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涛
- 作品数:95 被引量:327H指数:10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3
- 2018年
- 目的检测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和诱导痰上清液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67例为研究对象,按诊断标准分为轻度组(n=22)、中度组(n=24)、重度组(n=21)。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20例婴幼儿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以及健康对照组婴儿血清及诱导痰上清液中ICAM-1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及痰液ICAM-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轻度组比较,急性期中度组、重度组血清及痰液ICAM-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中度组比较,急性期重度组血清及痰液I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毛细支气管炎各组患儿急性期比较,恢复期轻、中、重度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及痰液ICAM-1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痰液与血清ICAM-1水平呈正相关(r=0.875,P<0.001)。结论 ICAM-1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且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 张晓鸣朱海涛常明
-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毛细支气管炎痰液
- 成年大鼠脑膜原代组织干细胞特性细胞的分离及神经诱导分化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离并检测成年大鼠脑膜组织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亚群,探讨其诱导成神经细胞的能力。方法自成年大鼠活体分离、剪取脑膜经胰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皿,用无血清的特殊培养基培养,动态观察脑膜细胞克隆球的形成及分化过程,并用巢蛋白(Nestin)、表面抗原CD133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对阳性细胞进行表观遗传学鉴定。分离的脑膜细胞经曲古抑菌素A(TSA)诱导培养基分别诱导分化后检测脑膜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成熟程度,用免疫印迹法(westen blotting)检测诱导分化后脑膜细胞内成熟神经细胞相关标志性蛋白——高分子量神经丝蛋白(NF-200)、神经元蛋白(BM88)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年大鼠脑膜组织体外培养时不同类型细胞的贴壁时间有差异,具有干细胞特性细胞呈球形,黏着在首先贴壁的扁平基底细胞上分裂形成克隆球,克隆球细胞Nestin、CD133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诱导分化后NF-200、BM88有明显表达,表明经诱导分化后脑膜细胞可分化为神经细胞。结论活体分离成年大鼠脑膜组织部分细胞体外培养具有干细胞特性,并可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
- 刘文新谢小东吴荧荧周月鹏于明朱海涛吴旻
- 关键词:脑膜细胞干细胞
- 组蛋白乙酰化在放疗相关DNA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放疗通过诱导DNA损伤的方式杀伤肿瘤细胞,是多种恶性肿瘤的一线治疗手段。然而,肿瘤细胞对放疗有不同的敏感性,最终导致不同的治疗效果。由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调控的组蛋白乙酰化通过影响DNA损伤修复参与细胞放疗敏感性的调节,主要机制有募集DNA修复相关蛋白、介导染色质的动态变化。本文就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肿瘤放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为基于组蛋白乙酰化的放疗增敏策略提供依据。
- 冯静怡姚何莹朱海涛姜伟廖翔
- 关键词:放射疗法组蛋白类表观遗传修饰DNA损伤
- 在磁共振图像上运用体积定量测量骨性关节炎相关的骨髓水肿的方法研究
- 目的 评价半自动定量测量膝骨性关节炎相关的股骨和胫骨的骨髓水肿体积的方法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方法 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进行膝关节磁共振检查,其中平均年龄58±6.1岁,体重指数30.9±2.6 kg/m2...
- 张礼荣石卉朱海涛王冬青宋廉陈雪莲
-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磁共振成像骨髓水肿体积测量
- 一种靶向纳米分子探针及其在制备肿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靶向纳米分子探针及其在制备肿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合成过表达有免疫检查点对应受体且带有Mcherry标记的细胞膜纳米囊泡,同时联合黑色素包载治疗药物制备靶向纳米分子探针。本...
- 张子宁蔡湘仪曹雄峰朱海涛浦旭锋张恒
- 面肌痉挛患者面神经和责任血管的MRI特征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面肌痉挛患者面神经与相关血管的解剖特点。方法单侧面肌痉挛患者(A组,60例)及无面肌痉挛者(B组,60例),采用三维快速稳态梯度回波序列(3D TRU-FISP)以及三维时间飞跃法MRA序列(3DTOF-MRA)扫描观察面神经和相关血管的关系,在MRI图像上测量相关数据。结果两组面神经长度、神经长轴与中线的角度和两侧面神经间距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神经血管压迫的出现率高于B组(91.7%vs.76.7%)(P<0.05)。A组4级以上中、重度移位的面神经数多于B组(P<0.05);A组近段血管压迫38支,多于B组的23支(P<0.05);A组两侧椎基底动脉汇合点偏向与面肌痉挛症状位于同侧的多于B组(P<0.05)。结论与无面肌痉挛者比较,有面肌痉挛症状患者的面神经血管压迫程度重,压迫点更接近面神经根部,椎动脉汇合点偏向症状侧。
- 朱颖吴旻王冬青朱海涛石卉朱丽张礼荣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面肌痉挛神经血管压迫
- 白细胞介素-23通过无翅基因相关整合位点/β-连环蛋白通路增强舌鳞状细胞癌抗凋亡及耐药能力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23(IL-23)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研究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C9经IL-23处理后抗凋亡及耐药能力的变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中IL-23的表达情况;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不同浓度的IL-23处理后,SCC9中无翅基因相关整合位点(Wnt)1及c-myc的m RNA表达水平;结合小分子干扰RNA(si RNA),Western blot法检测IL-23对SCC9细胞的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B淋巴细胞瘤-2(Bcl-2)、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P-糖蛋白(P-gp)表达影响及潜在机制;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检测SCC9细胞在IL-23作用下对顺铂的抗凋亡能力改变。结果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L-23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及治疗复发有相关性(P<0.05);IL-23可增强癌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和耐药相关蛋白ABCG2、P-gp的表达,并且与Wnt通路活化程度密切相关;IL-23能够显著加强SCC9细胞对顺铂的抵抗性(P<0.01)。结论 IL-23通过上调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的Wnt通路增强其抗凋亡及耐药能力。
- 严嵚苏玉婷周月鹏朱海涛杨细虎许建辉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3舌鳞状细胞癌抗凋亡
- 脐血、羊水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关系
- 2018年
- 目的:探讨脐血及羊水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含量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早产儿97例,根据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脑损伤组和无脑损伤组(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脐血及羊水EPO含量,分析脐血、羊水EPO含量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关系。结果:脑损伤组早产儿脐血及羊水EPO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脐血EPO预测脑损伤的敏感性为83.8%,特异性为78.3%;羊水EPO预测脑损伤的敏感性为75.7%,特异性为83.2%。联合检测脐血及羊水EPO预测脑损伤的敏感性为75.7%,特异性为93.3%。结论:脐血及羊水EPO含量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 朱海涛吕进泉常明王秋霞卢红艳
-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脑损伤早产儿脐血羊水
- 多聚赖氨酸修饰SPIO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利用多聚赖氨酸(PLL)修饰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SPIO),即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PLL)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探讨其对B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及3.0 T磁共振成像(MRI)上T2信号的改变。方法将传代培养BMSCs与不同铁浓度的SPIO-PLL溶液共同孵育24 h后行普鲁士蓝染色,观察BMSCs对不同浓度SPIO-PLL的摄取,确定SPIO-PLL标记干细胞的最佳浓度。同时采用四唑盐比色法分析不同浓度SPIO-PLL溶液对大鼠BMSCs生长活性的影响。取最适浓度的SPIO-PLL标记BMSCs,经3.0 T MRI,观察T2WI信号的改变。结果 SPIOPLL标记BMSCs生物活性没有明显影响,与未标记细胞的生长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铁浓度不同(10、40、80μgFe/mL)的SPIO-PLL溶液标记细胞成像可使T2WI图像信号降低,3种浓度的信号变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IO-PLL可以标记BMSCs,且对BMSCs的生物学活性没有影响,MRI T2WI序列可敏感显像磁性标记的干细胞,有望为MRI和光学成像活体示踪BMSCs提供技术基础。
- 刘慧慧谢晓东吴荧荧刘庆陈芳芳蔡小威许云飞张礼荣朱海涛
- 关键词:聚赖氨酸生物学标记间质干细胞磁力学信号传导
- 乳酸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乳酸作为无氧糖酵解终产物,既是糖异生前体的重要来源,也是三羧酸循环的关键中间产物,不仅在生理条件下发挥重要作用,还介导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预后呈负相关。胰腺癌组织纤维基质丰富,因而形成低氧乏养及乳酸丰富的微环境,且乳酸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肿瘤组织中乳酸的代谢机制以及其作为诊疗靶点在胰腺癌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周医雯姜伟朱海涛曹雄锋
- 关键词:乳酸胰腺癌免疫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