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腾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遥感
  • 2篇气候谈判
  • 1篇岛国
  • 1篇地球
  • 1篇遥感反演
  • 1篇遥感分析
  • 1篇有机碳
  • 1篇宇航员
  • 1篇生物作用
  • 1篇太平洋岛国
  • 1篇碳库
  • 1篇特征参数
  • 1篇年际
  • 1篇年际变化
  • 1篇排放清单
  • 1篇栖息
  • 1篇栖息地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变化框架...

机构

  • 5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河海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5篇李腾
  • 4篇白雁
  • 3篇潘德炉
  • 2篇何贤强
  • 2篇龚芳
  • 1篇朱乾坤
  • 1篇张琳
  • 1篇崔万松
  • 1篇胡子峰

传媒

  • 4篇海洋学研究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7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气候谈判与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2012年
0引言 随着大气温室气体的增加,气候变暖引起的全球极端天气事件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经济的发展。据政府间气候变化联合委员会(IPCC)2007年报告,气候变暖将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粮食减产、水资源减缺,以及传染病增加等严重后果。为此,联合国于1990年专门成立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FCCC),先后举行了多次政府间气候谈判,期望达成联合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系列协议,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卫地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潘德炉李腾白雁
关键词:气候谈判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
基于时序特征参数的南极磷虾栖息地适宜性模型及长时序变化分析——以宇航员海与迪尔维尔海为例
2024年
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是维持南大洋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物种,是南大洋的重点保护与限制捕捞对象。在气候变化对南大洋生态环境持续显著影响的背景下,亟需了解南极磷虾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及其栖息地适宜性。本文基于南极磷虾出现记录及长时序遥感与再分析数据,利用藻华物候与海冰消长的时序特征参数及相关环境参数,构建了宇航员海与迪尔维尔海南极磷虾栖息地适宜性的最大熵模型(Maxent)。研究发现,相较于常规单一时刻环境参数,时序特征参数更适合用于南极磷虾栖息地适宜性评估。基于Maxent模型,反演了两个典型海域超过20年的南极磷虾出现时间和频率变化序列,并通过分析多个环境参数的年际变化趋势进行机制解释。南极磷虾出现时的环境参数显示,宇航员海整体叶绿素质量浓度低于迪尔维尔海,无冰期更短,温度更低,南极磷虾出现时间更晚,且主要由沿岸区域的南极磷虾幼体与年轻个体构成。在1997-2019年,宇航员海沿岸区域磷虾出现时间逐渐提前,出现总天数逐年增多,主要是由于沿岸区域藻华起始时间提前,同时叶绿素质量浓度增加也为南极磷虾幼体提供了更充足的食物来源。迪尔维尔海受海水增温、无冰期缩短、叶绿素质量浓度降低等环境变化趋势的影响,该区域磷虾成熟个体或向更适宜环境迁移,南极磷虾每年出现总天数下降。在模型构建基础上,本研究首次获得了宇航员海与迪尔维尔海的南极磷虾长时序分布数据,可为了解气候变化对南大洋生物的影响、南大洋保护区规划与渔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谭亦杨白雁白雁郑芯瑜李腾张异凡
关键词:南极磷虾卫星遥感最大熵模型
南太平洋典型岛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对汤加火山爆发的响应
2023年
南太平洋岛国大多四面环海且国土面积狭小,多为生态环境脆弱区。基于此,本文利用多源卫星数据,对瑙鲁、帕劳、图瓦卢、马绍尔群岛四国的海洋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结果的回溯,分析了其时空变化,并对比分析了汤加火山爆发前后,各国生态环境是否发生显著变化。结果显示:1)在气候态时空分布上,南太平洋岛屿国家周边海域海表温度和透明度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叶绿素和净初级生产力则随离岸距离增加快速下降;2)升温、酸化和海平面升高是四个岛屿国家周边海域面临的共同问题;3)汤加火山的爆发对于南太平洋四岛国的沿岸悬浮物质量浓度、海表温度等无明显影响;4)火山爆发前半个月海岛地表温度以及周边海域悬浮物质量浓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对利用遥感手段进行灾害预警预报具有启示作用。
龚芳朱伯仲李腾李腾李鸿喆何贤强张清
关键词:海洋生态环境南太平洋岛国
南海北部表层颗粒有机碳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遥感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海洋颗粒有机碳(POC)是海洋固碳的一个关键参数。为了研究南海北部陆架及海盆表层POC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趋势,本文利用2009-2011年4个季节的实测数据,对NASA发布的MODIS/AQUA卫星月平均POC遥感产品,进行了验证和校正;并利用校正后的遥感数据分析了2003-2014年POC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发现POC遥感产品与南海北部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72),但存在系统性偏高,需利用实测数据对遥感数据进行区域性校正。分析校正后的遥感数据发现,南海北部陆架POC浓度较高,平均为(33.34±8.02)mg/m3;吕宋海峡西南海域浓度较低,平均为(29.25±6.20)mg/m3;中央海盆区浓度最低,平均为(27.02±4.84)mg/m3。春夏季POC浓度较低,最低值一般出现在5月,冬季(12月至翌年1月)POC浓度达到最高。利用2003-2014年的长时间序列遥感叶绿素(Chl a)和海表温度(SST)、混合层深度(MLD)模式数据,以及实测数据对南海北部POC浓度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POC与Chl a在秋冬呈现较好的相关关系(R2=0.51),但在春夏季较离散,表明秋冬季生物作用对POC影响较大。2003-2014年期间,POC与Chl a、MLD及SST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但并没有显著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崔万松潘德炉白雁何贤强朱乾坤胡子峰李腾龚芳张琳
关键词:南海北部颗粒有机碳生物作用遥感反演
海洋:地球最巨大的碳库被引量:12
2012年
0引言 进入21世纪,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天气频发对人们生活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影响,自1990年起已经召开了多次政府间气候谈判大会。随着又一次国际气候会议在德班的召开,气候问题再次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作为气候谈判的主体,
潘德炉李腾白雁
关键词:碳库地球气候变化气候谈判气候问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