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兴涛

作品数:33 被引量:208H指数:9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低丘缓坡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研究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3篇坡长
  • 11篇降雨
  • 10篇雨强
  • 9篇坡面
  • 9篇模拟降雨
  • 9篇径流
  • 8篇产沙
  • 6篇土壤
  • 5篇产流
  • 4篇坡面径流
  • 4篇侵蚀产沙
  • 4篇绵土
  • 4篇黄绵土
  • 4篇红壤
  • 3篇沙量
  • 3篇丘陵区
  • 3篇降雨条件
  • 3篇红壤丘陵
  • 3篇红壤丘陵区
  • 3篇产流产沙

机构

  • 20篇太原理工大学
  • 15篇浙江大学
  • 5篇教育部
  • 4篇浙江大学城市...
  • 4篇浙江省水利河...
  • 4篇浙江省亚热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黄河水利科学...

作者

  • 33篇付兴涛
  • 14篇张丽萍
  • 4篇叶碎高
  • 4篇吴希媛
  • 2篇张志祥
  • 2篇张永波
  • 2篇王文艳
  • 2篇钱婧
  • 2篇姚璟
  • 1篇张锐波
  • 1篇聂国辉
  • 1篇喻理飞
  • 1篇刘俏
  • 1篇王凯
  • 1篇赵雪花
  • 1篇倪含斌
  • 1篇朱晓梅
  • 1篇祁昕
  • 1篇赵聚国
  • 1篇张芳芳

传媒

  • 9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煤炭技术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水利学报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水电能源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科技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人民黄河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黑龙江水专学...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河岸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土壤持肥和固土效应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为了监测工程实施后生物措施对人工河岸的恢复效应,在浙江省选择典型河段海宁、慈溪、上虞和义乌市人工河岸采集土样,风干后进行土壤化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实施生物措施后,河岸土壤有机质都有所增加,分别为慈溪围垦河道11.716g/kg>上虞4.686g/kg>义乌2.724g/kg>慈溪平原河道1.205g/kg>海宁1.013g/kg;有效钾、全氮含量增幅不大;海宁和上虞地区全磷含量分别减少0.037g/kg,0.138g/kg;并且植物种植年限不同,土壤的持肥固土效应也不同,植物生长年限越长土壤的持肥固土效应越强。
付兴涛叶碎高赵聚国张丽萍吴希媛
关键词:生物措施土壤化学性质
浅谈煤矿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的植物配置被引量:3
2008年
煤矿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植物措施中的植物配置合理,不仅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效能,而且能够达到绿化美化环境的目的,促进煤矿资源开发与当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煤矿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植物配置的原则,并针对各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提出了植物配置方案。
陈大海刘放蒋勇付兴涛
关键词:煤矿水土保持植物
能源消耗碳排放的时空演变与预测:基于山西省夜间灯光数据被引量:15
2023年
为了研究能源消耗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并进行“碳达峰”预测,该研究以山西省为例,基于1997-2020年夜间灯光数据反演该省碳排放量,并采用引力模型与标准差椭圆模型对高碳排放区展开为期20年的时空演变分析,通过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对山西省“碳达峰”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997-2020年山西省碳排放量以5.8%的增长率呈上升趋势;太原市和大同市为高碳排放区,阳泉市为低碳排放区;太原对其周边城市碳排放产生明显引力作用,形成以其为中心的高碳排放区,碳排放重心由晋中地区向太原迁移;目前山西省煤炭产业仍然占据优势地位,但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有望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且峰值排放量为14.5亿t,研究结果将为区域社会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及碳减排机制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常建波付兴涛郑美君郝舒哲
关键词:能源革命碳排放
红壤丘陵区坡长对作物覆盖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被引量:31
2014年
坡长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随雨强的不同而变化,为解决南方红壤丘陵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该文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南方红壤丘陵区作物覆盖坡耕地上不同雨强下坡长对其土壤侵蚀的影响,并探讨了侵蚀增强的临界雨强和设置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坡长,结果表明:产沙量随坡长延长整体呈增大趋势,但存在一定的波动,二者的关系可用幂函数(决定系数>0.84)表示。坡长延长相同长度时,产沙量不呈比例增加,但每隔4 m产沙量增量有减少的趋势,且径流侵蚀产生的泥沙中主要为粒径0.002~<0.02 mm的粉粒及粒径<0.002 mm的黏粒,加剧了耕地土壤粗化,因此,可每隔4 m设置水土保持措施,有效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坡面径流侵蚀产沙量随着雨强的增大而增加,坡长越长,产沙量随雨强增加速度越快,二者呈幂函数关系(决定系数>0.76),60 mm/h是红壤丘陵区侵蚀增强的临界雨强;雨强、坡长与产沙量均呈正相关关系,且雨强对坡耕地产沙量的影响较坡长大。对不同雨强下坡长对作物覆盖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可以为南方红壤丘陵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付兴涛张丽萍
关键词:土壤降雨强度坡长
阳泉市盂县庄头村不稳定边坡稳定性分析
2015年
为了避免庄头村遭受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的危害,采用极限平衡法评价了边坡在天然状态、暴雨状态、暴雨+地震状态3种工况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暴雨状态、暴雨+地震状态下,边坡均处于不稳定状态。研究成果为庄头村不稳定边坡防治提供了依据。
张志祥祁昕张永波付兴涛
关键词:稳定性分析治理措施
降雨条件下晋西黄绵土坡面室内外径流侵蚀试验差异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前多利用室内模型试验所得土壤侵蚀模数乘以面积预测野外实地水土流失,为了探讨晋西黄绵土坡面室内外径流侵蚀差异,该研究采用室内模型模拟与野外原位模拟试验方法,分析了不同降雨与坡面面积条件下,室内与野外坡面径流模数、侵蚀模数、单宽输沙率及细沟发育差异性,结果显示: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均大于野外原位模拟试验,当野外坡面面积为室内的4倍时,径流量与侵蚀产沙量不呈4倍关系,且面积越大野外与室内侵蚀量比值越小,说明简单地用室内试验结果乘以面积预测野外实地水土流失是不合理的,且雨强对径流侵蚀的影响较面积大;相同降雨条件下室内坡面较野外坡面更易产生细沟,且发育程度大,更倾向于沟底下切,增强了室内坡面径流侵蚀力;一定雨强、坡长条件下,野外单宽输沙率在10~14 min首次出现峰值,之后趋于稳定,而室内多在4 min即出现峰值,且峰值为野外的1.58~10.40倍,说明室内模型试验单宽输沙率及其波动性大于野外,且响应时间更短。
付兴涛王奇花王锦志
关键词:降雨径流黄绵土室内外
矿区土壤污染水平分布特征与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通过对比分析吕梁某煤层气井场受污染土壤与未受污染土壤化学性质,探讨煤层气采出水对土壤污染的水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污染土壤含水率、pH值均高于未受污染土壤,含水率随剖面距漏排水体距离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平稳的趋势,pH值在水平方向上变化不明显;Na^(+)和Cl^(-)是该井场采出水污染土壤的主要离子,二者在受污染土壤中含量明显高于未受污染土壤;0~10 cm深度受污染土壤的Na^(+)、Cl^(-)含量在水平方向上数值差异很大但无明显变化规律,10~30 cm深度受污染土壤的Na^(+)、Cl^(-)呈现出靠近漏排水体处含量较高且变化明显,随剖面距漏排水体距离的增加而趋于平稳,30~70 cm深度受污染土壤的Na^(+)、Cl^(-)含量在水平方向上均呈现出随剖面距漏排水体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
陈涛王奇花付兴涛
关键词:土壤污染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汾河流域植被碳汇量估算及预测
2025年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是定量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重要指标。为了探究汾河流域植被碳汇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并预测未来30年汾河流域植被碳汇量。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气象数据,运用改进的CASA模型定量估算了汾河流域1999-2023年的植被碳汇量,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了2024-2053年汾河流域植被碳汇量。结果显示,1)植被年均NEP随时间呈明显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8.05%,其中,秋季和夏季多年平均NEP较大,分别为C 45.33 g·m^(-2)·a^(-1)和44.23 g·m^(-2)·a^(-1),而春季和冬季较小,分别为C 21.41 g·m^(-2)·a^(-1)和19.70 g·m^(-2)·a^(-1)。2)植被NEP在空间上整体分布特点为“中部低,两翼高”。植被碳汇量发生显著时空迁移,2006年高碳汇区南移至汾河流域南部,较2005年平均增长近C 100 g·m^(-2)·a^(-1)。2019-2023年高碳汇区同样向南迁移,较2018年增加C 46.05 g·m^(-2)·a^(-1)。3)未来30年汾河流域植被碳汇量将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为2.68%。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C 200 g·m^(-2)·a^(-1),2048年有望达到C 300 g·m^(-2)·a^(-1)。汾河流域目前及未来30年植被碳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为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碳减排政策制定和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宋双双秦世姣孙彭成付兴涛
关键词:CASA模型灰色GM(1,1)模型汾河流域
EUROSEM模型对晋西黄绵土坡面侵蚀过程的模拟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晋西黄绵土坡面因其土壤、降雨等条件极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本文基于不同坡长(2、3、4 m)与雨强(60、90、120 mm/h)组合方式下的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应用EUROSEM模型对坡面径流侵蚀过程及产流产沙总量进行模拟,通过对比分析模拟值与实测值,评价该模型对晋西黄绵土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的模拟效果及在该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坡长、雨强与产流产沙总量均为正相关关系,雨强对其影响较坡长大,但二者之间具有制约作用,偏相关分析显示当二者单独作用于产流产沙总量时,相关性均增大,且坡长与产流产沙总量的相关性明显较共同作用时增大;模型模拟产流率峰值出现时间与实测值稍有偏差,而模拟产沙率峰值首次出现时间较实测值提前了约5 min;当雨强大于60 mm/h,坡长由3 m延长至4 m时,产流产沙总量实测增量较2 m延长至3 m减小,而4 m坡长条件下,产流产沙总量模拟值几乎均大于实测值。总体而言,EUROSEM模型在晋西黄绵土坡面上有较好的适用性,模型对产流过程的模拟较产沙过程更为准确,产流产沙总量的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相对误差RE在许可范围之内,效率系数ME分别为0.978、0.974。
王奇花高玉凤田沉李梦瑶付兴涛
关键词:黄绵土坡长雨强产流产沙
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破坏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为确保山西省煤矿区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进行了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破坏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研究成果为煤矿区地下水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张志祥张永波付兴涛王凯师永丽
关键词:煤矿开采含水层渗透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