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艺之
- 作品数:46 被引量:102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白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农业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创新探析——基于广州市番禺区的实证研究
- 都市农业是主要依托城市、服务城市、适应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的农业,是功能、结构、布局纳入都市化发展规划的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类型。本研究以番禺区为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析番禺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和应用。
- 方伟洪建军林伟君康艺之万忠
- 关键词:都市农业
- 2010年上半年广东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及建议被引量:1
- 2010年
- 2010年上半年,广东农业农村形势保持了平稳增长形势,但依然存在资源短缺、环境脆弱、农产品价格波动、自然灾害威胁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下半年在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基础上,应狠抓农产品物流、质量安全、农村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等关键环节,促进广东现代农业强省建设。
- 方伟康艺之
- 关键词:农业农村
- 广东省水稻产业经济问题研究概述
- 本研究结合广东水稻产业发展趋势和特点,开展广东水稻产业各环节(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等)发展特点分析,并利用产业组织化理论和实际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为探索促进广东水稻产业综合发展提供借鉴。
- 万忠林伟君方伟康艺之梁俊芬
- 关键词:水稻产业
- 文献传递
- 2010年广东花卉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 2011年
- 2010年,广东花卉业在面对抗涝复产和灾后病虫害防控的巨大压力下,保持了花卉种植面积的相对稳定,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花卉平均价格由大幅波动回归平稳,并涌现出一批新品种、新成果。但花卉产业总体依然存在高端产品供应不足、科技进步贡献较低、物流供给缺失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加快产业源头创新、推进特色花卉产品品牌建设、打造专业现代花卉物流体系等,以促进花卉生产和流通方式的根本转变。
- 康艺之黄红星易海风
- 关键词:花卉产业
- 任务驱动型《财政学》混合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被引量:2
- 2023年
- 《财政学》是金融学专业基础课程。调研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财政实务操作接触较少,加之教学模式单一,导致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脱离,进而引发厌学、弃学现象。文章通过任务驱动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问题为导向、点对点设置学习任务,优化课程设计、提炼知识点分解任务,融合课程思政、升华财政教学任务三大教学特点,并通过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改善学习过体验,总结比对成果、多元化分析学习绩效两种方式监测学习过程和最终效果,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了课程学习体验,提高了学习效果,并为同类课程建设提供了有益探索。
- 康艺之
- 关键词:财政学教学改革
- 2010年广东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2011年
- 花卉作为区域特色产业之一,对促进广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针对2010年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了广东花卉产业发展的整体现状、供需及进出口情况,并对花卉产业各投入要素贡献展开测算,并据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 康艺之黄红星万忠郑有为侯春生黎扬辉
- 关键词:花卉
- “菜贵伤民、菜贱伤农”怪圈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被引量:2
- 2011年
- 社会上"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怪现象在周而复始地发生。近期,蔬菜滞销事件引发了舆论对这个怪圈的高度关注,结合广东蔬菜产业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这个怪圈产生的原因,并对走出该怪圈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广东蔬菜产业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林伟君罗慧君张超康艺之万忠易海风
- 关键词:菜贵伤民菜贱伤农
- 关于提升广东稻农种植效益的对策建议被引量:3
- 2014年
- 目前广东水稻种植成本已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低于其他种植产业,但另一方面,受制于国际低价优质稻谷进口压力,稻谷价格提升空间进一步变窄,单纯的价格提升已经难以保证稻农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未来广东水稻产业亟须通过耕地经营规模化、农业操作机械化、粮补贴精准化、生产方式科学化、种粮产销市场化、生产服务社会化等策略转变现有经营方式。
- 方伟万忠康艺之曾晓花
- 关键词:水稻种植农户
- 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 2006年
- 本文通过对农业中介组织制度产生的背景及20多年来的发展状况分析,指出现有中介制度存在的缺陷,论证了合理的农业中介制度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提出现有农业中介组织将要转型的两个方向和加快制度转型的对策建议。
- 康艺之韩建民
- 关键词:中介组织制度经济学分析
- 从心理契约视角分析民工荒问题及其化解逻辑被引量:3
- 2007年
- 2007年春节以来,民工荒问题再次出现,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分析了民工荒产生的历史根源及生成逻辑,并指出民工荒的产生是由于双方对于心理契约的违背,最后得出结论:重建心理契约是化解民工荒、构建劳资双方和谐关系的核心所在。
- 康艺之
- 关键词:心理契约民工荒化解逻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