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成都地区三带喙库蚊乙脑病毒带毒率调查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带毒率,为乙脑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快速检测三带喙库蚊携带乙脑病毒的情况。结果采集三带喙库蚊雌蚊10 656只,分为219份,检测出7份乙脑病毒阳性核酸样品,阳性检出率3.2%,自然蚊体带毒率0.065%。结论成都地区三带喙库蚊种群携带乙脑病毒,应加强蚊密度及相关带毒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提出蚊类防制对策。
- 田汶佳邓良利李鹏张伟刘竹马林
- 关键词:三带喙库蚊乙脑病毒实时荧光RT-PCR带毒率
- 成都市民营医疗机构手卫生现状调查与对策探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调查成都市目前民营医疗机构手卫生现状,探讨如何提高民营医疗机构手卫生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现场查看的形式,对成都市不同圈层分布的民营医疗机构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民营医疗机构中诊所占71.6%。洗手设施以手触式水龙头为主(66.4%)。24.2%诊所未配备水龙头。有27.0%的诊所、23.8%的门诊部和53.3%的医院未配备干手设施。洗手液均以固体肥皂为主(64.0%)。采取肥皂干式保存的比例为诊所49.4%、门诊部58.8%和医院33.3%。有66.7%门诊部和61.8%的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好。诊所和门诊部分别有35.4%和75%未参加过院外手卫生知识培训,有75%的门诊部和35.4%诊所医务人员未参加过手卫生知识培训。医院则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各类培训。结论此次调查的民营医疗机构手卫生现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手卫生设施不完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手卫生知识欠缺,应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加大医务人员尤其是诊所的院感知识培训力度,强化规章制度执行力,加强监管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成都市民营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 安寒刘竹邓小华邓良利王莉陈怀毅朱万任李鹏张伟
- 关键词:医院感染民营医疗机构手卫生
- 实时荧光RT-PCR法快速检测三带喙库蚊中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从四川省成都地区采集三带喙库蚊样品,快速检测蚊虫中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并确定JEV基因型别。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蚊体内的JEV。利用一步法RT-PCR试剂盒扩增阳性样品Pr M区段特异性核苷酸序列,测序后应用Clustal X1.83和Mega 5.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进行基因分型和同源性分析。结果 2012年采集三带喙库蚊雌蚊10 656只,分为219份,检测出7份JEV阳性核酸样品,阳性率为3.2%。扩增Pr M区域特异性核苷酸序列674 bp,经鉴定均为基因Ⅰ型。与国内外部分GⅠ型的相关序列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1.5%~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4.9%~100%,其中与四川省SC09-X08株同源性最高。结论实时荧光RT-PCR法能快速检测三带喙库蚊中的JEV,成都地区存在基因Ⅰ型JEV流行。
- 田汶佳邓良利李鹏张伟刘竹马林
- 关键词:三带喙库蚊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实时荧光RT-PCR基因分型同源性分析
- 实时荧光RT-PCR方法快速检测三带喙库蚊携带乙脑病毒
- 目的 从成都地区采集三带喙库蚊样品,快速检测其携带的乙型脑炎病毒(JEV),获得阳性检出率,并确定JEV基因型别.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快速检测蚊体内携带乙脑病毒的情况.利用一步法RT-PCR试剂盒扩增阳性样...
- 田汶佳邓良利李鹏张伟刘竹马林
- 关键词:三带喙库蚊乙脑病毒实时荧光RT-PCR基因分型同源性分析
- 2016年成都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分析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掌握成都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的季节性消长规律,为登革热媒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3—11月的每月中旬对监测点进行现场监测,采用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布雷图指数(BI)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白纹伊蚊成蚊密度。结果 2016年成都市除3月外,每月均监测到白纹伊蚊幼虫,季节性消长明显,呈单峰型,峰值在7月(CI=7.10、HI=7.04、BI=9.46),叮咬指数为5.93只/(人·h)。结论成都市白纹伊蚊分布广泛,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流行的潜在危险,应加强密度监测和环境综合治理,并开展健康教育等工作,预防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暴发流行。
- 张伟刘竹邓良利田汶佳魏文娟何建邯肖霖李鹏
- 关键词:白纹伊蚊
- 2021—2023年成都市孕妇碘营养状况调查
- 2024年
- 目的了解成都市孕妇碘营养状况,为指导孕妇科学补碘、调整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21—2023年在成都市23个区(市)县,每个区(市)县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每个片区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20名孕妇。收集基本信息并采集孕妇尿样和家中食用盐样,采用滴定法测定盐碘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含量。应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21—2023年成都市共监测6920名孕妇,平均年龄29岁。共检测尿样6920份,尿碘中位数164.5μg/L。共采集6920份盐样,盐碘中位数27.30 mg/kg,碘盐覆盖率为98.09%(6788/6920),碘盐合格率为96.97%(6582/6788),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5.12%(6582/6920)。不同年份、地区间尿碘频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98,P<0.001;χ^(2)=1208.972,P<0.001),不同孕期、年龄间尿碘频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72,P=0.063;χ^(2)=7.807,P=0.253);双流区、崇州市、天府新区、高新区连续3年尿碘中位数均<150μg/L。结论成都市孕妇总体处于碘适宜水平,但部分孕妇仍存在碘缺乏风险,需重点关注。应加强孕妇碘缺乏病监测和健康教育,并对碘缺乏孕妇予以补碘干预和指导。
- 蒋晓娟郑红谭开科李鹏
- 关键词:孕妇尿碘盐碘
- 成都市白纹伊蚊抗药性现状调查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了解成都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提出预防蚊虫产生抗药性的科学对策。方法在成都市城区5个区域(分别位于东、南、西、北、中位置)及郊县金堂县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WHO生物测试法进行抗性测定。结果成都市主城区及金堂县白纹伊蚊对敌敌畏抗性倍数分别为1.77和2.16,主城区呈敏感性,而金堂县已产生低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双硫磷抗性倍数分别为8.05、8.26、3.36和8.90、6.67、6.18,均已产生低抗性;对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6.24和10.69,均已产生中等抗性。结论应继续加强对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预防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 张伟邓良利刘竹田汶佳何建邯李鹏
- 关键词:白纹伊蚊杀虫剂抗性
- 成都市老旧小区及公园白纹伊蚊监测与药物防制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了解成都市老旧小区及公园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探讨白纹伊蚊的药物防制效果。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成蚊叮咬指数调查白纹伊蚊密度,采用成蚊的密度下降率评估灭效。结果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BI)为18.90,容器指数(Container index,CI)为23.70,成蚊叮咬指数为12.98只/(人·h),居民区BI、CI及成蚊叮咬指数均高于公园绿化带。白纹伊蚊BI值和CI值在6~9月呈现高峰,成蚊在8月达到峰值。白纹伊蚊幼虫CI值在废旧轮胎达100.00,在闲置容器(碗、瓶、缸、罐),贮水池、缸、盆分别为38.78和35.03。居民区和公园均采用10%高效氯氟氰微胶囊悬浮剂(1:100稀释)滞留喷洒,10 d后灭效为90.5%。结论成都市老旧小区及公园白纹伊蚊密度较高,应进一步采取孳生地治理等防制措施。采用高效氯氟氰微胶囊悬浮剂滞留喷洒对于园区内白纹伊蚊防制具有较好的持效性。
- 刘竹邓良利张伟田汶佳何建邯廖骏肖霖李鹏
- 关键词:白纹伊蚊防制
- 成都市致倦库蚊对3种常见杀虫剂的抗性研究
- 2017年
- 目的了解成都市致倦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浸渍法。结果成都市致倦库蚊对氯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抗性,抗性系数分别为9.5和2.5;对DDVP抗性系数为1.1,属于敏感种群。结论蚊虫抗性的产生是其长期接触杀虫剂的必然结果,抗性的发展程度与杀虫剂的使用频率密切相关,停用杀虫剂后,蚊虫敏感性会逐渐恢复。
- 李鹏田汶佳张伟邓良利肖霖
- 关键词:致倦库蚊杀虫剂浸渍法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