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视网膜
  • 10篇网膜
  • 5篇视网膜静脉
  • 5篇视网膜静脉阻...
  • 5篇静脉阻塞
  • 3篇丹参
  • 3篇血管
  • 3篇离子导入
  • 3篇离子导入治疗
  • 2篇丹参注射液
  • 2篇视力
  • 2篇青光
  • 2篇青光眼
  • 2篇注射
  • 2篇注射液
  • 2篇角膜
  • 2篇参注射液
  • 1篇丹参素
  • 1篇丹酚酸
  • 1篇丹酚酸B

机构

  • 14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秦皇岛市第二...

作者

  • 14篇李亚坤
  • 13篇白玫
  • 12篇刘志强
  • 11篇郭向东
  • 10篇梁春利
  • 2篇李雅丽
  • 1篇郭宇
  • 1篇戴荣平
  • 1篇陈露璐
  • 1篇李雅静

传媒

  • 4篇河北北方学院...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医疗装备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医学研究与战...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及对结膜分泌物中乙酰肝素酶、串珠素表达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结膜分泌物中乙酰肝素酶及串珠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例(180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90眼)予雷珠单抗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治疗组45例(90眼)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结膜分泌物中乙酰肝素酶及串珠素水平表达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网膜电图(PERG)指标b波潜伏期、波幅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视网膜循环时间(RCT)变化情况,观察2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78%(88/9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11%(5/45),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81/9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44%(2/4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结膜分泌物中乙酰肝素酶及串珠素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乙酰肝素酶及串珠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PERG的b波波幅均升高(P<0.05),潜伏期均缩短(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b波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CMT及RCT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CMT及RCT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黄斑功能,减轻眼底病变程度,提高视力,且安全性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乙酰肝素酶及串珠素的过度表达有关。
李亚坤刘志强郭向东梁春利段文杰赵萱萱杨慧静白玫吕佳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乙酰肝素酶串珠素
术前雷珠单抗注射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术前雷珠单抗注射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DR伴NVG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研究组在玻璃体切割术前注射雷珠单抗,观察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眼压、恢复视力及VEGF、IGF-1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VEGF、IGF-1水平及视力与眼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VEGF、IGF-1水平均降低(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眼压水平、视力水平均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一次性眼压过高、视网膜脱落等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玻璃体切割术术前注射雷珠单抗治疗DR伴NVG对改善患者眼压、恢复视力及降低VEGF、IGF-1水平疗效更优,值得临床参考。
刘志强白玫李亚坤郭向东梁春利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体会
2018年
对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过敏性结膜炎病患共120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20例过敏性结膜炎病患中,75例治愈,31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结论:根据过敏性结膜炎病患症状轻重,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抗过敏治疗,可减轻或消除病患症状。
李亚坤郭向东刘志强梁春利白玫郭宇
关键词:过敏性结膜炎症状
拉坦前列腺素联合布林佐胺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 探讨拉坦前列腺素联合布林佐胺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95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布林佐胺治疗,观察组采用拉坦前列腺素联合布林佐胺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视力、眼压、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值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视力、眼压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值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眼痒眼痛、结膜充血、异物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拉坦前列腺素联合布林佐胺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力、眼压等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基础医院参考应用。
刘志强白玫李亚坤郭向东梁春利
关键词:拉坦前列腺素开角型青光眼
活血化瘀药物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文章主要探讨活血化瘀药物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所有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筛选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70例,就诊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分成两组,将本研究纳入的35例患者入组至对照组,治疗方案采取西药治疗,再将本研究纳入的另35例患者入组至观察组,治疗方案采取活血化瘀药物离子导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等进行评比。结果 对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评比后,观察组(97.14%)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PSV和EDV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但观察组PSV和ED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63、13.308,P=0.000、0.000);两组患者的RI、PI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07、19.251,P=0.000、0.000)。观察组治疗1周后、1个月后和3个月后的视力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2、3.550、2.063,P=0.002、0.001、0.043)。观察组未发生不良事件,对照组有6例球结膜下出血(1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比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活血化瘀药物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具有较高的辅助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促进患者视力恢复,不良事件少,指导临床应用。
段文杰李雅静李亚坤白玫刘志强
关键词:活血化瘀药物离子导入视网膜静脉阻塞收缩期峰值流速
角膜缘2.5mm辅助切口的构建对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患者手术后手术性散光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分析构建角膜缘2.5 mm辅助小切口对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患者手术后的手术性散光影响。方法 对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Ⅳ-Ⅴ级的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38例患者实行传统手法实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试验组40例患者实施术中建构2.5 mm辅助切口,实行无缝线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后不同时间的手术散光值进行对比。结果 在术后的1-2周,试验组患者手术散光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构角膜缘2.5 mm辅助切口可以有效减少术后早期散光的发生,并且在降低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志强白玫李亚坤梁春利
关键词:白内障改良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
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01/2021-12收治的RVO患者90例90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38例38眼采取静脉滴注血栓通+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52例52眼在此基础上行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mo。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3mo,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vs 58%,P<0.05),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视网膜静脉循环时间、视网膜静脉相对直径、视网膜相对出血面积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RVO患者加用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并治疗眼底病变,改善血流异常情况。
李亚坤刘志强郭向东梁春利段文杰赵萱萱杨慧静白玫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离子导入视网膜静脉阻塞血栓通视网膜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下纤维增生膜3例被引量:1
2024年
患者1,女,53岁,因“双眼视力下降3个月余”于2021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就诊。患者既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6年,长期口服激素治疗,现服用美卓乐10 mg 1次/d进行治疗。2015-2017年曾因视力下降于外院诊断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未予治疗。就诊前3个月,外院诊断双眼红斑狼疮性视网膜病变,给予静脉地塞米松输液治疗后患者双眼视力下降加重。眼科专科查体:视力右眼0.04,左眼0.25;眼压正常;双眼结膜无明显充血,角膜透明,角膜后沉着物(-),前房深度正常,房水闪辉(-),右眼晶状体核密度增高,左眼晶状体后囊下混浊。
李亚坤陈露璐戴荣平
关键词:双眼视力晶状体核纤维增生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不同出血性眼底病的治疗效果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不同出血性眼底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126例出血性眼底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设为研究组,63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视力水平、中心凹容积、视网膜厚度变化。结果应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效果、视力恢复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中心凹容积、视网膜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不同出血性眼底病效果均较好,均能一定程度提高患者视力水平,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疗效更佳。
刘志强白玫李亚坤郭向东梁春利
关键词: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视网膜厚度
基于VEGF途径探究丹参素对大鼠视网膜静脉阻塞及对视网膜功能的改善作用机制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随机选择8只SPF级雄性SD大鼠作为对照组,剩余大鼠左眼利用孟加拉红联合激光光动力法诱导BRVO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丹参素低(15 mg/kg)、中(30 mg/kg)、高剂量组(60 mg/kg),每组各8只,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每日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21 d。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技术观察视网膜静脉结构;耳静脉微循环检测静脉血液流速;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fERG)评估视网膜功能;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视网膜层厚度;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学变化;RT-qPCR技术检测VEGF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视网膜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p-ERK1/2、黏着斑激酶(FAK)、p-FAK、VEGF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给药前,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视网膜静脉血流中断、远端血管迂曲、扩张,视网膜厚度增加,ffERG a波、b波振幅降低,耳静脉血液流速降低(P<0.05);给药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丹参素三个给药组大鼠视网膜静脉阻塞处再通,视网膜厚度、ffERG a波、b波振幅及耳静脉血液流速降低(P<0.05),视网膜存在不同程度损伤,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结构不完整,神经节细胞层(GCL)细胞数目减少,外核层(ONL)感光细胞层几乎丧失,视网膜组织中VEGF mRNA及蛋白和HIF1α、p-ERK1/2、p-FAK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EDF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素三个给药组大鼠上述指标及因子表达水平均逆转(P<0.05),视网膜病理损伤逐渐减轻;丹参素作用效果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丹参素可减轻RVO大鼠视网膜组织损伤,促进阻塞静脉微循环恢复并改善视网膜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血管生成相关途径的激活有关。
刘志强李亚坤白玫郭向东梁春利
关键词:丹参素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