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作品数:39 被引量:152 H指数:8 供职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科技创新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气候变化对荒漠区5种主要灌木植物物候的影响 被引量:5 2017年 物候常作为指示气候变化的一项可靠指标,基于物候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荒漠区5种灌木物候的影响,对阐明荒漠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相关分析法对阿拉善左旗荒漠区5种灌木30年来的物候及其对应的气象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83-2012年研究区增温明显,气温平均增幅0.43℃·10a-1,降水量无显著变化,气候朝着暖干化方向发展;2)5种灌木春季物候均表现出提前的趋势,枯黄期则表现出显著的提前或不明显的推后趋势,生长季长度有所延长;3)3月均温、4月均温和10月均温对研究区5种灌木物候期影响显著,月降水量仅与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的春季物候期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关系。 李丹 韩芳 陈云云 杨丽萍 陈素华关键词:物候期 灌木 气候变化 内蒙古主要园林树种旱柳气候适宜区划的研究 被引量:2 2019年 树种气候区划对地区园林树种引种栽培和树种的迁地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研究通过对内蒙古地区119个气象站点近30年来温暖指数和干湿度指数进行分析,采用半峰法并结合其与经纬度、海拔的回归方程得出旱柳气候区划图。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岭上、阴山山脉及狼山等高海拔地区为旱柳热量不足区;大兴安岭岭东南、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为热量适宜区;湿度偏高区仅存在于大兴安岭北部,湿度不足区主要分布在西部荒漠化草原和荒漠区;水热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东南地区;东部区主要制约因素为热量,西部区则为水分条件。综合区划结果表明,气候适宜区划是树种存在存活的基础,而下垫面树种分布则受到地理、人为、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树种气候区划是植被区划的基础,其结果可为地区园林树种选择及其相应的养护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代海燕 宝秋利 都瓦拉 王晓江 李丹 娜日苏关键词:气候适宜性 区划 干湿指数 干式变压器温度远程监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式变压器温度远程监控装置。所述干式变压器温度远程监控装置,包括上位机、单片机、温度传感器、数模转换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报警指示灯、风扇指示灯、超温指示灯、存储器、数码管显... 钱承山 朱福建 孙亚杰 张富超 李丹 张成博 孙其凯文献传递 基于GIS的内蒙古林业气候区划 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水热因子的三维空间分布开展内蒙古地区林业气候区划,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雨量带呈东西向带状分布规律,温度在南北分布基础上受地形影响较为明显,潜在蒸散量更多体现了水热因子的综合影响。区划结果显示,乔木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东北大部、大兴安岭岭南到燕山北麓地区及内蒙古中部的阴山山脉,荒漠区主要以阿拉善盟为主,中间为过渡乔木适宜亚区、选择性乔灌种植区和无乔草原灌木混生区。该区划结果与下垫面植被基本一致,表明蒸发和降水指标选取的较为合理。 代海燕 都瓦拉 王晓江 李丹 安丽娟关键词:降雨量 潜在蒸散量 湿润指数 中小规模沙被的普查、研究与保护的必要性--以巴彦淖尔市河套地区为例 被引量:1 2020年 中小规模沙被受到的关注较少,研究的文献也不多。文章利用遥感手段结合实地考察对巴彦淖尔市境内的中小规模沙被进行了普查和命名,结果表明:中小规模沙被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同时从中小规模沙被生态系统的特征、重要性、易损性和保护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以促进对中小规模沙被的深入了解以及对中小规模沙被生态系统研究与保护必要性的认识。另外,针对沙被生态建设需求,提出了用于衡量一个区域或生态系统与原生状态相似或接近程度的原生度,以及生态建设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和坚持高原生度的原则。 贾成朕 贾成朕 苗百岭 李丹 裴浩关键词:多样性 指示性 敏感性 易损性 一种电离层TEC扰动判定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离层TEC扰动判定方法及系统,包括计算出修正的电离层扰动指数;基于所述修正的电离层扰动指数,利用交叉验证法对电离层扰动比例进行处理,确定出电离层扰动最佳比例及对应的电离层扰动指数临界值,进而完成电离层扰... 武业文 杨建伟 来鹏 李丹 周鸿玲 曾实文献传递 气候变暖背景下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冷暖急转气候特征 被引量:5 2018年 1961-201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气候变暖趋势明显,其气温突变年份为1987年。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生态功能区的严寒和寒冷日数在突变前呈减少趋势、在突变后呈增加趋势,表明突变后冬季冷天日数并没有明显减少趋势;炎热和温暖日数在突变后呈极显著增加趋势,而暖天日数突变前后变化较为平缓。综合来看,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气温突变后高温日数增加要显著多于低温日数增加。过渡期日数变化趋势特征表明,严寒炎热过渡期、寒冷温暖过渡期和冷暖过渡期在突变后明显变短,生态功能区冷暖急转现象尤为明显。在历年尺度上,冷暖过渡期日数变化随着温度范围的扩大而减少幅度在加大。 代海燕 边玉明 安莉娟 都瓦拉 王晓江 李丹关键词:气候变化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固碳能力时空变化及气象因素影响分析 2024年 为了更好地开展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固碳能力评估和持续性保护工作,利用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对大兴安岭森林的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时空变化及其气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99—2019年,大兴安岭森林NEP为252.4 g C·m^(-2)a^(-1),年变化趋势平均为0.1 g C·m^(-2)a^(-1),整体呈稳定的碳汇功能。年内的NEP存在明显的碳源、碳汇季节性转换,仅在5—8月呈现碳汇,其余月份为碳源。气温与NEP在非生长季普遍呈显著负相关,而在生长季普遍呈显著正相关,且生长季最高气温对NEP的影响高于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NEP在生长季普遍与降水呈显著负相关、与日照呈显著正相关,干旱对大兴安岭森林的固碳能力影响不大。 曲学斌 王雅莹 李丹 赵岳冀 张岚彪关键词:气候影响 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原区Hargreaves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参考作物蒸散量是各种气象条件对作物需水量影响的综合反映,是草地管理和水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本文选取内蒙古典型草原、草甸草原、荒漠草原6个气象站1971-2014年逐日的气象资料,以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日蒸散量为标准,比较和分析了Hargreaves公式在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原区的适用性,并按照草地类型、季节对Hargreaves模型进行订正。结果表明,与Penman-Monteith法相比Hargreaves法计算出的参考作物日蒸散量偏低,其日绝对偏差为0.539mm,日平均偏差为20.98%,夏季偏差较大,其他季节偏差相对较小;订正后其相关系数大大提高,由订正前的0.494~0.874提升为0.863~0.985,订正结果的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均显著降低,月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绝对偏差由订正前的38.82mm降低到5.84mm,相对偏差由36.79%降低为7.76%。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模拟ET0无显著差异,其精度可以满足科研、生产等需要,在气象站点观测项目较少的我国草原区应用前景广阔。 孙小龙 武荣盛 李平 李丹关键词:内蒙古草原 PENMAN-MONTEITH公式 参考作物蒸散量 中国奶牛牛支原体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2022年 为调查中国奶牛养殖地区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的流行情况,从2013—2019年,在中国6个奶牛养殖区域集约化牧场,通过随机采样收集犊牛鼻拭子1878份,对样品进行M.bovis分离鉴定,并分析M.bovis阳性率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以及犊牛日龄与M.bovis阳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空间上,中国不同奶牛养殖地区,M.bovis阳性率是不同的。其中西北区(38.7%)高于华东区(35.6%)、华北区(33.6%)、华中区(30.8%)、华南区(29.9%)和西南区(27.1%)。2)时间上,2013—2015年M.bovis阳性率平均值为47.9%,三年间M.bovis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2016—2019年,M.bovis阳性率平均值为21.1%,四年间M.bovis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2013—2015年M.bovis阳性率显著高于2016—2019年M.bovis阳性率(P<0.05)。3)季节上,夏秋季节M.bovis平均阳性率为31.3%,冬春季节M.bovis阳性率平均值为33.9%,不同季节M.bovis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4)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表明M.bovis阳性率与犊牛日龄呈正相关。综上,2013—2019年,中国奶牛养殖地区M.bovis阳性率平均值为32.6%,M.bovis在中国呈长期流行趋势。季节并不影响M.bovis在犊牛中的流行。M.bovis阳性率与犊牛日龄呈线性正相关。本研究丰富了中国奶牛养殖地区牛支原体流行情况数据,从病原学角度为预防和临床用药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温靖 李丹 郭婷 武春霞 周雅坪 田广原 罗玉霞 郝永清关键词:犊牛 牛支原体 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