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血压
  • 3篇高血压
  • 2篇原发性
  • 2篇肾病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单片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尿
  • 1篇地尔硫卓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对比剂肾病
  • 1篇心病
  • 1篇心功能

机构

  • 8篇武警浙江总队...
  • 1篇武警江西总队...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作者

  • 8篇叶帆
  • 6篇张意仲
  • 4篇周菲
  • 1篇陈波
  • 1篇张士良
  • 1篇周翔
  • 1篇闫利
  • 1篇陈超
  • 1篇李雪峰
  • 1篇穆瑞斌
  • 1篇刘勇进
  • 1篇骆欣怡

传媒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武警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比索洛尔合贝那普利治疗COPD合并心力衰竭39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合贝那普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氧疗、强心、小剂量利尿、解痉平喘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及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治疗前及6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NT-pro BNP、心脏超声,肺功能,评估强化治疗对肺功能、心功能的影响。结果:16个月后对照组PO2(mm Hg)、PCO2(mm Hg)、NT-pro BNP变化不明显,而观察组P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CO2降低,NT-pro BNP降低;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26个月后,对照组右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FEV1、FEV1/FVC变化不明显,而观察组右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肺动脉压力降低,FEV1、FEV1/FVC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观察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可有效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减轻肺动脉高压,抑制心脏重构。
叶帆阮晓豪徐瑞周菲张意仲
关键词:比索洛尔贝那普利右心功能肺功能
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并蛋白尿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期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2014年1-7月收治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期患者4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血糖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雷公藤多苷片。用药10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蛋白尿缓解情况以及肾功能、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5例,有效10例,无变化5例;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有效3例,无变化16例;观察组24 h蛋白尿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BUN、Sc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炎性反应,减少24 h尿蛋白,且不良反应较小。
张意仲周翔叶帆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糖尿病肾病蛋白尿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1例被引量:3
2011年
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nums)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脑、肺、骨或皮肤最易感染。近年来,隐球菌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功能受损的宿主均可感染,以隐球菌脑膜炎最常见,其次是肺和皮肤的感染。
张意仲陈波刘勇进叶帆张士良
关键词:肺隐球菌病病原学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及优化治疗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优化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9例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PCI治疗,在术前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的标准方案。在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并分为CR组(氯吡格雷抵抗)和敏感组(51例)。CR组患者38例,根据其意愿分为CR优化组(22例)和CR标准组(16例)。CR敏感组和CR标准组患者均继续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治疗;CR优化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d联合西洛他唑100mg/d。随访1年,观察3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51例患者对氯吡格雷治疗敏感,38例患者不敏感(CR率为42.7%)。PCI术后24 h,敏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CR优化组和CR标准组(P<0.01);术后30 d,CR优化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敏感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显著低于CR标准组(P<0.05)。随访1年,敏感组患者的MACCE发生率为15.7%(8/51),CR优化组为22.7%(5/22),CR标准组为50.0%(8/16)。CR优化组患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率与敏感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CR标准组(P<0.05)。结论: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CR发生率较高,西洛他唑优化治疗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及MACCE发生率。
叶帆张意仲周菲
关键词:2型糖尿病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西洛他唑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单片复方制剂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1~2级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60例病例资料,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单片复方制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服药8w并门诊随访,记录血压控制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23例服用0.5片,7例服用1片即可控制血压;对照组17例服用1片,11例服用1.5片,2例服用1.5片后控制血压。治疗24w两组患者的SBP、DBP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20.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单片复方制剂降血压效果肯定,血压控制率高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阮晓豪符晓红徐瑞叶帆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安全性
强化血压管理对H型高血压病人动脉病变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强化血压管理对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H型高血压)病人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对185例H型高血压病人进行药物联合综合康复治疗的强化血压管理。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动态血压以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的变化。结果治疗1年后病人血清Hcy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舒张压、baPWV及ABI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强化血压管理有助于H型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降低血Hcy及改善动脉硬化病变。
周菲张意仲叶帆李雪峰骆欣怡穆瑞斌
关键词:H型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踝臂指数血压管理
地尔硫卓联合艾司洛尔对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压和心率的控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地尔硫卓联合艾司洛尔在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探讨联合用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地尔硫卓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艾司洛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变化,症状改善的时间以及24h的心率变异性。结果治疗4h后,两组患者的心率,SBP/DBP,心电图ST段压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等主观症状的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心率,SBP/DBP,心电图ST段压低等指标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用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见效更快,可更好的控制血压和心率,但在心率变异性的改善方面较单一用药无差别。
叶帆陈超闫利
关键词:地尔硫卓艾司洛尔高血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阿托伐他汀防治对比剂肾病患者中的动态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防治对比剂肾病(CIN)患者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动态变化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PCI前水化治疗,强化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比较两组患者CIN发生率和PCI术前、术后24 h、72 h血清NGAL水平及肾功能的差异。结果:PCI术后对照组CIN患者10例,强化组患者4例,两组CIN患者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强化组有4例患者出现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PCI 24 h对照组NGAL水平显著高于强化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BUN、SCr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PCI 72 h对照组NGAL、BUN、SCr水平显著高于强化组(P<0.05)。将强化组4例和对照组10例CIN患者与两组非CIN患者的24 h NGAL水平进行比较,CIN患者平均NGAL显著高于非CIN患者。结论: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保护肾功能,并降低术后NGAL水平和CIN的发生率。
张意仲叶帆周菲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阿托伐他汀对比剂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