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林

作品数:45 被引量:117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文化科学
  • 17篇艺术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电影
  • 6篇视频
  • 6篇媒介
  • 5篇文化
  • 5篇媒体
  • 4篇艺术
  • 4篇视域
  • 3篇电影艺术
  • 3篇游戏
  • 3篇综艺节目
  • 3篇媒介融合
  • 3篇节目
  • 2篇电视
  • 2篇动画
  • 2篇叙事
  • 2篇艺术形态
  • 2篇游戏化
  • 2篇直播
  • 2篇审美
  • 2篇视频网

机构

  • 43篇河北师范大学
  • 9篇同济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常州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格拉斯哥大学
  • 1篇兰州财经大学

作者

  • 43篇申林
  • 7篇陈婧薇
  • 1篇孙会
  • 1篇郭学军
  • 1篇李琳
  • 1篇陈成

传媒

  • 10篇传媒
  • 5篇新媒体研究
  • 3篇电影评介
  • 3篇传媒论坛
  • 2篇青年记者
  • 2篇科技传播
  • 2篇艺术评鉴
  • 2篇视听理论与实...
  • 1篇中国传媒科技
  • 1篇戏剧之家
  • 1篇声屏世界
  • 1篇戏剧文学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电影市场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 1篇福建广播电视...

年份

  • 1篇2025
  • 13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电视时代真人秀节目明星群像的审美反思——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后电视时代,全媒体融合发展,电视综艺节目兼具艺术性与商业性特征,在迎合市场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更肩负着精神内涵与美学品格的创造。真人秀节目同质化日趋严重,碎片化的瞬时审美获得发展,角色互换为其找到暂时性出路。明星群像在技术的赋权下,通过大数据互动、多机位追踪和智能化制作呈现新视听文化景观;同时,审美个体具身参与到节目的叙事当中,在多重空间中明星的不断解构,团体的再重构,重塑审美体验新标准;在适应商业市场形成独特的创作体系和艺术风格的过程中,为真人秀节目的再发展提出审美反思。
申林史文思
关键词:真人秀节目
网络直播环境下观众互动的新形式——以AcFun为代表的弹幕视频网站为例被引量:6
2017年
近些年,互联网迅猛发展,弹幕视频的出现,使观众可以在收看直播视频的同时发表内心想法,受到了广大网民的极力追捧。2007年,我国首家弹幕视频网站AcFun建立,弹幕视频异军突起。2009年,一位原AcFun用户建立了我国第二个弹幕视频网站,次年改名为Bilibili,每天的浏览量上百万,AcFun和Bilibili走红之后,各大视频网站也不甘落后,相继推出弹幕功能。
申林陈婧薇李琳
关键词:视频网站观众互动网络直播互联网浏览量
中国神话题材动画电影发展与演变研究
2024年
中国神话题材动画电影蓬勃发展,为观众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形象。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离不开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的纵深发展,其中包括创作类型、创作方式、市场发展、产业变革等层面,这是持续演变且不断进步的过程。文章从中国神话题材动画电影发展史切入,阐述其类型化叙事、发展瓶颈以及应对策略,以此分析中国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向。
申林李金蔓
关键词: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神话故事
数字艺术新形态的再生研究
2024年
科技与艺术结合催生出数字艺术,而新技术、新媒介的变化促使数字艺术形态发生迭代与演进,数字艺术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出现了融合再生。首先,数字艺术与新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新技术驱动数字艺术内容的不断延续。其次,媒介自始至终影响着艺术形态的演变,新媒介主导下数字艺术形式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最后,万物互联,赛博人参与的数字艺术审美活动也不断扩展。数字艺术融入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艺术创作的过程考虑到个体的参与与审美体验的重要性,新技术逐渐消解艺术媒介的边界,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向,数字艺术新形态重构了人们的审美交往模式。
申林
关键词:数字艺术艺术形态
“CP”形象在跨媒介艺术作品中的美学取向——以《魔道祖师》的“忘羡CP”原型为例被引量:1
2020年
在互联网环境下,文学作品《魔道祖师》中的“忘羡CP”原型在跨媒介艺术作品中得以多样性呈现。跨媒介中人物形象的圆融贯通、移情作用和视觉再造让其更为丰富,不仅体现了跨媒介文本建构的审美形态,也展现了背后商业美学诉求。
申林孙永会
关键词:跨媒介美学取向
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类综艺节目创新发展策略被引量:2
2024年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是“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的重要目标任务。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综艺节目逐渐成为带动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特别是不断涌现的以“文化+旅游”为核心主题的旅游类综艺节目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实现了文旅产业和综艺节目的双赢。本文通过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类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和“综艺+文旅”双向融合的多元关系,探求促进旅游类综艺节目持续发展的创新策略。
申林耿浩翔
关键词:媒体融合
新主流电影《八佰》审美在地性研究
2021年
世界类型化电影在不断发展并日趋成熟,各国类型片都有其各自特点及本土特色,如今中国本土类型化电影在探索成长,新主流电影作为中国类型片新起之秀,正在不断崛起,为中国影片创作实践及“在地性”研究提供新方向。管虎导演的影片《八佰》在影像化改编、角色重塑、中国符号与民族认同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在地性原则,并为全球化大潮下中国类型化电影发展、新主流电影的前进方向提供重要导向和借鉴意义,本文立足于此,对新主流电影《八佰》审美在地性进行研究分析。
申林陈思明
关键词:类型化
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策略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至今,已成为电视媒体的主要收视保障。据2015年CSM50城1—11月数据显示,2015年综艺节目的收视比重已上升至13.1%,全国各类电视台综艺节目总量超过200档,各类优秀综艺节目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收视高潮,如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第四季的平均收视率高达4.850、《奔跑吧兄弟》第三季平均收视率4.208、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三季平均收视率2.262、东方卫视《极限挑战》平均收视率2.118;
陈婧薇申林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媒介融合媒体信息东方卫视
现实主义视域下对“伪沟通”的审美反思——以网络谈话节目《十三邀》为例被引量:8
2019年
我国谈话节目发展历史久、形式丰富多样,且具有完备成熟的制作体系,深受观众的喜爱,但近几年来,因表演痕迹重、内容空洞、过度追求娱乐等因素,其节目品质不断下滑,逐渐失去市场。而2016年腾讯视频的创新型网络谈话节目《十三邀》,一改传统沟通客观中立的态度,以许知远“偏见”的视角,带领观众在与13位“社会切片”式人物的对话中,深入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节目至今已播出三季,都实现了点击率与口碑的双丰收。《十三邀》作为谈话节目,通过在现实主义理论基础上对“伪沟通”进行审美层面的反思性创作,使视听化的沟通回归真实与深刻,成为谈话节目“凋零”时代下的新生命。
申林陈雨薇
关键词:现实主义理论谈话节目审美层面视域节目品质
视频网站中广告意识形态的建构
2020年
截至2020年3月,国内网民总数已达9.04亿.观看视频网站上的节目已成为受众重要的网上活动,广告也就成了经常观看的内容.广告也含有意识形态的表达,自然会对年轻受众产生影响.因此,广告意识形态的内容导向、作用机制、作用方法及形成原因等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
孙会申林
关键词:视频网站意识形态广告网民总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