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秀兰

作品数:21 被引量:113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西瓜
  • 9篇种子
  • 5篇病害
  • 4篇种子处理
  • 4篇镰刀
  • 4篇镰刀菌
  • 4篇斑病
  • 3篇玉米
  • 3篇甜玉米
  • 3篇种传病害
  • 3篇种子活力
  • 3篇苗期
  • 3篇病原
  • 2篇玉米种
  • 2篇玉米种子
  • 2篇真菌检测
  • 2篇砧木
  • 2篇甜玉米种子
  • 2篇西瓜种
  • 2篇苗期病害

机构

  • 18篇北京市农林科...
  • 9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市农业技...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石家庄市农林...
  • 1篇中国中药有限...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作者

  • 21篇徐秀兰
  • 10篇宋顺华
  • 9篇吴萍
  • 8篇耿丽华
  • 3篇宫国义
  • 3篇温常龙
  • 2篇孟淑春
  • 2篇李健强
  • 2篇王宝驹
  • 2篇吴学宏
  • 2篇赵立群
  • 2篇王德欣
  • 1篇张凤兰
  • 1篇贾长才
  • 1篇李丽
  • 1篇曹玲玲
  • 1篇唐晓伟
  • 1篇余阳俊
  • 1篇汪维红
  • 1篇丁海凤

传媒

  • 5篇植物保护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瓜菜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中国蔬菜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检疫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07
  • 2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蔬菜种传病害危害与检测、防控技术
徐秀兰
西瓜重要种传病害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6年
本文围绕目前我国西瓜生产中西瓜蔓枯病、细菌性果斑病、黄瓜绿斑驳病毒病等重要的种传病害,阐述了其发生与危害;讨论了国内外在病原物种子传带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比较种子健康传统检测技术与现代分子检测技术的优点与局限性;总结现有的种子处理方法,最后提出了尚未明确和亟须研究的问题,为西瓜种传病害的防控提供参考。
徐秀兰宋顺华张志勇吴学宏耿丽华
关键词:种传病害种子处理西瓜
应用微滴数字PCR同时检测瓜类种子携带果斑病菌和角斑病菌被引量:7
2021年
细菌性果斑病和角斑病是葫芦科作物两大重要细菌病害,病原菌分别为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和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两种菌均可通过种子、种苗带菌进行远距离传播。种子检测是预防和控制这两种病害发生的首要环节。本研究应用微滴数字PCR技术(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建立了同时检测种子携带西瓜嗜酸菌和丁香假单胞菌的方法。结果显示:两种细菌菌悬液和DNA样品等浓度混合时,ddPCR能同时检测到两种靶标菌的最低混合菌悬液浓度和最低DNA浓度分别为10^(3) cfu/mL和10^(-3) ng/μL,其检测灵敏度是平行测试的real-time PCR方法的10倍;对于非等浓度混合的菌悬液和DNA样品,两种靶标菌菌悬液按浓度比1∶1000(10^(3)∶10^(6) cfu/mL)混合或其DNA浓度比为1∶10000(2.28×10^(-3) ng/μL∶22.8 ng/μL)条件下,ddPCR可检测到低浓度的靶标菌,检测灵敏度同样是real-time PCR的10倍。此外,在人工接菌种子测试中,西瓜、甜瓜单粒种子平均带菌量10^(5)~10^(6) cfu/粒时,ddPCR方法可检测到带菌率0.2%(n=500)的西瓜、甜瓜种子样品。将分别携带两种菌的种子按比例1∶10混合时ddPCR方法可以准确检出浓度相对低的靶标菌;而使用相同检测引物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则只能检出西瓜嗜酸菌和丁香假单胞菌带菌率分别为0.2%和2%(n=500)的甜瓜种子混合样品中的西瓜嗜酸菌,未能稳定检出丁香假单胞菌。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ddPCR技术建立了可同时检测两种重要葫芦科种传细菌的方法,检测结果稳定可靠,丰富了当前种传病原细菌的检测技术体系。
赵子婧芦钰田文王玉玺温常龙李健强徐秀兰罗来鑫
辣椒优异种质创新和多类型强优势新品种选育与推广
耿三省陈斌张晓芬杜和山刘凡康俊根温常龙王宝驹王德欣贾长才丁海凤徐秀兰张丽英赵泓刘传保
针对辣椒疫病、根结线虫、青枯病和黄瓜花叶病毒病危害严重、露地多抗优异种质匮乏及干椒、耐低温突破性品种少等问题,建立辣椒抗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单倍体育种技术和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相结合的高效育种技术体系,选育出覆盖...
关键词:
关键词:辣椒品种选育病毒病防治
甘草种子携带真菌检测与致病性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明确甘草种子携带真菌及其致病性,对产自不同地区的4个批次甘草种子进行种子外部、内部携带真菌的检测与致病性分析。方法:通过将不同形态的真菌进行分离纯化、显微形态学观察、以及16 S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比对等方法确定分离真菌的种属,并将分离菌株回接到甘草幼苗确定其是否为致病菌。结果:甘草种子外部携带的真菌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芽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毛霉属Mucor spp.、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等;内部携带的真菌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不同批次甘草种子外部携带的真菌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甘草种子外部带菌量和内部带菌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以通过甘草种子外部带菌量推测甘草种子内部带菌率。通过致病性测试确定具有致病性的真菌有立枯丝核菌R.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结论:结果可为甘草种子药剂处理预防种传病害提供参考。
徐秀兰尚兴朴马丽娟芦钰王玉玺邱艳红张海军吴萍
关键词:甘草种子真菌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
TaqMan探针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西瓜潜隐病毒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西瓜潜隐病毒(Citrullus lanatus cryptic virus,CiLCV)是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重要种传病害,研究旨在建立基于TaqMan探针法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with TaqMan probes,TaqMan-qPCR)检测技术,为开展种子、种苗带毒鉴定和病害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基于小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北京西瓜产地发现了CiLCV,并克隆CiLCV的dsRNA1和dsRNA2全长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RT-PCR和TaqMan-qPCR检测方法。以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d mosaic virus)、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甜瓜内源病毒(Cucumis melo endornavirus)、瓜类褪绿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南瓜花叶病毒(squash mosaic virus)、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8种常见病毒为对照进行检测方法特异性分析;利用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标准曲线对方法灵敏度进行评价;进一步利用TaqMan-qPCR和RT-PCR技术监测我国葫芦科作物主产区的西瓜、黄瓜、甜瓜和南瓜(砧木)种苗带毒情况。【结果】通过分析获得的高质量小RNA数据,发现17条组装的contig与CiLCV基因组有较好同源性。进一步克隆获得CiLCV的dsRNA1和dsRNA2序列全长(分别为1603和1466 nt),发现其与河南省鉴定出的CiLCV同源性高达99.4%和99.8%(GenBank number KY081285、KY081284)。建立的RT-PCR检测技术对CiLCV有单一扩增条带;建立的TaqMan-qPCR检测技术具有较好特异性和灵敏度,且能够检测到最低拷贝数为2×10^(3)的病毒,灵敏度是RT-PCR的100倍。同时,发现有1份来自北京的西瓜种苗检出了CiLCV,而其余地区的西瓜、黄瓜、甜瓜和南瓜(砧木)种苗均未检出该病毒,表明我国葫芦科作物主产区种苗带毒情况总体不高。【结论】建立的TaqMan-qPCR检测CiLCV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口岸和实
赵立群邱艳红张晓飞刘慧杨静静张建张海军徐秀兰温常龙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葫芦科作物种传病害
西瓜种传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及其防控方法被引量:12
2019年
为明确西瓜生产中一种幼苗新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分离纯化获得菌株XG1601,并测定其致病性,利用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技术明确了该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研究了不同杀菌剂及干热处理西瓜种子对该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结合形态特征及rDNA ITS序列技术分析最终确定菌株XG1601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该病原菌为种子传带,引起西瓜种传枯萎病,西瓜种子种皮和种胚的带菌率分别为5.4%和1.7%,在温室中播种30 d左右,幼苗的发病率可达35.7%~41.1%。种子处理对该病害的防治试验结果显示,6.25%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种子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7.0%和68.6%,80℃干热处理种子72~96 h的防治效果均为100.0%,且对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出苗率和鲜重均无不利影响。说明80℃干热处理种子72~96 h对西瓜种传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耿丽华宫国义宋顺华徐秀兰吴萍孟淑春
关键词:西瓜尖孢镰刀菌苗期病害
甜玉米种子携带真菌与种子活力关系分析被引量:35
2006年
目的明确甜玉米种子携带真菌种类,探讨真菌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洗涤检测法和PDA平板法对市售7个甜玉米品种和2个普通玉米品种进行种子携带真菌检测,同时以滤纸卷法对种子活力进行测定。结果供试种子外部带菌量差异显著,主要菌群为镰刀菌属(Fusariumspp.)、青霉属(Penicilliumspp.)、曲霉属(Aspergillusspp.)和枝孢属(Cladosporiumsp.);种子内部带菌率在品种间差异显著,以甜玉米442最高,达到99.3%,普通玉米农大108最低,仅为4.4%;甜玉米种子内部寄藏优势菌群为镰刀菌属、青霉属、曲霉属、链格孢属(Alternariaspp.)、平脐蠕孢属(Bipolarisspp.)和黑孢属(Nigrosporasp.),其中甜玉米种子内部寄藏平脐蠕孢属真菌为首次报道。除甜单22外,其余6个品种的甜玉米种子内部总体带菌率和带镰刀菌率均显著高于普通玉米品种。甜玉米种子多项活力指标显著低于普通玉米种子。结论种子内部带镰刀菌率与种子活力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内部寄藏镰刀菌是影响甜玉米种子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徐秀兰吴学宏张国珍张文华李健强
关键词:甜玉米镰刀菌种子活力
不同发酵条件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感染西瓜种子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西(甜)瓜果斑病是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侵染瓜类作物引起的典型细菌病害,种子带菌是该病最重要的传播方式,防止种子感染是病害预防的首要环节。本研究分析了西瓜种子不同发酵条件对种子感染病菌的影响。研究通过人工接种西瓜发酵液,设置发酵温度为20℃和30℃,检测在不同发酵时间下发酵液pH、A.citrulli菌量、种子外部带菌量、种子内部带菌率,以及出苗发病率,系统地分析比较发酵条件对西瓜嗜酸菌侵染种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开始发酵到发酵24h,发酵液中A.citrulli菌量快速增长并达到峰值1011cfu/mL,随后逐渐减少;发酵24h的种子外部带菌量最高,达到4×109 cfu/mL;发酵过程中A.citrulli可侵染种皮内部(10%)及种仁(1%);发酵温度对种子感染A.citrulli及幼苗发病率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发酵液菌量与pH相关性显著。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发酵温度并不能够减少A.citrulli菌的种子感染,减少发酵时间才是减少病菌增殖感染种子的防控关键。
徐秀兰芦钰赵子婧吴萍宋顺华宫国义张海军
关键词:发酵
葫芦自交系苗期白粉病抗性鉴定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明确现有葫芦种质资源对白粉病的抗性程度,为进一步选育抗白粉病砧木品种奠定基础,通过苗期人工接种的方法,对50份葫芦自交系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有5份属抗病类型,8份材料为中抗类型,25份材料为中感类型,12份材料为感病类型。因此,供试葫芦自交系中存在着有利用价值的抗白粉病材料。
耿丽华宋顺华徐秀兰吴萍宫国义
关键词:白粉病抗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