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作品数:26 被引量:122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国石油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早期应用双膦酸盐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21例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应用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50例,按照应用BPs时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发现骨转移即开始应用BPs定义为早期使用,归入观察组;在出现骨痛、高钙血症等临床症状时开始使用BPs者归入对照组。观察组21例,对照组29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至2013年1月1日。记录患者的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情况及骨相关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骨相关事件发生时间及不良反应有无差别。结果: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4个月(18 vs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观察组中位总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10个月(38 vs 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观察组中位骨相关事件发生时间较对照组延迟3个月(20 vs 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两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流感样症状、低钙血症、肾损害等,症状均较轻,无颌骨坏死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BPs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能够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推迟骨相关事件发生时间,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王帅兵 杜宝昌 刘军 齐秀恒 邹庆华 杨晓红关键词:乳腺肿瘤 骨转移 双膦酸盐 骨相关事件 恩度胸腔灌注方案联合DP静脉化疗治疗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乳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90例,根据其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应用恩度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化疗药物治疗,治疗前均先排尽胸腔积液。治疗组在胸腹腔内注入顺铂60 mg、恩度45~60 mg;对照组除不加入恩度外,其余同治疗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7.78%(35/45),对照组为44.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2,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55.26%;对照组为3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达到了35.56%和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红细胞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红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采用胸腔内灌注顺铂序贯恩度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范宜锋 邹庆华 李晓静 齐秀恒 董久兴 刘军 王保信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胸腹腔积液 乳腺癌 舒芬太尼患者皮下自控镇痛治疗难治性癌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患者皮下自控镇痛(PCSA)治疗难治性癌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肿瘤科于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诊治的26例难治性癌痛患者应用舒芬太尼PCSA治疗的临床资料。以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原液或加入等量0.9%氯化钠溶液稀释后,加入电子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PCSA负荷剂量2.5~5.0μg,背景剂量2.5~120.0μg/h,自控剂量2.5~120.0μg/次,以个体化参数持续皮下输注。分别以数字评定量表(NR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疼痛和生活质量,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NRS评分(8.7±0.7),治疗后当日、第7日时NRS评分分别为(2.6±0.7)、(1.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QOL评分为(10.0±0.7),治疗1周后QOL评分为(16.0±1.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舒芬太尼PCSA是治疗难治性癌痛的有效方法,其安全、可靠,患者依从性好。 杜宝昌 刘军 肖芳芳 杜羡 郭茜关键词:舒芬太尼 安全性 IGF-1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IGF-1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GF-1R在147例NSCLC组织和4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IGF-1R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8.3%(71/147),高于癌旁肺组织中的表达(7.5%,3/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R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均无关。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IGF-1R阳性表达者比阴性表达者生存期短(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状态(P<0.05)是影响NSCL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GF-1R异常表达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关系密切,有望成为评估NSCLC预后的有效指标。 盖领 茅国新 沈浮 刘军 黄华 赵铃铃关键词:预后 早期应用双膦酸盐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2016年 目的 探讨早期静脉应用双膦酸盐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照研究中国石油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68例,将骨密度(BMD)T-Score≤-2.5作为双膦酸盐应用指征,在确诊骨转移之前即开始应用双膦酸盐定义为早期应用。按是否早期应用双膦酸盐,将68例患者按照临床分期分为两组,早期应用双膦酸盐患者34例为治疗组;未早期应用者3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骨转移发生率及确诊时间。结果 治疗组骨转移发生率47.06%(16/34),对照组82.35%(28/34),二者差异显著(χ2=9.27,P〈0.01);治疗组中位骨转移发生时间较对照组延迟87(218 vs 131)d,二者差异显著(P=0.006)。结论 早期应用双膦酸盐治疗经老年NSCLC患者,可以减少骨转移发生率,并推迟骨转移发生时间。 杜宝昌 刘军 王帅兵 齐秀恒 邹庆华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双膦酸盐 骨转移 骨密度 手辅助腹腔镜技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2021年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疗效。方法对90例直肠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选择分为研究组(手辅助腹腔镜治疗,n=40)和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治疗,n=5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R0切除率、淋巴结检出个数、保肛率、3年局部复发率、3年无复发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淋巴结检出个数、R0切除率、保肛率、3年局部复发率、3年无复发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术后排便异常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采用手辅助腹腔镜切除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能够获得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同的预后,是可选择的外科技术。 王保信 刘军 唐雪飞 陈越 齐秀恒 李明 邢宏建关键词:直肠癌 手辅助腹腔镜 开腹手术 多西紫杉醇联合消癌平注射液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消癌平注射液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一线化疗失败需二线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应用多西紫杉醇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5例单纯多西紫杉醇治疗。治疗2周期后,观察2组病灶大小、KSP评分变化,评定疗效,记录对比2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部分缓解率24%,高于对照组的12%,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疾病总控制率为6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6%(P<0.05)。治疗组患者KPS评分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且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更少(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消癌平注射液二线治疗晚期NSCLC效果较好,不良反应降低,患者耐受性好。 王帅兵 刘威威 齐秀恒 刘军 郭茜关键词:肺癌 化疗 消癌平注射液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ALDH1^+干样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对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及ALDH1^+干样细胞比例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s,CD4^+CD25^+Tregs与乳腺癌BT474、MCF-7细胞系共培养(共培养组),BT474、MCF-7单独培养(对照组)。检测共培养组和对照组乳腺癌细胞EMT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变化,及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此外,检测BT474细胞中ALDH1^+干样细胞、微球形成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变化。结果:CD4^+CD25^+Tregs诱导BT474和MCF-7细胞间质性标志物表达增高,诱导MCF-7细胞上皮性标志物E-cadherin表达降低。CD4^+CD25^+Tregs诱导BT474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上调。共培养组BT474细胞中ALDH1^+干样细胞比例、微球体形成能力、自我更新能力较对照组增强。结论:CD4^+CD25^+Tregs可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EMT,增强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同时促进ALDH1^+干样细胞增加。 孙立平 刘军 金昊 李慧早期应用双磷酸盐在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应用双磷酸盐对晚期前列腺癌进展及骨转移发生时间的影响。[方法]晚期前列腺癌患者48例,将骨密度T-Score≤-2.5作为双磷酸盐应用指征。在确诊骨转移之前即开始应用双磷酸盐定义为早期使用,归入治疗组(24例);在确诊骨转移之前未应用双磷酸盐者归入对照组(24例)。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骨转移发生率及发生时间。[结果]治疗组与照组相比较,中位PFS延长5个月(20个月vs 15个月),有统计学差异(χ2=114.03,P<0.001);中位OS较比对照组无明显延长(38个月vs 39个月,χ2=2.14,P=0.14)。治疗组骨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0%vs 62.5%,χ2=6.86,P<0.01)。治疗组平均确诊骨转移时间较对照组延迟4个月(21个月vs 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5个月vs 17±1.5个月,t=3.75,P<0.01)。[结论]早期应用双磷酸盐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可以明显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并推迟骨转移发生。 杜宝昌 刘军 王帅兵 齐秀恒 邹庆华关键词:前列腺癌 双磷酸盐 骨密度 贝伐株单抗联合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究贝伐珠单抗联合热灌注化疗用于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3 年 10 月至 2015 年10月间收治入院的晚期卵巢癌患者49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4例采用腹腔灌注紫杉醇、顺铂进行热灌注化疗,研究组2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贝伐珠单抗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检测两组腹水中 VEGF、CA125 以及HE4 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前后VEGF、CA125 以及HE4 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热灌注化疗用于晚期卵巢癌伴有腹腔积液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对于VEGF、CA125 以及HE4 水平改善效果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邹庆华 范宜锋 刘军 邢宏建关键词:晚期卵巢癌 热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