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亚岚

作品数:17 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8篇旅游
  • 4篇城市
  • 3篇文化
  • 3篇旅游城
  • 3篇旅游城市
  • 2篇大遗址
  • 2篇氮氧化物
  • 2篇遗址
  • 2篇遗址公园
  • 2篇优秀旅游城市
  • 2篇能源
  • 2篇能源消费
  • 2篇文化体验
  • 2篇旅游开发
  • 2篇旅游开发模式
  • 2篇公园
  • 2篇城镇化
  • 1篇氮氧化物排放
  • 1篇低碳
  • 1篇地级

机构

  • 14篇华侨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城...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宁波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河南财经政法...
  • 1篇江西科技师范...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6篇施亚岚
  • 5篇侯志强
  • 3篇崔胜辉
  • 2篇武克军
  • 2篇许肃
  • 2篇林剑艺
  • 2篇黄葳
  • 2篇张岳军
  • 1篇沈杨
  • 1篇王小鹏
  • 1篇焦庚英
  • 1篇叶红
  • 1篇陈金华
  • 1篇刘春雨
  • 1篇孙彩歌
  • 1篇李新虎
  • 1篇张红梅
  • 1篇吝涛
  • 1篇葛汝冰
  • 1篇胡元超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人民黄河
  • 1篇科技和产业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中国林业经济
  • 1篇葡萄酒
  • 1篇海峡论坛·海...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4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甘肃省生态环境敏感度评价被引量:7
2010年
针对甘肃省生态环境存在的潜在生态突变特征,运用突变级数法,选取自然环境、土地利用、人口压力和经济影响4类共13项指标,对2007年甘肃省14个地(州、市)生态环境敏感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人口密度、人均耕地和人口增长率是影响甘肃省生态环境敏感度的前三位因子,在自然环境仍然脆弱的基础上,人口压力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最强;②全省14个地(州、市)的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程度介于0.100~0.906,处于高度敏感以上的区域占全省的78.57%。
武克军王小鹏施亚岚王雅雯
关键词:突变级数法生态敏感度突变模型
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衰减效应——以长江经济带城市为例
2024年
基于2011年—2019年长江经济带98个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数字经济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其综合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借助核密度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对二者的时空格局特征进行刻画和识别,采用回归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贡献,综合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及其偏微分分解方法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空间衰减边界。研究表明:(1)时序特征方面,数字经济和旅游经济高质量指数都呈现上升发展趋势,城际间表现为趋同演变趋势,并伴随极化现象。(2)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同区域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数字经济对其的增长贡献基本稳定在较高水平。(3)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衰减特征,上、中游地区表现为“先负后正”的空间衰减过程,整体经济带、下游地区表现为“先正后负”的空间衰减过程,且不同区域的空间衰减边界存在差异。上述结论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
樊玲玲施亚岚焦庚英
关键词:数字经济旅游经济空间计量模型
城市酒店业的碳排放核算及低碳指标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随着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者之一,酒店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并缺乏相关的评价标准.本文建立了生命周期的酒店业碳排放核算框架和低碳指标,并以宁波市为案例城市,对其3种类型的酒店进行碳排放核算和低碳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是酒店业最大的碳排放源,占93.5%~94.1%;各类酒店的碳排放量在2013—2015年间有约8.2%~9.2%的减少;从低碳指标看,五星级酒店的单位建筑面积的碳排放最小,单位出租间天数和单位旅客的碳排放最大,而四星级酒店的单位营业额碳排放最小.优化区域电力碳排放水平和酒店的软硬件设施是减少酒店碳排放的有效措施,碳标签是有效的酒店业低碳管理的政策工具.
沈杨胡元超施亚岚张千湖张红梅崔胜辉
关键词:酒店业碳排放
海峡旅游区视角下的福建省旅游枢纽战略定位思考
对经济全球化及旅游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趋势,通过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来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是一种必然选择。由于海峡两岸的联系和交流,海峡旅游区的构想应运而生,随着大三通的实现,海峡旅游区已经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明确福建省自身的地...
侯志强施亚岚张岳军
文献传递
中国食品源氮消费环境排放及其城乡差异被引量:4
2017年
食品源氮消费是人居环境养分流动的重要环节,中国食品源氮消费产生的环境排放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在时空变化上呈现显著分异。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从中国城乡食品消费后产物不同处理过程及其对氮代谢的影响出发,模拟氮物质代谢过程,构建了一套氮素环境排放计算模型,借以研究中国近20年来城乡食品源氮消费环境排放趋势变化及其差异。研究结果发现1993—2012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食品源氮排变化轨迹迥异。同时,城乡食品源氮消费在其所造成的水体、土壤、大气环境负荷中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在水体环境负荷中,农村水体氮排占据主导地位,但城乡间差异正逐步缩小;在土壤环境负荷中,城市土壤氮排主导优势明显;2010年以前全国食品源氮消费大气环境负荷主要受农村气体氮排的影响,而2010年以后,城市大气氮排成为影响全国大气氮负荷的主导因素。引入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后发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对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源氮排起显著促进作用;而农村食品价格指数对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源环境氮排呈显著抑制作用。通过情景预测分析发现: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全国居民人均食品源氮排将以更快速度继续增长。
赵宇吝涛葛汝冰施亚岚张国钦叶红李新虎孙彩歌
关键词:城镇化城乡差异食品消费环境负荷
基于文化体验的遗址公园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文化旅游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极具挑战意义的研究课题,尤其是作为被文化深刻影响的遗址旅游领域而言,对它的研究更具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在对国内外遗址保护和开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依据大遗址保护发展理论、公园...
施亚岚
关键词:文化体验大遗址遗址公园旅游开发模式
文献传递
空间视角下城市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基于2007-2018年中国172个旅游城市面板数据,构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体系并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开展Kernel密度估计分析、收敛性分析,同时将空间因素引入经典β收敛检验,并分区域进行讨论。研究发现:1)全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增长态势且空间差异特征明显,表现为“单峰”分布特征;整体旅游全要素生产率仍具改善空间,技术效率贡献作用需进一步提升。2)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β收敛,低值区对高值区表现为“追赶效应”,且各区域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呈趋同的稳态发展;空间因素加速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效应,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差异随时间推移呈缩小趋势。3)区域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经典收敛和空间收敛异质性明显,西部、东部、中部收敛速度依次递减;空间收敛速度大于经典收敛速度,受制于区域间差异化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水平等。
樊玲玲侯志强曹咪施亚岚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Β收敛
专业学位案例开发质量、学生参与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以MTA为例
2023年
专业学位案例教学是一种注重实践、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的教学模式。本文基于 SOR 理论模型,以案例开发质量为自变量,学生参与为中介变量,教学效果为因变量,构建案例教学 效果的影响关系模型,并以旅游管理硕士(MTA)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案例开发质量包括 案例选题、案例内容、案例教学、案例正文 4 个维度。(2)案例开发质量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学生感知的案例开发质量越高,案例教学效果越好。(3)学生参与(包括行为参与与情感参与)在案例开 发质量与案例教学效果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因此,专业学位案例教学应注重案例开发质量,凸显专业学 位特色,注重知识迁移,提升学生参与度。
施亚岚
关键词:专业学位教学效果
和谐社会构建中博物馆可持续利用研究——以泉州博物馆为例
2011年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下,博物馆作为教育、激励等的社会功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共同构成社会的和谐文化。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本文以泉州博物馆为例,探讨其在管理和规划方面存在的不足,立足社会转型和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为泉州博物馆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布局提出建议,使博物馆资源充分发挥其功能。
施亚岚张岳军陈金华
关键词:博物馆可持续利用
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动态演化机理被引量:2
2021年
基于“五位一体”发展理念,以经济增长度、社会发展度、生态适宜度、文化辨识度、制度接受度为研究思路,运用熵权法对2008-2017年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空间自相关、时间权重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动态演化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区域差异明显,高水平的城市发展主要以厦门市和福州市为主,泉州市的城市发展呈现出中等水平状态,而其他城市则处于低水平的发展.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且表现为正向相关性,空间集聚类型呈高值集聚;城镇化率与城镇化发展为质量同步型,主要表现为以厦门市、福州市和泉州市为主的HH型及其他地级市的LL型.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逐年提升,表现出两极分化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地域差距明显;在局域尺度下,城镇化发展质量呈现出向高水平发展的动态过程,表现出两极-多级分化分布,区域间差距趋于分散.
刘英英刘英英刘春雨施亚岚
关键词:熵权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