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豹

作品数:13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6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兵器科学与技...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双能量
  • 5篇低剂量
  • 5篇成像
  • 4篇门静脉
  • 4篇静脉
  • 4篇成像技术
  • 3篇造影
  • 3篇造影剂
  • 3篇伪影
  • 3篇金属伪影
  • 2篇动脉
  • 2篇对比剂
  • 2篇双源CT双能...
  • 2篇图像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海绵样变
  • 2篇海绵样变性
  • 2篇肝脏
  • 2篇肝脏门静脉

机构

  • 13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3篇刘豹
  • 10篇石明国
  • 7篇李剑
  • 4篇余厚军
  • 4篇石磊
  • 4篇王栋
  • 3篇郑敏文
  • 3篇吴志斌
  • 3篇刘从伟
  • 2篇赵海涛
  • 2篇王帅
  • 2篇姜文龙
  • 1篇印弘
  • 1篇景建梅
  • 1篇常英娟
  • 1篇张劲松
  • 1篇彭锐
  • 1篇张广文
  • 1篇刘丛伟
  • 1篇杨红兵

传媒

  • 4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年份

  • 7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动负荷心脏双能量CT成像评估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初步分析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采用双源CT双能量心脏扫描模式在运动负荷状态下分析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的可行性。方法对18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双能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所有患者被分为2组,其中进行运动负荷扫描的患者10例,静息进行扫描的患者8例。所有双能量数据被传至工作站进行双能量重建,重建序列包括碘图序列和融合120 k V序列。分别在碘图序列和融合120 k V序列测量冠状动脉各支近端、中段和远端的强化值和主动脉根部强化值,以此计算冠状动脉强化比率(CER),并比较两组的差异性。结果所有患者以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50%和心肌负荷显像显示心肌缺血的患者被进行分层。碘图所测的狭窄程度>50%和心肌负荷显像显示心肌缺血的患者CER分别为0.77±0.05和0.76±0.05,明显低于狭窄<50%和无心肌缺血的患者CER分别为1.05±0.35和0.99±0.31,P<0.05。而融合120 k V图像两组比较没有差异性。结论碘图CER是一种可选的方法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肌缺血。
李剑石磊王栋刘从伟王帅姜文龙刘豹郑敏文石明国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双能量
双能量线性融合低辐射剂量剂量低造影剂高质量门脉成像技术
刘豹石明国余厚军赵海涛
双源CT双能量非线性融合技术提高肠道图像质量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非线性融合技术提高肠道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肠道双源CT双能量成像的30例患者,采用Dual-Energy软件Optimum contrast功能,获得最佳Blending Center和Blending Width的图像,包括轴位,MPR、MIP及VR图像。将所有图像导入Viewing分析软件进行客观图像质量的测量。所有图像均选择肠道管壁增厚的部位进行测量主动脉强化CT值,增厚的肠道壁的CT值,脊柱旁的CT值以及背景的噪声,并计算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所有图像主观评分均由2名具有多年影像诊断经验的主治医师采用双盲法评分。结果静脉期两组图像主动脉和肠道壁强化值没有统计学差异性。而两组图像背景噪声,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3.8、4.6和4.2,P值均小于0.05,其中非线性融合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常规100 k V图像。结论双源CT双能量非线性融合技术能够提高肠道成像的图像质量,提高图像的可诊断率和优良率,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剑石磊郑敏文王栋刘豹石明国
关键词:双能量肠道体层摄影术图像质量
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用量在门静脉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
2017年
目的应用双能量扫描模式进行门静脉期图像采集,并用融合系数重建模式进行门静脉期图像重建,实现在低剂量、低造影剂下获得最佳门静脉血管的图像。方法选取进行门静脉血管成像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双能量扫描,造影剂用量1 m L/kg。B组采用常规120 k V,造影剂用量1.2 m L/kg。对各组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并测量门静脉CT值,噪声,计算SNR、CNR。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5分评价。对所得到的图像数据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和B组的门静脉强化CT值分别为175 HU以上和124 HU以上,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性。A组所得图像在图像质量方面较B组常规组有明显的提高,图像得分均明显高于B组。A组图像得分(4.4±0.5),B组得分(3.8±0.38),低于A组,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在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较B组降低35%。结论采用双能量扫描并进行融合图像模式重建图像,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门静脉血管图像且辐射剂量得到降低,对比剂用量减少近35%,而门静脉血管平均CT值较常规组提高60 HU以上,值得临床推广。
李剑石磊刘豹王栋杨红兵刘从伟吴志斌石明国
关键词:门静脉能谱CT
双源CT双能量线性融合重建去除腰椎固定物金属伪影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线性融合技术对消除腰椎金属植入物伪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腰椎金属植入术后复查的患者使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获得的80 k V及140 k V数据进行线性融合成像,所得图像为A组,模拟常规120 k V重建为B组,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技术、容积显示和最大密度投影,并对重建后图像质量及伪影进行评估。结果线性融合像质量为优者分别为90%和33%;无伪影图像分别占91%和3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Z=-5.74,P=0.00;Z=-6.74,P=0.00)。结论双源CT双能量线性融合技术能够非常准确有效的去除金属伪影,清晰显示腰椎金属内固定物的位置、形态及其他细微结构,双侧腰大肌不受伪影干扰显示清楚,图像质量较高,可满足诊断要求。
李笑石石磊刘豹常英娟石明国余厚军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放射摄影术
低剂量双能量线性融合技术下依据BMI值注射造影剂获得高质量门静脉图像
目的:利用双能量线性融合技术实现低剂量低造影剂扫描获得高质量肝脏门静脉图像 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初至6月行肝脏门静脉成像的病人共90人,其中门脉高压31人,门脉栓塞23人,门脉海绵样变性16人,其余正常.随机分为AB...
刘豹
关键词:双能量门静脉
双能量低剂量低对比剂双下肢静脉成像技术
刘豹石明国余厚军
64层螺旋CT肝脏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成像扫描技术
景建梅刘豹石明国李剑赵海涛彭锐
冠状动脉CT成像中依据心率调节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CCTA)中,依据心率调节对比剂用量实现冠状动脉均一强化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临床拟行CCTA检查的77例患者,依据心率将其分为低心率组(44例,心率≤75次/min)和高心率组(33例,心率〉75次/min)。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CTA检查,低心率组对比剂注射流率3.8 ml/s,剂量0.7 ml/kg;高心率组注射流率5.0 ml/s,剂量0.9 ml/kg。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主动脉强化CT值以及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及主观评分,并观察冠状动脉平均强化CT值的均一性。两组患者间对比剂用量、客观评价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主观评价指标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低心率组和高心率组患者的对比剂用量分别为(43±6)、(59±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47,P〈0.01)。高心率组冠状动脉CT强化值波动范围大,均一性差;低心率组强化CT值波动范围小,均一性好。两组间的主动脉、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强化CT值以及SNR和C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心率组中图像质量评分1、2分者分别为16、17例,低心率组中1、2分者分别为35、9例,两组均无3分者,两组间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834,P=0.005)。结论在CCTA中依照心率调节对比剂用量切实可行,在不降低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对比剂用量。
李剑石明国印弘刘从伟王栋王帅姜文龙刘豹吴志斌郑敏文
关键词:造影剂冠状动脉
双源CT在儿童颞骨检查中低剂量扫描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索儿童颞骨双源CT扫描中,低管电压、低管电流及正弦确定迭代重建(SAFIRE)技术降低辐射量的能力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颞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的儿童,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A组(120kV,180mAs,滤波反投影重建)及低剂量组B组(120kV,110mAs,SAFIRE技术)、C组(100kV,110mAs,SAFIRE技术)、D组(100kV,80mAs,SAFIRE技术),每组30例。统计比较4组的平均CT值、噪声、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图像质量评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组间方差分析,4组平均CT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F=1.02,P>0.05);噪声、CNR、SNR、DLP、ED和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3.57、55.60、16.50、406.15、50.80、154.07,P均<0.05)。与A组相比,B、C、D组噪声分别降低36.9%、26.0%、16.3%;DLP分别降低39.5%、60.9%、71.6%;ED分别降低25.5%、50.6%、65.6%。结论:应用低管电压(100kV)、低管电流(80mAs)及迭代重建技术进行儿童颞骨HRCT扫描,在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图像质量前提下,可有效降低辐射量。
张广文张劲松李剑刘丛伟吴志斌刘豹王栋
关键词:儿童颞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