁慧中杜文革俞基康
- 关键词:心肌梗塞尿激酶溶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