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莉

作品数:7 被引量:42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大孢子
  • 1篇大孢子发生
  • 1篇野外
  • 1篇野外实习
  • 1篇英文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理论
  • 1篇配子体
  • 1篇竹类
  • 1篇竹类植物
  • 1篇孢子
  • 1篇孢子发生
  • 1篇温度
  • 1篇孝顺竹
  • 1篇理论教学
  • 1篇萌发
  • 1篇花粉
  • 1篇花粉萌发
  • 1篇教学

机构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4篇张莉
  • 3篇林树燕
  • 3篇丁雨龙
  • 1篇张莉
  • 1篇李洁
  • 1篇郑笑
  • 1篇范婷婷

传媒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翠竹花粉的活力及储藏效果研究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以南京林业大学竹种园内开花的翠竹花粉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不同条件下花粉的活力和储藏效果,为翠竹杂交育种的生产实践提供基础理论数据。[方法]利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花粉在不同培养基组分、不同采样时间、不同温度及储藏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翠竹花粉在不同浓度配比的培养基中萌发率差异显著,以10%蔗糖+0.01%H3BO3+0.06%CaCl_2·2H_2O培养基上培养2.5 h花粉萌发率最高;一天之中以上午9:00的花粉萌发率最高;翠竹花粉离体萌发适合的温度范围较宽,在26 30℃内花粉都有较高的萌发率。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翠竹花粉萌发率逐渐下降;不同储藏方式对花粉的萌发率有较大的影响,在储藏过程中未经干燥处理的花药的花粉萌发效果好于干燥后的,4℃低温保存下花粉萌发率相对较好,可延长花粉的储藏寿命,96.0 h后仍保有活力。[结论]翠竹花粉在10%蔗糖、0.01%H3BO3、0.06%CaCl_2·2H_2O的培养基中萌发效果最好,萌发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630℃,在储藏过程中低温不干燥的环境有利于延长花粉寿命。
范婷婷郭臻昊傅华君张莉张莉林树燕
关键词:翠竹花粉萌发温度储藏方式
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研究(英文)被引量:5
2018年
为了解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的大孢子及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利用扫描电镜对孝顺竹的雌蕊形态以及大孢子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孝顺竹雌蕊单子房,1室,双珠被,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是由1个雌性孢原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四分体为线性,位于珠孔端的1个大孢子分化成为功能大孢子,然后由功能大孢子依次经历二核、四核、最终形成1卵细胞2助细胞2极核3反足细胞的成熟胚囊。此外,孝顺竹为雌雄同熟类型,根据雌、雄蕊发育的对应关系,从雄蕊形态可估测雌配子体发育阶段。有少数雌蕊出现败育现象,可能是孝顺竹结实率低的原因之一。
林树燕林树燕李洁李洁张莉
关键词:孝顺竹雌蕊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
野外实习案例在生态学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探讨
2022年
生态学作为高校专业学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表现出较强的理论性及应用性,需要学科教师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理念及内容,确保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得到切实巩固加强。其中,野外实习方法所表现出的优势作用相对明显,且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因此,本文立足于生态学理论教学发展背景,对传统生态学理论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野外实习具体案例,对其在生态学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措施进行重点总结与分析,论述野外实习教学优势特点,以供参考。
张莉范丽娜
关键词:野外实习案例分析
13种竹类植物的果实形态特征被引量:5
2016年
对9属13种竹类植物的果实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并对果实形态指标(包括带稃长、带稃宽、带稃长宽比、去稃长、去稃宽、去稃长宽比以及千粒质量)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变异系数(CV)分析。结果表明:13种竹类植物果实均为基本型颖果,外带内、外稃,果皮质薄不开裂;外稃顶端多数不具芒;果实多具明显的腹部纵沟槽;稃片颜色多呈灰褐色、黄褐色、棕色、灰色或灰绿色;成熟果实颜色多为棕色、棕黑色、棕红色、黄棕色、灰色、灰褐色、黄褐色、黑褐色或褐色;果实形状基本为椭圆形类、卵圆形类和长圆柱形类。供试13种竹类植物间的果实带稃长、带稃宽、带稃长宽比、去稃长、去稃宽、去稃长宽比以及千粒质量均有极显著差异,并且这7个指标的种间CV值分别为34.60%、28.19%、54.63%、21.22%、27.96%、38.19%和57.38%,但各指标的种内CV值明显小于其种间CV值。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果实竹类植物果实外稃顶端是否具芒、稃片颜色、稃片对果实的包裹程度、稃片长度与果实长度的关系、去稃果实形状、成熟果实颜色、腹部纵沟槽是否明显和花柱是否宿存等特征可作为竹类植物属和种分类的参考依据;其中,果实千粒质量、带稃长宽比和去稃长宽比较果实长和宽更适合作为竹类植物种的分类依据。此外,13种竹类植物中,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刚竹组(Sect.Phyllostachys)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J.Houz.〕、淡竹(P.glauca Mc Clure)和乌哺鸡竹(P.vivax Mc Clure)的果实形态极其相似,均具有较长的宿存花柱,明显异于其他竹类植物的果实,可将此特征作为刚竹属种类的识别特征之一。
郑笑姜明云张莉林树燕丁雨龙
关键词:竹类植物果实分类学意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