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骏辉

作品数:63 被引量:30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3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天麻
  • 10篇种质
  • 10篇基因
  • 9篇育种
  • 9篇分子标记
  • 8篇辅助育种
  • 7篇单倍型
  • 7篇分子辅助育种
  • 6篇银花
  • 6篇引物
  • 6篇蜜环菌
  • 6篇金银花
  • 6篇基因组
  • 5篇蛋白
  • 5篇药材
  • 5篇药用
  • 5篇中药
  • 5篇猪苓
  • 4篇生物信息
  • 4篇生物信息学

机构

  • 63篇中国中医科学...
  • 8篇安徽中医药大...
  • 8篇广东药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宁夏农林科学...
  • 3篇湖北梦阳药业...
  • 2篇江苏大学
  • 2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齐鲁工业大学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天津津航技术...
  • 1篇华润三九医药...
  • 1篇云南中医药大...
  • 1篇甘肃省农业工...

作者

  • 63篇周骏辉
  • 55篇袁媛
  • 40篇黄璐琦
  • 15篇南铁贵
  • 12篇杨健
  • 11篇李晓琳
  • 11篇蒋超
  • 5篇刘娟
  • 5篇唐金富
  • 4篇金艳
  • 3篇陈虞超
  • 3篇张山山
  • 2篇李慧
  • 2篇黄靖雯
  • 1篇张敏
  • 1篇荆艳萍
  • 1篇查良平
  • 1篇王丽
  • 1篇王爽
  • 1篇钱丹

传媒

  • 17篇中国中药杂志
  • 9篇中国实验方剂...
  • 5篇中国现代中药
  • 2篇药学学报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中草药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药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9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12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大豆秸秆蜜环菌培养基及其生产条件的优化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为了解决天麻栽培中对木材的大量使用造成的森林资源破坏及栽培成本增加问题,该研究对农作物余料替代木材(或木屑)培养蜜环菌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以期降低天麻的栽培成本,同时使农作物余料得到有效利用,进而保护林木资源。方法:观察蜜环菌的生长情况,划线法测量蜜环菌生长速度;苯酚浓硫酸法测定不同培养基中蜜环菌的总多糖含量;为了进一步优化大豆秸秆培养基配比,对主料配比、蔗糖含量、无机盐含量及含水量进行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优化试验。结果:通过比较不同培养基培养中蜜环菌的生长情况,发现大豆秸秆培养基培养的蜜环菌从接种第4天就开始生长,菌丝长势好,生长速度为0.352 cm·d^(-1),是桦木屑培养基生长速度0.283 cm·d^(-1)的1.48倍;大豆秸秆培养基培养的蜜环菌总多糖含量最高,为39.260 mg·g^(-1),远远高于桦木屑培养的蜜环菌总多糖含量17.028 mg·g^(-1),大豆秸秆培养基优势明显;主料(大豆秸秆与麦麸)配比为8∶2,蔗糖含量为主料的1%,无机盐含量为主料含量的0.5%,含水量50%时,蜜环菌生长速度稳定为0.392 cm·d^(-1)。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天麻栽培中使用大豆秸秆培养基替代木材(或木屑)培养基培养的蜜环菌提供了依据,为天麻在栽培中减少林木资源浪费、保护自然环境提供了参考。
刘天睿李仰华韩鹏杰周骏辉赵玉洋袁媛
关键词:大豆秸秆蜜环菌天麻栽培
黄芩道地性形成“逆境效应”的实验验证与展望被引量:26
2016年
逆境效应是环境对道地药材形成影响的一种表现,其主要核心思想是环境饰变通过影响药用植物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和积累。该文以热河黄芩为研究对象,从19个产区采集野生黄芩,分析其活性成分的含量,并结合近10年1—12月的气候因子的变化,得出气候因子影响黄芩活性成分积累的结论。随后以黄芩悬浮细胞为材料,模拟环境变化,检测其代谢途径中相关酶和基因的变化,从分子水平上阐述"逆境效应"对黄芩药材品质的影响。该文介绍了道地药材形成"逆境效应"实验验证的前提条件、黄芩道地性形成"逆境效应"研究思路和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其他道地药材品质形成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袁媛周骏辉黄璐琦
关键词:道地药材
独脚金内酯类似物在天麻贮藏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23年
研究独脚金内酯类似物对天麻Gastrodia elata块茎的保鲜作用,筛选天麻的适宜保鲜措施,为其贮藏保鲜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利用7FGR24、2,4-D异辛酯、青鲜素分别处理鲜天麻块茎,测定其花茎芽生长、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活性以及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含量等指标,比较不同化合物对天麻贮藏保鲜作用的影响。选择不同贮藏温度对天麻进行保鲜处理,比较分析不同贮藏温度对7FGR24保鲜作用的影响。克隆天麻赤霉素信号转导受体基因GeGID1,并利用qPCR分析7FGR24对GeGID1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小鼠灌胃法对天麻保鲜剂7FGR24的毒性进行分析,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发现:与2,4-D异辛酯、青鲜素相比,7FGR24处理对天麻花茎芽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天麻CAT酶活性最高,表明其保鲜作用较强。不同贮藏温度对天麻保鲜作用存在显著差异,5℃贮藏保鲜作用最强。GeGID1基因ORF(open reading frame)全长936 bp,其表达水平经7FGR24处理后显著下调,表明7FGR24可能通过抑制天麻赤霉素信号进而抑制其花茎芽生长,从而发挥保鲜作用。喂饲保鲜剂7FGR24对小鼠行为、生理无显著影响,表明其不存在明显毒性。该研究探讨了独脚金内酯类似物7FGR24在天麻贮藏保鲜中的应用,初步建立了天麻贮藏保鲜的方法,为揭示7FGR24对天麻保鲜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曹艺颖陈虞超陈虞超赵玉洋周骏辉周骏辉
关键词:天麻保鲜剂贮藏温度
BBM基因对西洋参愈伤组织生长及人参皂苷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Baby Boom(BBM)基因是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关键调节因子,在胚胎发育再生、细胞增殖、愈伤组织快速生长、促进分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西洋参遗传转化体系存在转化不稳定、转化效率低、转化周期长等问题,该研究拟利用基因枪法将玉米BBM基因转入到西洋参愈伤组织中,以研究其对愈伤组织的生长以及人参皂苷含量的影响,为建立高效的西洋参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经草铵膦抗性筛选及PCR分子鉴定共获得4个不同转化事件的西洋参转基因愈伤组织,对野生型和转基因愈伤组织在相同时间内的生长状态、生长速率进行比较;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对转基因愈伤组织中人参皂苷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转BBM基因西洋参愈伤组织的生长速率显著高于野生型,人参皂苷Rb1、Rg1、Ro及Re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该研究初步明确了BBM基因具有提高西洋参愈伤组织的生长速率及人参皂苷含量的作用,为进一步建立稳定、快速、高效的人参属物药用植物遗传转化体系提供依据。
王腾腾胡进焦红红刘艳周骏辉赵玉洋袁媛
关键词:西洋参愈伤组织生长速率人参皂苷
蓝菜1号真伪鉴别的方法及专用引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蓝菜1号真伪鉴别的方法及专用引物。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鉴定或辅助鉴定蓝菜1号的引物对,具体为由序列表中序列1和序列2所示的两条单链DNA分子组成的引物对。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另外21个用于鉴定或辅助鉴定蓝菜...
黄璐琦袁媛周骏辉赵玉洋
文献传递
人参TCP转录因子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功能预测被引量:5
2021年
人参Panax ginseng长寿机制与其极强的分生能力相关。该文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人参TCP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序列特征,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含有分生组织表达相关元件的TCP基因在人参主根、须根、茎、根茎、叶中的相对表达量,为进一步探究人参组织分生表达特异性、解释人参长寿机制奠定基础。利用PlantTFDB、ExPASy、MEME、PLANTCARE等在线网站以及TBtools、MEGA、DNAMAN等软件对人参TCP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人参中含有60个TCP基因家族成员,可划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2个亚家族,其中ClassⅡ亚家族又可以分为CYC-TCP和CIN-TCP 2个亚类。人参TCP基因氨基酸数目为128793 aa,等电点4.499.84,相对分子质量14.289.3 kDa,均包含有螺旋-环-螺旋bHLH结构域。人参TCP基因启动子区存在多种与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且PgTCP20PgTCP24含有分生表达元件。PgTCP20PgTCP24在须根、叶中转录水平较高,但在茎中转录水平较弱,说明人参TCP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且PgTCP20PgTCP23均为人参ClassⅠ家族基因,推测可能对人参根系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吕齐焦红红余祺瑞华中一赵玉洋周骏辉袁媛黄璐琦
关键词:人参进化分析组织特异性表达
一种与天麻优形优质相关的单倍型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麻品质相关的11个SNP位点分子标记及应用。本发明所要保护的一个技术方案是11个SNP位中的任一个或多个在鉴定或辅助鉴定天麻品质中应用。本发明所要保护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11个SNP位中的任一个或多个在天...
袁媛刘天睿华中一南铁贵赵玉洋周骏辉李晓琳黄璐琦
文献传递
蓝菜1号的组织培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蓝菜1号”的组织培养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蓝菜1号”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蓝菜1号”的茎段接种到组织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蓝菜1号”完整植株;所述组织培养基是在1/2MS固体培养基中加入...
黄璐琦袁媛杨健周骏辉赵玉洋
文献传递
3种罂粟属药用植物普罗托品-6-羟化酶基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血根碱是罂粟的主要活性成分,普罗托品-6-羟化酶(P6H)是血根碱生物合成途径上的基因之一,可把普罗托品氧化成6-羟基普罗托品。研究罂粟属药用植物P6H的基因多样性有助于获得酶活力高的P6H,提高血根碱生物合成的效率。该文利用罂粟属药用植物重测序数据,发现罂粟、鬼罂粟和虞美人P6H存在5种基因成员,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伸长因子1α作为在根、茎中表达相对稳定的内参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罂粟P6H基因在根、茎中的转录水平。从重测序结果中得到罂粟和鬼罂粟P6H各2种基因型,以及虞美人P6H的1种基因型。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3种罂粟属药用植物P6H蛋白均含P450超基因家族的保守结构域cl12078,均存在跨膜转运区,但是否存在信号肽有待验证;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罂粟P6H在根中的转录水平约为茎中的1.44倍,但两部位的P6H转录水平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显示3种罂粟属药用植物普罗托品-6-羟化酶基因具有一定多样性,为罂粟中血根碱生物合成途径和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吴天华周骏辉赵玉洋魏玉杰陈芳龚永福袁媛黄璐琦
关键词:罂粟虞美人
用于制备根皮苷的蛋白质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制备根皮苷的蛋白质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蛋白质,来源于木姜叶柯,为SEQ ID NO:1、SEQ ID NO:3、SEQ ID NO:5、SEQ ID NO:7或SEQ ID NO:9所示的蛋白质。本发明...
杨健周骏辉罗志强白瑞斌胡雅婷张逸风唐金富郭雪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