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光能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铁路
  • 3篇隧道
  • 2篇特大桥
  • 2篇南盘江特大桥
  • 2篇边坡
  • 2篇大桥
  • 1篇地层
  • 1篇地基
  • 1篇地基承载
  • 1篇地基承载力
  • 1篇地球物理
  • 1篇玄武岩
  • 1篇岩体
  • 1篇涌突水
  • 1篇油气
  • 1篇油气构造
  • 1篇载力
  • 1篇软土
  • 1篇生油
  • 1篇水化学

机构

  • 7篇中铁二院工程...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四川建筑职业...

作者

  • 7篇王光能
  • 3篇王科
  • 3篇宋章
  • 2篇唐伟华
  • 1篇陈旭
  • 1篇常兴旺
  • 1篇杜宇本
  • 1篇苏培东
  • 1篇陈婉琳
  • 1篇刘云鹏
  • 1篇崔建宏
  • 1篇王振友

传媒

  • 3篇铁道工程学报
  • 1篇现代隧道技术
  • 1篇四川建材
  • 1篇铁道标准设计
  • 1篇高速铁路技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路堑边坡滑坡成因机制浅析及防治对策被引量:21
2015年
研究目的:针对云桂铁路大菠萝黑路堑边坡滑坡,在现场地质调绘、钻探、物探及工程测试等综合勘探的基础上,从工程地质环境、采空区影响、降水及施工影响等几方面对该滑坡的成因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防治对策,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研究结论:(1)路堑工程边坡滑坡的产生主要受地层岩性及采空区的影响,特殊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砂岩、泥岩等膨胀岩,成岩作用差,力学强度低,受人为洞采影响形成扰动圈进一步降低了该区域地层的力学强度;(2)现场岩土体力学参数较施工图指标降低较多,岩体下滑力大于抗滑桩的抗滑力,造成第一排桩倾覆变形,第一级边坡滑动后,使第二排桩锚固段减小,致使第二排桩倾斜变形,最终形成工程边坡滑坡;(3)该工程边坡滑坡的破坏形式,下部表现为推移式破坏,而上部呈现为拉裂式破坏;(4)对该工程滑坡的整治,应在滑坡体上部清方减载的基础上根据力学指标合理布设抗滑桩,并辅以地表水及地下水的疏排措施的综合方案;(5)本研究结论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铁路及公路工程深路堑地段的勘察和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宋章王科崔建宏王光能
关键词:滑坡采空区
老石山隧道瓦斯特征及分区预测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研究目的:在研究区既有勘察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老石山隧道地质背景的调查分析,结合已有瓦斯溢出点的特征观察、瓦斯浓度测试以及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研究老石山隧道瓦斯的来源、运移模式、分布特征和储集性质,并对隧道中瓦斯情况进行分段预测,为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该隧道出口为背斜构造,是油气有利运移指向区和聚集区,应特别引起重视;(2)隧道穿越多套生油气地层,且下伏也有多套生油层和储集层,虽然部分生油气地层直接暴露地表,储集性能也较差,但不排除局部有残余油气富集可能;(3)施工中发现的瓦斯来源为深部志留系和寒武系地层中天然气沿龙泉寺张扭断裂带向上运移至隧道溢出,断裂发育地段为天然气向上运移的主要通道,应制定相应措施;(4)根据地层分布、构造特征、生油层系、油气来源形成综合分析,确定隧道瓦斯级别。
常兴旺王光能刘云鹏
关键词:隧道瓦斯
云桂铁路老石山隧道浅层天然气成因模式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云桂铁路老石山隧道在穿越非煤层系地层施工时,发生了天然气溢出及燃烧现象。文章针对该隧道病害形成原因及天然气来源,对天然气的成因模式进行了研究;在收集区域油气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从生油气层、油气储层和油气层构造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隧道出口的背斜构造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和逸散浸染带,隧道下伏的多套生油气地层均存在一定的生油气能力,油气有通过断裂构造向上运移至浅部富集的可能性;结合隧道开挖前后天然气浓度检测结果分析表明,浅层天然气主要来源于隧道底板下深部岩层,而隧道洞身岩层可能已受油气浸染,在个别地段有富集的可能;最后通过对天然气分布特征及形成模式的分析研究得出,老石山隧道浅层天然气的成因模式,即气体来源于深部志留系和寒武系筇竹寺组的页岩天然气,沿龙泉寺断裂带向上运移至隧道溢出。
王光能苏培东杜宇本陈婉琳
关键词:浅层天然气含油气构造
全工程地质方法在荷兰高速公路施工和拓建中的应用
2014年
在荷兰西部软土地区,高速公路现场勘察方法当前更应该被描述为一种"工程方法"而非"工程地质学方法"。关于软土层上修筑线性基础设施这一突出问题,荷兰现场调查方法给出了精确的评价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实用方法。该方法综合利用1∶50000地层层序地表模型、地质和岩土存档数据、机载激光表面高度数据、野外调查、低成本地电和电磁数据,将地表分解为地貌单元、变形、成分、类型,并强调非均质性,从而建立概念模型。根据地形地貌图、地表高程和地球物理特征,对地基非均质体分类。利用静力触探试验(CPTs)绘制典型非均质体的极限集合。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和测高特征与参考集的对比,可以得到非均质体的完整轮廓。在一份相关论文中,这种新方法在荷兰西部潮汐沉积地区高速公路扩建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王光能
关键词:软土高速公路地球物理
云桂铁路南盘江特大桥综合勘察及分析评价被引量:3
2016年
云桂铁路南盘江特大桥为主跨416 m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是云桂铁路控制性重点工程之一。桥址处于高山峡谷区,边坡岩体具有风化层和卸荷带同时共存的双层地质结构,断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危岩落石、顺层等不良地质发育。根据云桂南盘江特大桥的地质环境,结合桥梁基础的受力特点,采取了地质调绘、钻探、工程物探、平硐勘探及现场平板载荷试验和室内试验等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开展了边坡稳定性专题研究、重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查明了桥址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等工程地质条件及边坡岩体结构特征、风化层及卸荷带深度、地基承载力及场地稳定性等。勘察方法适宜,成果资料准确,为特大桥的选址、桥式桥跨的确定、拱座基础设置及设计计算分析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地质资料。
宋章唐伟华王光能王振友
关键词:地基承载力岸坡稳定性
云桂线新莲隧道涌突水成因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研究目的:涌突水是隧道施工中比较常见的工程灾害,隧道涌突水不仅影响施工掘进,而且会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对涌突水成因进行分析既是隧道涌突水防治的重点难点,也是解决涌突水问题引起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云桂铁路新莲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地下水水化学数值分析,研究该隧道的涌突水成因。研究结论:(1)新莲隧道出水段为松茂向斜玄武岩夹凝灰岩段,水源主要为深层裂隙水;由于向斜核部玄武岩节理裂隙发育,接受表层降雨入渗补给和岩溶水渗流补给后,在向斜核部区存储富集;(2)隧道各出水点水和区域泉水的径流路径相似,都位于松茂向斜玄武岩和凝灰岩地层内,隧道内长时间排水将破坏区域内原有的水循环系统;(3)本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隧道施工工法及堵、排等措施安排,并对类似玄武岩富水构造涌突水危险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可进一步用于隧道周边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以及后期水环境恢复方案的确定。
陈旭王光能王科
关键词:隧道涌突水玄武岩向斜构造水化学
云桂高速铁路南盘江特大桥5号拱座边坡岩体卸荷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云桂高速铁路南盘江特大桥为主跨416 m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为云桂高速铁路的控制性工程之一。通过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及平硐勘探等方法和手段,查明特大桥5号拱座边坡岩体的卸荷性状,并在现场平板静力载荷试验的基础上,确定5号拱座基础的承载力,为特大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参数。分析表明:南盘江特大桥5号拱座边坡岩体强卸荷带水平发育深度18~25 m,弱卸荷带水平发育深度26~43 m。边坡岩体具有卸荷带与风化带同时共存的双层地质结构特征。边坡岩体卸荷带发育的深度与边坡形态相关,且受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影响严重。根据现场平板静力载荷试验及相关规范,确定5号拱座基础其基本承载力σ0处于742~867 k Pa。
宋章王科王光能唐伟华
关键词:平硐卸荷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