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冬冬
- 作品数:54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一种吸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及其启动调试方法
- 一种吸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及其启动调试方法,涉及一种气体储能系统。CO<Sub>2</Sub>吸附剂低压储罐、第一过滤器、低压进气阀、低压调节阀、第一级压缩机、第一级间冷却器、第二级压缩机、第二级间冷却器、第三级压缩机...
- 冯冬冬宋一丹张宇谢敏张春伟付梦雨董鹤鸣高建民杜谦
- AAEM赋存形态对生物质半焦反应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为深入研究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AAEM)赋存形态对生物质热解半焦反应活性的影响,采用化学分析分馏法与ICP-AES测定半焦内AAEM元素赋存形态的分布情况,用热重分析法分析AAEM元素赋存形态对半焦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焦中Na、K元素以水溶态为主,Mg、Ca元素则以不溶态为主;370℃下,NH4Ac溶态AAEM元素主要在反应中后期起作用;经H2O、NH4Ac、HCl洗后半焦比反应速率依次降低;在碳转化率较小时,AAEM对焦炭反应活性起促进作用,碳转化率大于一定值时,原始半焦活性低于H2O洗半焦活性;NH4AC溶态AAEM对半焦反应活性的催化作用相对稳定,HCl态AAEM对生物质快速热解半焦反应活性的影响最大.
- 冯冬冬赵义军张宇孙绍增
- 关键词:半焦反应活性
- 挥发分-半焦交互反应对生物质热解半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挥发分-半焦交互作用是生物质热化学利用过程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解析交互反应对生物质热解半焦特性的影响,利用一阶固定床/流化床反应器及快速热裂解仪进行实验。针对挥发分-半焦交互反应,对碱金属和碱土金属(AAEM)元素的析出特性展开了研究,同时分析了交互反应对生物质热解半焦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0-900℃范围内,交互反应的存在使得热解成焦率较无交互反应下有所提高。热解过程中交互反应导致了单价K元素析出量增加,对二价Ca/Mg元素的析出影响较小。挥发分-半焦交互反应的存在使得半焦反应活性对温度的敏感度降低,随温度的升高其反应速率的下降幅度变缓。
- 冯冬冬赵义军刘鹏张宇张海楠孙绍增
- 关键词:生物质热解半焦反应活性
- 交互反应对生物质焦炭官能团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为解析挥发分-焦炭交互反应对生物质焦炭官能团结构的影响,利用一维固定床/流化床反应器及快速热裂解仪,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从定性与半定量角度分析交互反应对生物质焦炭官能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温度的作用,交互反应对生物质焦炭官能团结构的影响更为剧烈;交互反应使焦炭中的各个特征官能团对应的特征峰强度有所减弱,峰的种类也有所减少;交互反应对焦炭烷基侧链有破坏作用,并加快了其从芳香环上的脱落;在无交互反应下,焦炭有机质的成熟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高;在交互反应下,较低的温度时该规律成立,而较高温度时该参数逐渐下降;在高温下,挥发分裂解产生的自由基会引起芳香环的缩合,导致Car含量增多.
- 赵义军冯冬冬张宇张海楠孙绍增黄玉东
- 关键词:生物质热解焦炭官能团
- 一种基于氨法捕碳的稻壳源功能炭制备及纳米SiO<Sub>2</Sub>合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新型氨法捕碳的稻壳源功能炭制备及纳米SiO<Sub>2</Sub>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稻壳原料酸洗后进行热解炭化再进行分级溶硅得到“溶硅”生物炭和K<Sub>2</Sub>SiO<Sub>...
- 冯冬冬张紫君张宇王士彰高建民孙绍增
- 一种生物质内外金属协同增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内外金属协同增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玉米秸秆生物质粉碎筛分得到秸秆粉末,酸洗,得到酸洗后的秸秆粉末;S2、将酸洗后的秸秆粉末用碳酸钾溶液浸渍,随后用去离子水充分抽滤洗涤,使得秸秆...
- 冯冬冬尚琦张宇赵义军孙绍增张文达张林瑶
- 一种燃烧稳定性在线检测与调节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烧稳定性在线检测与调节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火焰镜头、火焰探测器、压力传感器、声波传感器、燃烧稳定性模块、智能远程调控系统,其中:火焰镜头实时获得火焰形态图像,火焰探测器实时获得火焰信号强度及波动频率,压力...
- 郭馨赵广播高健民杜谦张宇冯冬冬董鹤鸣
- 一种加压水平炉实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 一种水平炉实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它涉及水平炉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加压沉降炉实验装置的加热电炉竖直放置,存在电炉上部加热元件所处环境温度过高易损坏,电炉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受限,无法满足实验要求,且无法满足堆积状态下...
- 赵义军张文达白晨曦谢兴孙绍增邱朋华冯冬冬
- 碳化液组成对溶析结晶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为解决当前氨法脱碳技术中存在的再生能耗高、氨逃逸、反应后期吸收率低等弊端,提出一种溶析法强化低碳化度氨水结晶工艺.低碳化度氨水结晶可以使吸收速率维持在较高水平,采用晶体产物进行热解再生,既可以实现再生能耗的降低,又可以解除再生能耗对于氨水浓度的限制,可以解决当前氨法脱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半连续鼓泡反应系统进行基础研究,分析不同实验工况对于碳化液组成的影响,以及不同碳化液组成对溶析结晶过程的影响,考察试验工况对结晶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工况下产生的碳化液对结晶收率有很大的影响.吸收温度为20℃,气体流量为2 L/min,CO2体积分数为28%以及氨水质量浓度为10%有利于结晶过程.
- 张宇高建民冯冬冬刘奇杜谦孙锐吴少华
- 关键词:二氧化碳捕集鼓泡反应器收率
- 糖业典型蔗渣锅炉炉内燃烧组织优化研究
- 2025年
- 以广西地区某一65 t/h、3.8 MPa糖业蔗渣锅炉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尺寸模型结构对锅炉燃烧优化结果的影响,以及改变蔗渣锅炉的一/二/三次风量、喷渣口角度对炉内燃烧的热/质传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渣口角度在30°~-30°变化时,由于射流的宽度与壁的曲率半径的比值(h/r值)小于0.5,出现Coanda效应,二次风贴壁,入射角度与喷渣口角度一致;当喷渣口角度达到-40°时,h/r值大于0.5,Coanda效应消失,二次风水平进入炉膛。下调喷渣口角度(喷渣口角度为-40°),降低一次风量(相较于原先工况下降8.9%),提高炉排后墙三次风量(相较于原先工况上升95.1%),提高后墙下侧三次风量(相较于原先工况上升66.7%),可极大改善锅炉炉膛内燃烧组织,使得锅炉效率提高2.13个百分点,并减少蔗渣在炉排上的燃烧,实现蔗渣的“悬浮”燃烧。通过探究蔗渣锅炉燃烧的本征反应动力学特性,结合单颗粒快速流化床燃烧实验剖析接近炉内实际半悬浮状态的混燃特性,证明在蔗渣锅炉内层状慢速燃烧减少,同时以悬浮燃烧为主,“半悬浮+层燃”的燃烧状态增加炉内空间燃烧时间,促进燃料与空气混合,有助于达到最佳燃烧状态。
- 罗立霄张哲成冯冬冬张微罗贞陈伟崇
- 关键词:蔗渣锅炉炉内燃烧燃烧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