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一凡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岩石
  • 2篇岩石磁学
  • 2篇磁学特征
  • 1篇新生代
  • 1篇岩石磁学特征
  • 1篇天山北麓
  • 1篇气候意义
  • 1篇晚更新世
  • 1篇晚新生代
  • 1篇阶地
  • 1篇环境意义
  • 1篇黄土
  • 1篇更新世
  • 1篇古环境
  • 1篇古环境意义
  • 1篇古气候
  • 1篇古气候意义
  • 1篇干旱
  • 1篇干旱化
  • 1篇北麓

机构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2篇吕红华
  • 2篇郑祥民
  • 2篇程璐
  • 2篇陈一凡
  • 2篇王振
  • 1篇赵俊香
  • 1篇王辉

传媒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新疆柴窝堡盆地南缘晚新生代陆源沉积物岩石磁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亚洲内陆晚新生代干旱化历史及其驱动机制是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选择天山北麓柴窝堡盆地南缘乌鲁木齐河剖面为研究对象,基于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建立的时间标尺,分析了该剖面碎屑沉积物岩石磁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一步探讨了柴窝堡盆地晚新生代古气候特征。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约束乌鲁木齐河剖面底界年龄为~6.8 Ma,顶界年龄为~3.3 Ma。详细的岩石磁学测量及漫反射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剖面沉积物中磁性矿物主要包括磁铁矿、赤铁矿等,磁学参数X_(lf)、X_(ARM)、SIRM、S_(-100m T)、S_(-300m T)、X_(ARM)/SIRM等在~6.3 Ma、~5.2 Ma存在明显变化,揭示磁性矿物粒度、含量等存在相应变化,如在"6.3 Ma前后,磁性矿物颗粒逐渐变粗、含量降低;在"5.2 Ma前后,磁性矿物颗粒逐渐变细后趋于稳定、含量逐渐增多。基于稀土元素分析、沉积粒度与磁学参数相关性分析,认为沉积物源与沉积物粒度不是导致乌鲁木齐河剖面磁学性质变化的主要因素,自~6.8Ma以来逐步干旱化的气候条件可能是导致该剖面磁学特征变化的重要原因。基于漫反射光谱分析得到的红度与亮度数据结果也揭示了同样的古气候特征。
王振邱思静陈一凡程璐吕红华郑祥民
关键词:岩石磁学干旱化晚新生代天山北麓
天山北麓乌鲁木齐河阶地晚更新世黄土磁学特征及古气候意义被引量:16
2016年
天山地区黄土磁学特征及古气候意义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天山北麓乌鲁木齐河T7阶地上覆黄土为研究对象,基于光释光测年建立的时间标尺,通过岩石磁学、沉积学与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分析,探讨该地区晚更新世古气候特征。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天山北麓乌鲁木齐河T7阶地上覆黄土底界6.8m处的年龄为约41ka,顶部年龄为约14ka;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该时期黄土物源可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黄土沉积粒度与岩石磁学参数分析结果显示,黄土磁化率、磁颗粒参数(χARM/χlf和χARM/SIRM)等磁学参数与砂粒组分(〉63μm)、中值粒径等粒度参数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研究区晚更新世黄土磁学性质主要受沉积粒度的控制,符合西北地区黄土磁学增强机制的风动力模式;黄土砂粒组分的变化揭示约41~14ka期间,研究区晚更新世气候呈逐渐干旱化的趋势,但具有不稳定的特点。
邱思静陈一凡王振程璐赵俊香王辉吕红华郑祥民
关键词:黄土岩石磁学古气候晚更新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