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培勇

作品数:72 被引量:282H指数:9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动力工程及工...
  • 20篇化学工程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生物质
  • 16篇燃烧
  • 11篇动力学
  • 7篇活性炭
  • 6篇气化
  • 6篇燃烧特性
  • 6篇锯末
  • 5篇动力学研究
  • 5篇燃烧器
  • 5篇热重
  • 5篇热重分析
  • 5篇活化能
  • 4篇多孔介质
  • 4篇气化炉
  • 4篇秸秆
  • 4篇垃圾
  • 4篇成型活性炭
  • 3篇真空干燥
  • 3篇生活垃圾
  • 3篇生物质气

机构

  • 56篇合肥工业大学
  • 19篇中国科学技术...
  • 11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北京信息科技...
  • 3篇安徽环态生物...
  • 2篇江南大学
  • 2篇淮阴工学院
  • 2篇爱荷华州立大...
  • 2篇安徽燃博智能...
  • 2篇上海浩用节能...
  • 2篇安徽省安泰科...
  • 1篇安徽建筑工业...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广东省发展和...
  • 1篇沈阳发动机设...
  • 1篇中国石油
  • 1篇萨里大学
  • 1篇安徽省煤炭科...
  • 1篇安徽省产品质...

作者

  • 72篇马培勇
  • 35篇邢献军
  • 15篇林其钊
  • 14篇唐志国
  • 11篇李永玲
  • 10篇仇性启
  • 6篇崔运静
  • 6篇邢勇强
  • 4篇李慧
  • 4篇孙亚栋
  • 4篇裴钰
  • 4篇李涛
  • 4篇张贤文
  • 3篇许宝杰
  • 3篇程建萍
  • 3篇汪洪波
  • 3篇何贤钊
  • 3篇俞瑜
  • 3篇范方宇
  • 3篇张静

传媒

  • 11篇太阳能学报
  • 8篇过程工程学报
  • 5篇工业加热
  • 4篇农业机械学报
  • 4篇真空科学与技...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石油化工设备
  • 3篇可再生能源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安徽科技
  • 1篇机电工程
  • 1篇矿山机械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9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9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质热解炭与煤混合燃烧特性与动力学研究被引量:8
2022年
文章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生物质热解炭与煤及其混合物在不同升温速率、不同掺混比例的条件下从室温加热至1000℃的燃烧特性,并利用Flynn-Wall-Ozawa(FWO)法计算燃烧过程中样品的动力学特性参数。结果表明:生物质热解炭的燃烧行为与煤类似,但其燃烧性能要好于煤;升温速率的提高使得样品的微分热失重(derivative thermogravimetric,DTG)曲线向高温区移动且会产生燃烧热滞后现象,但样品的残余量不会有显著变化;煤掺烧生物质热解炭会改善其燃烧性能,随着生物质热解炭掺混比例的增加,混合物的残余量随之减少,着火性能和燃烧性能逐渐提升;生物质热解炭与煤混燃时会出现协同效应,高温区域协同效应更加显著;活化能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97,混合样品中生物质热解炭掺混比例为70%的样品活化能最小,活化能为105.38 kJ/mol。
任琼邢献军邢献军陈涛马培勇刘娜
关键词:热解炭混合燃烧动力学
玉米秸秆成型颗粒快速燃烧特性及反应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基于等温热重分析技术,采用化学动力学法拟合燃烧过程中质量损失率与时间的单方程模型,对不同燃烧温度与成型密度下柱状玉米秸秆成型颗粒的快速燃烧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成型颗粒在600℃下成型密度较大,燃尽时间较长,到达热失重速率(DTG)曲线峰值时间较长;相同密度的成型颗粒,随温度的升高,燃尽时间缩短,DTG峰值高度越高,到达峰值的时间越短;在该实验变量控制范围内,成型密度和外部环境温度对燃尽率无明显作用;通过动力学计算得到玉米秸秆成型颗粒的反应级数在0.5~0.7之间。由实验数据曲线拟合得到拟合方程,求解出活化能E及指前因子A。
马培勇吴照斌李永玲孙宗康虞浸张贤文
关键词:玉米秸秆温度燃烧特性热重分析反应动力学
基于SLMD预测生物质三组分混合成型特性
2019年
采用单纯形格子混料设计法(SLMD)建立了生物质三组分致密成型性能指标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比能耗和松弛密度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8,与实验数据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3.82%和0.5166%。生物质成型过程中三组分对其有一定的交互作用,纤维素比例越高,比能耗越大,松弛密度越小;木质素比例越高,比能耗越小,但比例过高,比能耗有略微上升趋势;半纤维素比例越高,松弛密度越大。用棉花秸秆、毛竹和玉米秸秆进行实验验证,比能耗和松弛密度回归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2.64%和1.0342%,表明模型对实际生物质有一定的预测效果。
孙海韵马培勇邢勇强邢献军陈明明
关键词:生物质
K2CO3-锯末干混合制备成型活性炭被引量:4
2018年
以梧桐锯末为基体、无水K2CO3为活化剂,采用干混合法制备成型活性炭颗粒,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盐料质量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及成型密度对活性炭吸附碘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盐料质量比2.0、活化温度950℃、活化时间80 min、成型密度1.3 g/cm3的条件下,所制成型活性炭对碘的吸附容量达1323.25 mg/g.成型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结构,比表面积为1432.59 m2/g,平均孔径为1.70 nm,总孔容为0.772 cm3/g,其中微孔比表面积为1302.75 m2/g,孔容为0.566 cm3/g,微孔率达73.3%.
马培勇武晋州张贤文邢献军邢献军
关键词:K2CO3生物质成型活性炭孔隙结构
下吸式气化炉高含水生物质气化过程模拟与机器学习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和Aspen过程建模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含水率对生物质气化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含水率对气化气低位热值影响较大,含水率升高,热值降低,生物质含水率对碳转化率影响较小;随着空气当量比升高,气化气低位热值降低,而气化过程碳转化率提高。气化过程能量平衡分析表明,随着生物质含水率升高,气化过程维持能量平衡所需的空气当量比升高。生物质干燥预处理可保证气化气品质,但需消耗部分气化气为干燥供能,并且随着生物质含水率升高,干燥供热消耗的气化气比例提高,消耗比例在含水率20wt%~60wt%阶段近似线性增加,但是当含水率大于60wt%时呈指数升高。
祁风雷王振陆国庆刘小好党琪马培勇
关键词:生物质气化
生物质气层流扩散火焰的长度特性被引量:1
2020年
以生物质气作为燃料,对生物质气层流扩散火焰的长度特性进行实验和理论研究,并探究燃料出口速度和燃料体积流量对火焰层流区雷诺数Re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嘴直径d=2mm时,生物质气火焰层流区Re明显高于典型层流区间(0~2300);甲烷和生物质气层流无量纲火焰长度L*与Re成正比;因此根据实验结果拟合得到一种新型、预测精度高的无量纲层流扩散火焰长度的经验关联式,并进行误差分析,误差结果满足工程设计及运行的精度要求。
李敬道马培勇陶常法林英坤闫广豪邢献军
关键词:生物质燃烧学关联式
干法制备生物质成型活性炭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以锯末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采用干法混合后直接成型活化制备无粘结剂生物质成型活性炭。为考察该工艺的可行性,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盐料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与成型密度对生物质成型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较优工艺条件为:盐料质量比2.0∶1,活化温度550℃,活化时间为40 min,成型密度为1.5 g/cm^3。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得到的生物质成型活性炭,碘吸附值为1322.7 mg/g,BET比表面积为2010 m^2/g,初步证明干法制备生物质成型活性炭的可行性。
邢献军孙宗康马培勇张贤文范方宇吴照斌
关键词:生物质氯化锌活性炭
液滴冲击不同浸润性壁面的数值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采用复合水平集和流体体积法并综合考虑传热和接触热阻的作用,建立了液滴碰撞水平壁面数值模型,并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分析计算结果,探索了壁面浸润性对液滴撞壁过程的影响,揭示了液滴撞壁流动传热及飞溅机制,并建立了液滴飞溅临界条件理论判据。数值结果表明:液滴铺展系数的碰撞速度效应明显,碰撞速度越大,液滴的铺展系数越大,但液滴达到最大铺展系数所需无量纲时间与碰撞速度不相关;碰撞速度越大,液滴撞壁收缩幅度越大,壁面浸润性对铺展系数的影响越小。液体内部压力梯度是液滴铺展边缘产生射流和断裂的主要原因;Rayleigh-Plateau不稳定性和毛细波是射流颈部收缩和破碎飞溅的关键因素。
李大树仇性启郑志伟崔运静马培勇
压力信号干扰抑制的质量流量数据融合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质量流量测量精度受压力的影响,且随着压力的增大其测量精度变差。采用多个质量流量传感器进行多处测量,对质量流量测量数据进行自适应加权融合。在此基础上,为了消除压力对流量测量值的影响,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压力干扰抑制的质量流量数据融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质量流量融合值的精度较自适应加权融合值的精度大大提高,且附加动量法获得的BP网络融合精度最高,自适应学习速率调整法次之,梯度下降法最差。
汪洪波唐志国马培勇林胜
关键词:数据融合神经网络
新的稀疏支持向量回归机算法及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支持向量回归机是一种解决回归问题的重要方法,其预测速度与支持向量的稀疏性成正比。为了改进支持向量回归机的稀疏性,提出了一种直接稀疏支持向量回归算法DSKR(Direct Sparse Kernel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用于构造稀疏性支持向量回归机。DSKR算法对ε-SVR(ε-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增加一个非凸约束,通过迭代优化的方式,得到稀疏性好的支持向量回归机。在人工数据集和真实世界数据集上研究DSKR算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DSKR算法可以通过调控支持向量的数目,提高支持向量回归机的稀疏性,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陈晓峰王士同曹苏群马培勇
关键词:支持向量回归机核方法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