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分析了海外中华文明研究的现状及未来趋势。利用CiteSpace对海外中华文明研究的研究主体和知识基础进行数据分析,研究表明中华文明在海外学界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并从早期以西方学者为主的研究逐步发展为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界的显著参与。华裔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对海外“中华文明”研究具有重大影响。利用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对海外中华文明研究进行内容分析,认为海外中华文明研究对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的阐释、丰富与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并且发现多元起源与互动交融、环境气候与文明兴衰、早期农业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文化符号与数字现代性五个重要主题。对Web of Science与CNKI数据库内容的异同进行比较,认为应加快在国际社会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文明话语体系,促进中华文明的世界表达。
以2010-2015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人类学20934篇文献为研究样本,利用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 Space III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分析了国际人类学的研究主体、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通过研究发现:首先,国际人类学研究领域的20位高被引作者和5个较大的作者聚类群,以及从事人类学研究的主要机构和国家;其次,由12篇高被引文献和9篇高中心性关键文献构成了国际人类学的知识基础;再次,近六年来国际人类学研究热点分别是政治、儿童、进化、移民、考古、人群;研究前沿主要涉及考古学、遗传学、骨学和符号学等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