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逸
- 作品数:58 被引量:777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旅游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地理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笔谈
- 2025年
- 区域国别学作为交叉学科类一级学科的设立引发了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和世界史等学科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但是,地理学没有受到区域国别学者的足够关注,地理学者也没有深入参与区域国别学的相关讨论。本文借《世界地理研究》期刊组织出版“地理学与区域国别研究”专刊之机,邀请了国内不同高校关注区域国别问题的青年学者,围绕地理学与区域国别学在学科发展、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与实践应用等方面如何交叉互鉴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文章认为,地理学具有悠久的区域研究传统和综合性的学科属性,这与区域国别学有很高的相似性,因而对于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地理学的地理信息技术、空间分析方法和人地关系研究传统等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工具;地理学发展的历史及中间经历的论辩则对于区域国别学平衡普适性与特殊性、解决理论创新与信息收集之间的矛盾具有参考价值。未来需要进一步吸纳更多其他学科的相关学者加入讨论,介绍地理学的其他核心概念和基础理论视角,并从超越学科的层面来思考区域研究的知识整合和理论融合机制。
- 王丰龙胡志丁梁育填彭飞宋涛黄宇刘鉴潘玥王雨宗会明黄晓军安宁陈宁宁胡晓辉刘逸苏盼盼邬活贵
- 关键词:地理学
- 战略耦合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以广东省为例被引量:27
- 2021年
- 战略耦合与区域经济韧性分别为关系经济地理学派与演化经济地理学派的关键变量,在当下已有的研究中,前者缺乏区域长期演化的动态视角,后者忽视区域外部的经济联系对区域内部的影响,二者缺乏理论对话;同时,战略耦合在当下缺乏定量研究,成为两个学派之间进行融合的阻碍之一。因此,以广东省21个城市为例,基于回归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区域经济中外资的出口主导、生产主导、技术主导3个维度来测度战略耦合程度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以此尝试推动两个学派的互动。研究结论:(1)证实战略耦合对区域的经济韧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外资的生产主导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外资的技术主导,影响最小的是外资的出口主导;(2)中国港澳台地区投资与其他外资对区域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存在根本性差异,体现在区域韧性变动的过程中,二者在技术主导和生产主导维度上的影响效果相反;(3)GDP、FDI、出口总额等传统的全球化程度的测度指标不适合作为测度战略耦合对区域经济韧性影响的重要变量。本研究通过方法的创新,实现了对战略耦合的一次完整的定量测度,进一步实现了关系经济地理学派与演化经济地理学派在方法上的一次理论互动,为全球生产网络后续更加深入的量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 刘逸纪捷韩许汀汀张晓琳
- 读懂东亚 读懂全球——《互联世界:东亚电子产业和生产网络》新书推荐
- 2024年
- 电子产业是最具代表性的在全球尺度上组织生产的产业之一,同时也在全球经济版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曼切斯特关系学派(Manchester School)的重要创始人杨伟聪教授新著《互联世界:东亚电子产业和生产网络》基于全球生产网络2.0理论框架,通过扎实的实证分析,对电子产业中最为重要的四大细分领域(即半导体、个人电脑、手机和消费电子)在21世纪10年代的全球生产网络的呈现、演进历程及其驱动因素作出了系统的刻画与细致的解析。
- 刘逸刘逸
- 关键词:全球生产网络电子产业
- 网络集群行为视角下游客情绪脉搏时空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基于社交媒体所呈现的游客情感画像是诸多学科研究的热点。构建捕捉游客6类情感的分析模型,以2010—2018年游客对全国249家5A级景区的评论数据为信息源,从时空维度揭示游客情绪脉搏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游客整体情绪脉搏在时间维度上显著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2010—2012年、2013—2015年和2016—2018年,其中喜悦、惊奇、厌恶、愤怒、悲伤5类情绪变化显著,仅有恐惧情绪变化不明显。在空间维度上,游客情绪脉搏呈显著的空间差异,喜悦是强度最高且差异最大的情绪类型,而且与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其次是惊奇和愤怒情绪,同样与经济空间结构不一致,而且这两类情绪的空间结构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他情绪没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在资源种类上,自然类景区和人文类景区游客的情绪起伏差异不大,但与主题公园的差异较为明显。
- 王耀斌陈海龙刘逸宋颖张丽霞张生举
- 关键词:网络集群行为
- 旅游危机管理中的大数据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与常规的国计民生行业相比,旅游业是相对较为脆弱、易受冲击的行业。不管是突发的自然灾害危机,还是中短期的社会政治冲突,又或者是长期的经济下行动荡,都可能对旅游业产生极其强烈的影响。如何科学有效地预测、应对危机并开展事后恢复工作,是旅游危机管理的关键问题。当前信息时代下,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的高度普及,使得旅游行业出现了海量大数据,包括结构化的电子商务记录、出行移动信息,以及非结构化的社交媒体分享信息。旅游大数据能否高效率地应用在旅游危机管理中,是当前旅游管理者与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 刘逸陈海龙
- 关键词:旅游危机管理经济下行社交媒体移动信息智能终端
- 东南亚华人华侨网络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关系研究被引量:50
- 2018年
-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在全球化经济中逐渐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力量之一。海外华人华侨网络曾经积极促进外商对华的直接投资,是否在这个过程中再次扮演积极的作用,是当前经济地理领域尚未充分探究的问题。因此,本文从经典的区位选择问题切入,探究海外华人华侨网络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区位选择的关系,利用2001-2016年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国家的数据,通过混合逻辑模型回归分析海外华人华侨对中国企业投资区位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东南亚各国的华人华侨规模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从投资时间上看,海外华人华侨规模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之间的关系显著性呈现扩大趋势,说明华人华侨在促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方面存在较大潜力;(3)从投资的行业和环节上看,不同行业和不同职能部门的企业在东南亚投资中海外华人华侨在其投资区位选择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 梁育填周政可刘逸
-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网络海外华人华侨区位选择
- “关系-地理”邻近模式演化下海外华商的危机应对与转型——以欧美华人零售业为例
- 2025年
- 长期以来,华商之间的族群邻近被认为是海外华商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华商网络也被经济地理学者视为非地理邻近的典型案例。随着近年来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海外华商积极转型,原有族群邻近模式也发生变化。基于关系经济地理学派的关系视角和演化经济地理学派的多维邻近框架,通过对意大利传统华人零售企业和美国新兴华商在线零售企业面对公共卫生危机转型的个案研究,探讨族群邻近在海外华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角色转变以及企业“关系-地理”邻近模式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族群邻近模式促进了海外华商的发展,但当原有的族群邻近模式无法应对公共危机的冲击时,海外华商从族群邻近转向族群疏远。同时,企业族群邻近对象主体的不同和行业差异使不同海外华商选择了地理邻近或地理疏远的不同转型方向。海外华商企业面对危机的转型,本质上是族群邻近在认知、组织、社会、制度等维度的作用机制产生了变化,并导致企业“关系-地理”邻近模式的转变。本文的贡献在于结合关系经济地理学和演化经济地理学关于非地理邻近的研究成果,提出多维“关系-地理”邻近框架,揭示了族群邻近对海外华商经营活动影响机制的多样性和动态性,是关系经济地理与演化经济地理的一次积极交叉应用。
- 陈蕊邢菁华刘逸
- 关键词:地理邻近海外华商
- 中国城市居民心理压力程度时空格局及与休闲设施供给的关系被引量:1
- 2024年
- 随着近年我国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水平的城市休闲供给愈加重要。面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系统探究城市休闲设施供给与居民心理健康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提出地区“心理压力指数”(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dex,简称PDI)这一概念,以城市为基本单元,基于百度搜索指数进行测算,刻画了2011—2019年PDI的时空分布格局,在控制经济、人口和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回归模型探究PDI与休闲设施供给的关系。研究发现:(1)从时间来看,近年来全国和分地区的PDI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从空间来看,越发达地区的PDI通常越高,PDI在全国呈现“东-中-东北-西”递减特征,并且从沿海向内陆形成了高-高、低-高、高-低、低-低的集聚格局;(3)通过逐步回归发现PDI与夜间商业休闲设施(夜宵、酒吧、KTV)和公共休闲设施(公园)的供给水平显著相关,而与日间商业休闲设施(商场、影剧院)的关系不显著,其中,夜宵设施密度和PDI显著正相关,酒吧密度、KTV密度和人均公园数和PDI显著负相关。本文应用大数据初步揭示了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和不同类型休闲设施供给的关系,为打造健康城市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未来应完善城市休闲谱系,丰富休闲设施供给,以满足居民对高质量休闲的需求,促进居民心理健康。
- 高非凡刘逸李志刚
-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压力夜生活
-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韧性的特征与空间差异研究被引量:114
- 2020年
- 当前区域经济韧性的测度研究的测度维度较为单一地聚焦在GDP之上,缺乏揭示韧性在其它经济指标上的表现;同时过于注重区域内因素,忽略了外向联系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选择5个经济指标对大湾区的经济韧性进行多维度测算,并借助关系经济地理学理论视角,对区域内部差异的形成原因给予解释。主要得到三个结论:第一,区域的经济韧性难以从单一维度来判定,多维度指标所揭示的经济韧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GDP所表现出来的区域经济韧性较为保守,而就业指标所表现出来的经济韧性变动较大。第二,大湾区内部各城市的经济韧性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与区位和GDP规模无显著关系,而与其产业经济结构和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方式有显著关系。第三,湾区城市在经济韧性表现的差异可以用战略耦合来进行初步解释,深圳因自主耦合而经济韧性表现最佳,佛山和广州次之,香港和澳门因以依附耦合的方式嵌入全球金融和酒店网络,因而经济韧性相对较差。本文为经济韧性研究提供了大湾区案例和新的分析视角,推动了关系经济地理学在经济韧性研究中的应用。本文建议未来要重视基于定性方法的经济韧性研究。
- 刘逸纪捷韩张一帆杨宇
- 战略耦合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影响研究——以广东省为例被引量:4
- 2023年
- 当前经济全球化充满了不确定性,逆全球化带来的科学技术“卡脖子”问题成为当下最需创新研究解决的问题。但现阶段创新研究最新的理论成果——国家/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局限于内生性的理论视角,难以解决全球化带来的科技创新问题。因此本研究将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的理论框架,梳理区域创新系统与全球生产网络间的理论异同,进一步利用战略耦合这一全球生产网络的核心要素,通过理论融合提出全球化下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分析框架。并以广东省21个城市的区域创新系统为例,基于理论梳理与回归分析,从创新基础设施、创新活动、创新绩效这三个方面出发,探究区域创新系统与战略耦合的联系与影响以验证框架。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发现:第一,战略耦合对于区域创新系统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影响并不完全是显著正面的,甚至存在负面的影响。第二,以出口为主导依附式耦合,对区域创新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对区域创新基础设施的促进及对区域创新绩效和创新活动的抑制;相比之下,市场换技术的互惠式耦合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各个维度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第三,对于广东省而言,港澳台资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外资,而其他外资对创新系统的具体影响更为复杂,未有稳定的模式出现。本研究通过向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中引入全球生产网络的视角,利用战略耦合理论,探明了战略耦合与区域创新系统的关系和影响,建立了全球化下区域创新系统的分析框架,进一步揭示了全球生产网络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复杂作用,为全球化下区域创新系统研究提供了更为批判和辩证的研究视角,可为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提供理性、科学的建议。
- 刘逸纪捷韩高国瀚朱晟君
- 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全球生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