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勤
- 作品数:36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微型电动心脏按压器的研制及动物实验研究
- 2014年
- 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微型电动心脏按压器。本系统利用脉宽调制技术控制直线步进电动缸的运动,以实现按压频率和按压深度的精确控制和实时调节,达到在心肺复苏(CPR)过程中长时间连续稳定的胸外按压的目的,从而提高CPR的成功率。同时,该按压器可产生不同类型的按压波形,包括梯形波以及三角波。最后选用梯形按压波形,通过成熟的心脏呼吸骤停的大鼠CPR模型验证了机械按压较人工按压有更好的复苏效果。
- 王春晨张雷李永勤陈碧华
- 关键词: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
- 一种除颤仪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颤仪,涉及电击除颤技术领域,该仪器首先通过除颤电极获取患者心电信号,经放大滤波后,进行数字化采集,之后将采集到的一维心电数据经一定时间的延时后映射到二维平面上,再通过二维映射散点图的形态和分布计算相位空...
- 李永勤龚渝顺何密杨克柽陈碧华王建杰
- 文献传递
- 不同吸氧时间对心脏骤停大鼠复苏后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研究常温下吸入纯氧不同时间,对窒息性心脏骤停大鼠复苏后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经窒息诱导心脏骤停后6min进行心肺复苏。根据吸入纯氧时间的不同将大鼠按区组随机化分为4组(n=8):吸氧0min组(O2-0 min)、20min组(O2-20 min)、60min组(O2-60 min)和180min组(O2-180 min)。比较复苏后大鼠生理参数、脑电连续波形及各波段脑电功率能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量在基础状态及复苏后6 h血清cTnT和S100β蛋白浓度。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96 h生存率,观察海马组织学改变。结果复苏后4组平均动脉压均较基础状态明显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O2-180 min组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O2-0 min组(P<0.05)。随着吸氧时间的延长,大鼠脑电恢复时间缩短,脑电图功率谱能量逐渐升高;O2-180 min组脑电恢复时间较O2-0 min组显著缩短,脑电图功率谱能量显著更高(P<0.05)。O2-180 min组在复苏后6 h脑组织及心肌损伤较O2-0 min组显著降低(S100β,P<0.01;cTnT,P<0.05)。O2-180 min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生存率及海马组织损伤较O2-0 min组均明显改善。结论窒息诱导的大鼠心脏骤停模型中,常温下适当延长吸入纯氧时间,可以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神经功能预后,提高复苏后生存率。
- 沈一鸣王秋红王建杰李永勤张丹
- 关键词:心肺复苏吸氧时间脑损伤缺血再灌注
- 面向实战探索军医大学军事卫生装备实践教学方式被引量:4
- 2015年
- 为适应新时期军事变革的需求,响应习总书记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号召,第三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积极探索军事卫生装备学实践教学方式。尝试通过急救知识培训和军事医学综合演练拓展军事卫生装备学实践教学内容。前期实践证明拓展内容能强化军事卫生装备理论教学效果,增强学员面向实战的卫生装备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展望了进一步拓展军事卫生装备实践教学的两种方式。
- 何密李永勤陈碧华王建杰李懿
- 关键词:实践教学生物医学工程
- 一种心肺复苏监测方法和系统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心肺复苏监测方法和系统,在胸外按压过程中,通过除颤电极采集患者对激励信号响应的胸阻抗信号,该激励信号即多路相互独立的振荡信号,之后,利用预存极值搜索算法对该胸阻抗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分离的按压波和通气波后,...
- 张和华李永勤吴宝明尹军赵德春李勇明吕洋
- 文献传递
- 生物医学传感器第二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3
- 2013年
- 生物医学传感器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系统学习传感器的基础知识后,结合学科特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生物医学传感器综合应用与实践第二课堂。实践证明,这一课程有助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更好地巩固生物医学传感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 陈碧华李永勤王开发王建杰
- 关键词:第二课堂教学实践
- 短时程复合亚低温改善长时间室颤家猪复苏预后的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比较短时程亚低温对长时间室颤家猪短期复苏预后的影响。方法采取体质量34—36kg左右健康雄性种猪14头,通过右心室致颤电极诱发室颤并维持11min,之后采取人工胸外按压及球囊面罩通气,按压通气比为30:2,每2min轮换操作者。复苏6min后给予120J双向波除颤,若未能获得自主循环恢复(retum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继续给予心肺复苏及必要时电除颤。连续复苏12min仍无ROSC认为复苏失败。对ROSC家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常温组(normothermia group,NT)及复合降温组(combined hypothermia group,CH)。CH组立即给予4℃生理盐水静脉输注并联合体表物理降温,在120min内将核心体温降至32~34℃并维持2h后主动复温,2h将体温升至基础体温水平。记录两组家猪致颤前基础状态下血流动力学、血气及乳酸。记录ROSC后心输出量、心率、核心体温变化。每24h评估动物神经功能直至观察终点。组间比较采用Fisher检验或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动物基础状态下体质量、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pH、呼气末二氧化碳水平、血乳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苏过程中,两组动物在总复苏时间、首次除颤成功率、ROSC比例、首次除颤ROSC比例、总除颤次数及肾上腺素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时间上,CH组明显长于NT组[(96.00±0.00)h vs.(49.71±43.65)h,P=0.031],同时NT组96h生存率亦高于N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方面,CH组在复苏后96h内各时间段均优于N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使2h短时程的亚低温,也可以明显改善11min室颤家猪的短期复苏预后。
- 李恒杨正飞黄子通李永勤余涛
- 关键词:心肺复苏亚低温
- 信号长度对基于心率校正心率变异性分析准确性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 观察信号长度对基于心率校正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分析结果的影响,探索获得准确HRV分析所需采集信号的最短时间长度。方法 采集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或就诊的116名正常对照者和72名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患者的24 h心电数据,运用基于心率校正的HRV方法计算临床常用的9个指标。以24 h结果为标准,对比3种信号长度(5、30、60 min)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 用基于心率校正的HRV方法对3种长度的信号进行分析,HCM患者的9个HRV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P<0.05)。当信号长度为5、30和60 min时,随着信号长度的增加,HRV结果和24 h结果的相关系数逐渐增大,分别为0.36±0.22、0.76±0.14和0.97±0.04 (P<0.05),和24 h结果的相对误差逐渐减小,分别为(28.09±22.96)%、(7.78±4.78)%和(3.27±1.79)%(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逐渐增大,分别为0.75±0.04、0.87±0.08和0.89±0.08 (P<0.05)。结论 短时HRV分析对HCM患者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随信号长度的减小而降低。当使用基于心率校正的HRV分析方法时,获得准确结果所需采集信号的最短时间为60 min。
- 鄢苏鹏魏良龚渝顺胡厚源李永勤
- 关键词:心率校正心率变异性
- 一种FMCW宽带生命探测雷达呼吸和心跳信号提取算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FMCW宽带生命探测雷达呼吸和心跳信号提取算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能够同时获取多人的呼吸和心跳信号,通过使用Coiflets小波,相比于传统的频域滤波,该小波能够很好地保持重构呼吸信...
- 何密粘永健龚渝顺李永勤陈佳伟林哲宇
- 文献传递
- 一种抑制心肺复苏引起的心电干扰的方法、系统及体外除颤仪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心肺复苏引起的心电干扰的方法、系统及体外除颤仪,涉及心电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心电信号以及参考信号的电压信号;对采集的心电信号和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将处理后的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信...
- 李永勤龚渝顺陈碧华杨克柽王建杰何密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