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鹏程

作品数:9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戏曲
  • 2篇演义
  • 2篇三国演义
  • 2篇三国志
  • 2篇七言
  • 2篇明清
  • 2篇胡应麟
  • 2篇关羽
  • 2篇《三国演义》
  • 2篇《诗薮》
  • 2篇传奇
  • 1篇代文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机制
  • 1篇学史
  • 1篇异文
  • 1篇中国古代文学
  • 1篇中国古代文学...
  • 1篇人文
  • 1篇诗笔

机构

  • 9篇辽宁大学

作者

  • 9篇赵鹏程
  • 2篇胡胜

传媒

  • 1篇文献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辽宁师专学报...
  • 1篇吉林广播电视...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常州工学院学...
  • 1篇唐山文学
  • 1篇佳木斯职业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17
  • 5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浅论胡应麟《诗薮》古体七言之辨
2016年
《诗薮》是明代重要诗歌理论著作,该书充分体现了胡应麟的诗歌流变观。辨体问题是中国古代诗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胡应麟诗学理论的重点所在,对于了解胡应麟文学流变观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古体七言为例,对《诗薮》古体七言辨体之模糊性与概括性进行分析。
赵鹏程
关键词:胡应麟《诗薮》
文本、文献与文化:古典戏曲沉浸式教学的人文理路
2023年
为了进一步发挥古典戏曲的美育教学价值,沉浸式教学等教育理念逐渐凸显,相应的场景化、数字化策略手段也日渐多样。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下,古典戏曲沉浸式教学,不仅需要注意外在的策略方法,也要注意内在的人文理路。古典戏曲沉浸式教学的人文理路,实际上体现在文本、文献、文化三个层面,通过三个层面的延伸,不仅有利于实现沉浸式知识接受、学理认知,也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学生对戏曲文化的沉浸式感知,进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
赵鹏程吕行
关键词:戏曲沉浸式教学
关羽形象从史传人物到小说英雄的演化被引量:1
2016年
关羽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在演义对史书的小说化处理过程中,其忠义勇武等英雄特质被不断放大,而不利于这一特质的内容则被转化、弱化,这一过程使得关羽从史传人物转化为小说英雄。选取毛本《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几则典型故事,与《三国志》所载史实加以对比,探讨关羽形象的演变过程,分析史传文学与历史演义在人物塑造上的小说化差异。
赵鹏程胡胜
关键词:《三国演义》《三国志》小说化关羽
浅谈唐传奇的诗化美
2016年
唐传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发展到唐代,"文备众体"的文体特征逐渐显现,宋人赵彦卫称之"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1]135而作为产生于诗歌发展巅峰时期的文学样式,唐传奇之"诗笔’特征更为明显,这一特征赋予唐传奇以诗化美。一、用诗之境:唐传奇的诗化意境唐传奇叙事凝练,营造诗化意境。在谋篇叙事中,《南柯太守传》一篇,主人公深入梦境,经历了奇幻的旅程,一场梦境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赵鹏程
关键词:唐传奇文备诗笔史才中国古代文学史
记忆共鸣:明中期传奇戏曲历史书写的心理机制被引量:1
2023年
明代中期文人传奇戏曲日渐繁盛,不仅实现了从“戏文”向“传奇”的文体转型,也实现了历史书写的进一步凸显。然而文人传奇戏曲之所以在明中期兴起,不仅与文体转型、文本主题凸显有关,更与其“记忆共鸣”的内在心理机制有关。随着明中期文人主体意识的崛起,有关时代记忆与历史记忆的“文心”碰撞更为激烈,而传奇戏曲文本中历史书写的“文心”载体意义也日渐明显。
赵鹏程胡胜
关键词:传奇戏曲历史书写心理机制明清传奇
诗曲互见与《浣纱记》的文本网络——从国图藏《鹿城诗集》之整理异文谈起
2023年
梁辰鱼《十哀诗挽王中丞叔丈》与《浣纱记》的文本互见,可以进一步拓展对《浣纱记》经典价值的认识,但由于文献整理等问题,这一细节尚未引起学界注意。考察国家图书馆藏《鹿城诗集》及有关史实,可发现《十哀诗》不仅与王忬事件有关,更有众多关联文本。由此不仅可进一步确定《浣纱记》的最终写定不早于嘉靖四十年,也可梳理出《浣纱记》“诗曲互见”的层级性文本网络。在《浣纱记》的文本网络中,既有“曲中见诗”也有“诗中见曲”,因此也就具备“诗曲互见”的基本特征,由此也可进一步发掘中国古代戏曲的诗性本质,发现“文人化”在明中期传奇戏曲发展中的重要历史价值。
赵鹏程
关键词:梁辰鱼《浣纱记》
略论《诗薮》之诗体流变观——以七言体为例
2016年
《诗薮》一书体现了胡应麟的诗歌流变观,是明代晚期一部重要诗歌理论著作。文章以七言体为例,兼及古体七言歌行及其所影响的七言律诗,分析胡应麟《诗薮》之诗体流变观。分别考察"辨体"与"体变"、古体七言之变、近体古体七言之变,分析《诗薮》诗体流变观之复杂性与宏观性,运动性与规律性。
赵鹏程
关键词:胡应麟《诗薮》
略论《三国演义》的史料延展之法——以关羽事迹为例
2016年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表现出演义小说对于《三国志》等史料的独特视角,特别是小说对于人物事迹的延展处理,本文以关羽为例,在此选取许田打围及讨董卓两处加以分析,略论《三国演义》的史料延展之法。
赵鹏程
关键词:三国演义三国志关羽
明清品第类戏曲目录研究
明清品第类戏曲目录是中国古代戏曲目录中颇具特色的一类,它们将传统目录的类目、解题与“品第”观相结合,更好地体现了文献著录与艺术批评的统一。然而,以往有关明清品第类戏曲目录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在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的整体观照下展开...
赵鹏程
关键词:品第戏曲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