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茜

作品数:40 被引量:329H指数:11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栽培
  • 7篇选育
  • 6篇栽培技术
  • 4篇幼苗
  • 4篇品种选育
  • 4篇胁迫
  • 4篇活性
  • 3篇氧化酶
  • 3篇营养
  • 3篇气味
  • 3篇种质
  • 3篇种子
  • 3篇香气味
  • 3篇麦粉
  • 3篇抗氧化
  • 3篇抗氧化酶
  • 3篇芳香气味
  • 2篇性状
  • 2篇选育报告
  • 2篇盐胁迫

机构

  • 40篇甘肃省农业科...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40篇金茜
  • 35篇杨发荣
  • 35篇黄杰
  • 32篇魏玉明
  • 30篇刘文瑜
  • 8篇顾娴
  • 4篇李敏权
  • 4篇宫旭胤
  • 3篇王国栋
  • 3篇宋政平
  • 2篇张力
  • 2篇王昶
  • 2篇潘发明
  • 2篇何正奎
  • 1篇郝怀志
  • 1篇杜文华
  • 1篇吴建平
  • 1篇王旺田
  • 1篇漆永红
  • 1篇马学军

传媒

  • 8篇甘肃农业科技
  • 3篇草业科学
  • 2篇饲料研究
  • 2篇农业科技与信...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新疆农业科技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寒旱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个藜麦品种在陇东旱作区幼苗生长量及生理生化指标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在陇东旱作区测定了4个藜麦品种幼苗的株高、根长、生物量及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MDA、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4个供试藜麦品种抗旱的生理生化指标以陇藜1号适应性表现最优,陇藜4号表现次之。
黄杰刘文瑜魏玉明金茜杨发荣
关键词:旱作区生物量抗氧化酶
藜麦种质资源引进和品种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2021年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是来自南美洲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地区的外来物种,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含量在12%~22%,高于水稻和玉米,与小麦相当,且人体必需氨基酸比例均衡,易被人体吸收。同时,藜麦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和矿物质,以及皂背、多糖、黄酮等生物活性物质。除营养价值突出外,藜麦还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耐盐碱等特性,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发荣黄杰魏玉明刘文瑜杨钊金茜
关键词:关键栽培技术农业生态系统蛋白质含量生物活性物质外来物种品种选育
花椒精油和牛至精油对不同生长阶段母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2025年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花椒精油和牛至精油对不同生长阶段母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3月龄母羔和成年母羊各24只,将母羔和成年母羊各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7 g/(只·d)牛至精油和10mL/(只·d)花椒精油。预试期10d,正式试验期90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牛至精油和花椒精油均能显著提高母羊的末重、1~30 d平均日增重及平均日采食量(P<0.05);牛至精油能够显著提升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葡萄糖(GLU)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干扰素-γ(IFN-γ)含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中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含量(P<0.05);花椒精油能够显著提高母羊血清中ALB含量、T-AOC及CAT活性(P<0.05),显著降低CHO含量(P<0.05),提升成年母羊血清中IgM、IFN-γ及母羔羊血清中IgG、IFN-γ含量(P<0.05)。研究表明,牛至精油和花椒精油均能有效改善成年母羊及母羔羊的生长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
金茜景照明康芳娥刘海波刘立山宫旭胤
关键词:花椒精油母羊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
陇东旱塬区复种不同藜麦品种(系)的适应性初步评价被引量:10
2020年
为分析不同藜麦品种(系)在陇东雨养地区夏播复种的生态适应性,以12个藜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质性状等指标进行考察,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其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2个藜麦品种(系)除LY-2无法复种成熟外,其余的11个品种(系)均能完成生育期;对其19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单位面积籽粒产量与单株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根倒率、茎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株高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籽粒粗蛋白和淀粉分别与籽粒直径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对其15个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提出的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04%,根据综合得分,筛选出适应性最好、得分最高的2个品种(系)‘陇藜4号’和‘Q2’;聚类分析表明,11个藜麦品种(系)系统聚为3大类型,各品种(系)间性状与遗传距离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第三类产量最高,第二类有矮秆、早熟等特性,可根据生产需要和育种目标进行综合考虑。
魏玉明杨发荣刘文瑜黄杰金茜王昶
关键词:陇东旱塬区复种适应性
不同藜麦品种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盐性评价被引量:56
2017年
为研究不同藜麦品种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盐性,本试验以3个藜麦品种——陇藜1号、陇藜3号及陇藜4号为材料,在水培和盆栽条件下,分别用100、200、300、400、500 mmol/L Na Cl浓度模拟盐胁迫处理3个藜麦品种的种子和幼苗,通过测定种子发芽指标,幼苗生物量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藜麦耐盐机制,对不同藜麦品种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Na Cl浓度的升高,不同藜麦种子发芽率先升高后减低,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降低;幼苗地上部分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受到抑制,而地下部分生长及生物量积累先增加后下降;幼苗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抗坏血酸酶(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均在300 mmol/L Na Cl浓度下达到最大值;幼苗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说明不同藜麦品种幼苗在盐胁迫初期可通过采取提高体内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强SOD、POD、CAT和APX活性,降低MDA含量等自我保护机制以适应盐胁迫,从而促进适宜盐浓度下幼苗生长。隶属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藜麦品种的耐盐阈值为300 mmol/L;陇藜1号耐盐性最强,陇藜3号次之,陇藜4号最弱。
杨发荣刘文瑜黄杰魏玉明金茜
关键词:幼苗盐胁迫生理机制隶属函数
陇藜1号
杨发荣黄杰李敏权魏玉明潘发明顾娴金茜漆永红王国栋张力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选育的藜麦品种陇藜1号,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15年2月4-6日第30次会议通过认定登记,适合在该省康乐、永靖、宁县、兰州等地海拔1500m以上地区种植。品种特性: 陇藜1号...
关键词:
一种藜麦种子发芽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藜麦种子发芽装置,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包括连接轴带动第二蜗杆转动,第二蜗杆带动第二蜗轮转动,第二蜗轮带动固定轴,固定轴带动支撑架转动,支撑架带动种植盘转动,使得种植盘能在水平方向调节角度;连接轴带动...
刘文瑜杨发荣黄杰魏玉明金茜边琳鹤
藜麦种质资源引进和品种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杨发荣黄杰魏玉明李敏权宋政平刘文瑜周旭霞崔三财何正奎金茜顾娴
《藜麦种质资源引进和品种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属于农艺学技术领域。 藜麦是苋科藜亚科一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秘鲁、玻利维亚及厄瓜多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该项目...
关键词:
关键词: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一种含有藜麦的磨牙饼干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藜麦的磨牙饼干,是由按照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制备得到的:香蕉2份,鸡蛋2份,低筋小麦粉1份,熟制藜麦粉2份;并提供了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一种含有藜麦的磨牙饼干的制备方法,熟制藜麦有特殊的坚果...
金茜杨发荣刘文瑜黄杰 魏玉鹏
文献传递
藜麦不同生育期营养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被引量:25
2018年
为探究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生育期营养物质积累与分配动态规律,促进藜麦营养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本研究以"陇藜1号"为研究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茎秆、籽粒、叶片、果穗以及全株粗蛋白含量(CP)、粗脂肪(EE)、磷(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变化及转运差异,并对不同时期饲用品质进行比较,为藜麦生长期间营养价值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先慢后快再慢的积累规律;果穗及籽粒中干物质含量(DM)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灌浆期和成熟期,不同生育期各器官生物产量及营养价值差异显著(P<0.05),叶片干物质的移动率最高,干物质输出率最大,转运率最高,根系干物质移动率和转运率最低;DM、NDF、ADF和P在生育期内均表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过程。整个生育时期内各器官营养物质转运率大小表现为叶片>果穗>茎秆>根系,各生育时期不同器官间营养成分转运差异较大,总体表现为成熟期>开花期>灌浆期>苗期,相对饲用价值苗期>灌浆期>开花期>成熟期。
魏玉明杨发荣刘文瑜黄杰金茜
关键词:生育时期干物质营养物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