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真

作品数:11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艺术

主题

  • 8篇舞蹈
  • 2篇艺术
  • 2篇人类学
  • 2篇舞蹈人类学
  • 2篇方法论
  • 2篇芭蕾
  • 1篇秧歌
  • 1篇样板戏
  • 1篇仪式
  • 1篇音乐
  • 1篇音乐文本
  • 1篇原始舞蹈
  • 1篇原乡
  • 1篇越界
  • 1篇云门舞集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文化
  • 1篇政治文化视野
  • 1篇人类学家
  • 1篇人类学者

机构

  • 11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作者

  • 11篇刘晓真
  • 1篇陈小眉

传媒

  • 6篇北京舞蹈学院...
  • 3篇艺术评论
  • 2篇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舞蹈研究中的田野调查被引量:5
2013年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理论反思和实际操作经验着手,探讨舞蹈研究中田野调查的研究对象、操作流程和意义,旨在重新认识和理解作为人类行为的舞蹈,而非仅仅将其作为学科、行业、职业等制度化的对象或主体。
刘晓真
关键词:田野调查舞蹈研究文化人类学
艺术越界与不合身的“混搭”——关于《堂吉诃德》的舞台表现
2008年
这几年在时尚界“混搭”理念的指导下,年轻人的穿衣风格越发自由,甚至没了谱调。倘若搭得好,还能让人觉得别具一格,倘若以为“混搭”真的与规矩无关,那只能归于乌合之众了。
刘晓真
关键词:《堂吉诃德》舞台表现越界艺术别具一格
身体记忆与流动的礼制被引量:4
2016年
中国民间舞蹈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六十多年间,既有桑间濮上的自然传衍,也有舞台聚光灯下的华丽转身,及至成为国家庆典不可或缺的内容。民间舞蹈多重身份的转换与文化制度的建设和运行互为表里并行不悖,它在成就文化礼制的同时,也被这种制度重塑。
刘晓真
关键词:民间舞蹈礼制仪式
从田野到课堂--鼓子秧歌、二老艺人和北京舞蹈学院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以采访口述、实地考察的资料为基础,客观描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山东鼓子秧歌如何通过二老艺人——新文艺工作者进入北京舞蹈学院的课堂教学,并展现和阐释了这个过程中所碰触到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艺术问题。
刘晓真
关键词:鼓子秧歌
2008舞蹈回顾
2009年
北京的舞台一直都很热闹,它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已经习惯了这种熙熙攘攘。有人把纽约形容为文化的大码头,世界各地的演艺家们都会想着登陆那里一展身姿。但随着后奥运时代的到来,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北京会慢慢浮出,成就这个世纪的新梦想。
刘晓真
关键词:舞蹈文化中心
舞蹈人类学、方法论和中国经验(下)被引量:6
2017年
在中国经验中,化成天下的礼乐文化与舞蹈从来都是关系密切的,只不过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各自不同的时代表征。当代民间舞蹈在各种感召民族—国家意义的场合和事件中参与完成了礼制的建设。民间文艺会演、《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的编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表面是社会主义集中制的结果,其实仍然是大一统的传统观念在塑造文化,便有了化成天下流动于舞蹈身体的礼制。
刘晓真
关键词:舞蹈人类学方法论
回归政治文化视野中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被引量:1
2014年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不仅仅在于舞蹈家们对艺术本身的追求,还在于它产生的特殊年代和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本文试图回归产生这一舞剧的政治文化视野,从作者个体文化经验入手,来梳理分析20世纪60年代中国艺术家创作这一芭蕾舞剧时,外部社会环境与内部精神世界之间的关系,从而还原其历史风貌。
陈小眉刘晓真
关键词:《红色娘子军》样板戏芭蕾舞剧政治艺术
一个人类学家的视角:芭蕾是民族舞被引量:9
2016年
这是一篇发表于1970年的文章,但直到21世纪之后的十多年里,仍被反复转载收录在美国舞蹈人类学的诸多论文集中,也是此专业研究方向的重点必读材料。在先声夺人的题目下,作者没有就芭蕾谈芭蕾,而是用大量篇幅追溯人类学和舞蹈学对于舞蹈的认识分歧,并厘清概念和观念,以西方第一人称的口吻从本质上展开自我批判,使读者能够意识到知识系统内谬误观念的传衍。针对舞蹈人类学在中国的舞蹈理论研究中方兴未艾的局面,我们在借鉴文化人类学方法论做舞蹈研究的时候,如何用批判性思维来解读文献材料,如何避免调查材料成为理论注脚,如何以人类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既往的舞蹈理论及其背后的观念,同时与中国的舞蹈理论研究互文观照,这篇文章都能给出很深的启发。西方舞蹈学者在对原始舞蹈和民族舞蹈的概念理解中带有欧洲中心主义的观念,导致在对研究对象的阐述和分析中有很多谬误,也影响了舞蹈学者看待舞蹈世界的眼光和判断。这篇文章就是想为沟通搭桥。本文的目的就是矫正观念,重新审视舞蹈,从文化内部的逻辑推理,得出"芭蕾是民族舞"这样的结论。
凯阿里伊诺霍牟库刘晓真
关键词:人类学者原始舞蹈民族舞蹈
舞蹈人类学、方法论和中国经验(上)被引量:7
2016年
舞蹈人类学并非一个独立的学科,也并非舞蹈研究和文化人类学简单的嫁接,二者在研究理路上恰好有相似相近的方向,最终有了交叉相会的地方。舞蹈人类学没有严密的学说体系和流派,没有特有的范畴和标准,而是将边界落在具体的个案研究、专业经验和对其他学科的借鉴总结中;作为方法论的文化人类学在被应用于舞蹈研究时,并非中立的,其背后有意识形态的立场;在中国舞蹈的经验内外,有许多地方值得剥离开来重新审视和反思其中的理论实践。
刘晓真
关键词:舞蹈人类学方法论
“云门”何处是原乡——小议林怀民和他的“云门舞集”被引量:2
2007年
当林怀民和“云门舞集”(后简称“云门”)成为舞蹈世界的经典、华人社会的骄傲的时候,对其的书写就愈发像当年汉儒的经注,陡生出许多延伸的意义。然而,正是借助那许多的延伸,我们追问“云门”,也追问舞蹈以及自己。
刘晓真
关键词:云门舞集林怀民华人社会舞蹈追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