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雯
- 作品数:50 被引量:22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银杏二萜内酯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神经递质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6年
-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氨基酸类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5 h,再灌注24h,尾静脉给予不同剂量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化学检测器(HPLC-ECD)测定脑内氨基酸类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可以抑制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脑内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升高;降低缺血脑区皮层和海马内去甲肾上腺素、二羟苯乙酸、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的浓度,抑制皮层内肾上腺素的减少。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可以通过调节脑内氨基酸类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发挥治疗作用。
- 张雯宋俊科何国荣张雪周启蒙王振中萧伟肖智勇周文霞杜冠华
- 关键词:氨基酸类递质单胺类递质HPLC-ECD
- 大黄酸与苦参碱共晶物及制备方法和其组合物与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大黄酸与苦参碱共晶物及制备方法和其组合物与用途。具体而言,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先导化合物大黄酸为药物活性成分,苦参碱为共晶物配体的大黄酸与苦参碱共晶物;大黄酸与苦参碱共晶物的制备方法;以大黄酸与苦参碱共晶物作为...
- 杜冠华吕扬杨德智王红娟宋俊科张雯杨世颖杨海光刘琪文
- 黄芩素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黄芩素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具体而言,涉及黄芩素及含有黄芩素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所引起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感染疾...
- 杜冠华吕扬王珂刘江宁秦川宋俊科杨世颖杨德智张丽张莉王金华张雯袁天翊邢逞
- 银杏二萜内酯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神经递质的影响
- 目的 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GMI)对缺血再灌注(MCAO/R)大鼠脑内氨基酸类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5 h,再灌注24 h,尾静脉给予不同剂量DGMI后,测定...
- 张雯宋俊科何国荣张雪周启蒙王振中萧伟杜冠华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氨基酸类递质单胺类递质
- 大黄酸与槐果碱共晶物及制备方法和其组合物与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大黄酸与槐果碱共晶物及制备方法和其组合物与用途。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先导化合物大黄酸为药物活性成分,槐果碱为共晶物配体的大黄酸与槐果碱共晶物;大黄酸与槐果碱共晶物的制备方法;以大黄酸...
- 吕扬杜冠华杨德智 刘琪文 王红娟杨世颖宋俊科张雯杨海光
- 美沙拉嗪与马来酸共晶物及制备方法和其组合物与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美沙拉嗪与马来酸共晶物及制备方法和其组合物与用途,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公开了美沙拉嗪与马来酸形成的共晶物,该共晶物的分子式为(C<Sub>7</Sub>H<Sub>7</Sub>NO<Sub>3...
- 杜冠华吕扬周启蒙谢逸菲张雯陈婷宋俊科
- 急性脑缺血治疗药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4年
- 急性脑缺血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治疗应用的药物非常有限,而且作用特点和效果仍不明确。该文总结了目前我国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脑缺血药物的作用和机制,比较了各种药物的特点,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抗急性脑缺血药物研究的进展,探讨了治疗急性脑缺血药物的发展前景。
- 张雯宋俊科杜立达张雪杜冠华
- 关键词:脑缺血神经保护溶栓
- 大黄酸与金雀花碱共晶物及制备方法和其组合物与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大黄酸与金雀花碱共晶物及制备方法和其组合物与用途。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先导化合物大黄酸为药物活性成分,金雀花碱为共晶物配体的大黄酸与金雀花碱共晶物;大黄酸与金雀花碱共晶物的制备方法;...
- 吕扬杜冠华杨德智杨世颖王红娟刘琪文宋俊科张雯杨海光
- 美沙拉嗪在制备抗高尿酸血症和抗痛风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美沙拉嗪在制备抗高尿酸血症和/或抗痛风药物中的应用。具体而言,公开了如式Ⅰ所示的5‑氨基水杨酸或其盐或其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高尿酸血症或/和痛风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高尿酸血症包括原...
- 杜冠华周启蒙张森 赵晓悦 孔德文张雯杨海光宋俊科
- 非洛地平及其制剂的晶型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测定不同来源非洛地平原料药及其制剂的晶型现状,探讨非洛地平的质量、疗效与其晶型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法(PXRD)、红外光谱分析法(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技术对不同来源的原料样品进行晶型表征,采用Origin软件分析不同来源制剂样品中原料药晶型的存在形式,并采用整体动物完成了其生物学评价。结果发现了不同来源非洛地平原料药的晶型状态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主成分基本一致,均为晶Ⅰ型;生物学研究显示不同来源的非洛地平缓释片在主要药动学参数呈现显著的差异性,其中ρ_(max)、t_(max)、t_(1/2)、AUC_(0-t)的最大差异分别达到1.8、1.4、8.2、1.5倍之多。结论不同来源非洛地平原料药的晶型主成分虽然一致,但经制剂工艺制备后晶型状态明显发生改变,值得进一步研究。实验为指导工艺改进,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张娜张雯庾莉菊吕扬杜冠华
- 关键词:二氢吡啶类非洛地平多晶型差示扫描量热法药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