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常娟

作品数:13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颅内
  • 4篇超声
  • 4篇出血
  • 3篇新生儿
  • 3篇血流
  • 3篇颅内出血
  • 3篇内出血
  • 2篇动脉
  • 2篇新生儿颅内出...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中动脉
  • 2篇神经外科
  • 2篇剖宫产
  • 2篇瘢痕
  • 2篇外科
  • 2篇颅脑
  • 2篇颅脑超声
  • 2篇脑超声

机构

  • 12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12篇王常娟
  • 7篇胡洋洋
  • 5篇郝文斌
  • 3篇王佳旭
  • 2篇陈书英
  • 2篇翟江
  • 1篇李志强
  • 1篇王琳冬
  • 1篇张龙
  • 1篇鲁蓓
  • 1篇常畅
  • 1篇苟秉林
  • 1篇杜静静
  • 1篇杨庆华

传媒

  • 5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5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容积超声联合TSP-1、PAF对新生儿颅内动脉出血的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三维容积超声联合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新生儿颅内动脉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疑似颅内动脉出血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确诊为颅内动脉出血的90例新生儿为研究组,颅内动脉未出血的68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分析2组新生儿三维容积超声参数及TSP-1、PAF表达水平,探讨三维容积超声参数与TSP-1、PAF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儿三维容积超声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TSP-1、PAF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研究组Ⅰ~Ⅱ期患儿相比,Ⅲ~Ⅳ期患儿Vs、Vd、RI参数值升高(P<0.05),TSP-1、PAF表达水平降低(P<0.05)。Vs、Vd、RI参数值与不同病情分期呈正相关(P<0.05),TSP-1、PAF表达水平与不同病情分期呈负相关(P<0.05);Vs、Vd、RI参数值与TSP-1、PAF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联合检测对新生儿颅内动脉出血诊断价值高于单项诊断(P<0.05)。结论三维容积超声联合TSP-1、PAF对新生儿颅内动脉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三维容积超声参数值与TSP-1、PAF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王常娟胡洋洋王腾飞郝文斌
关键词:血小板反应蛋白-1
绒毛膜羊膜炎与小于34周早产儿宫内感染性肺炎关系的研究
2022年
分析与总结绒毛膜羊膜炎的存在,跟早产儿发生宫内感染性肺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产科在2021.05-2022.05月期间诊治的宫内感染性肺炎早产儿89例。然后从绒毛膜羊膜炎病情出发,划分成Ⅰ、Ⅱ、Ⅲ级组以及早、中、晚期组。比较所有患儿在各项病理指标上存在的不同之处,评估双方存在的联系。结果 各分组方式的患儿在撤机后吸氧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其他包括呼吸窘迫评分、危重评分、通气时间等指标之间的对比,均P<0.05;各分组方式的患儿在入院后1h 的最高吸氧浓度、WBC、PCT水平之间的对比,均P<0.05;而入院后1h血气中PO2、PCO2、CRP水平之间的对比,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亲存在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儿(孕龄<34周)出现宫内感染性肺炎之间存在直接联系,而且母体病情的分级和分期情况,对于早产儿患病的严重程度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分级和分期越大,早产儿的病情越严重。
郝文斌王常娟任艳红付晓康
关键词:绒毛膜羊膜炎
床旁颅脑超声评估新生儿颅内出血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的临床价值
2025年
目的 探讨床旁颅脑超声检查监测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 of newborn, ICH)脑血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颅内出血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以MRI为诊断“金标准”,按病情程度Papile分级Ⅰ级73例、Ⅱ级42例、Ⅲ级27例、Ⅳ级18例。患儿入院(出生)后1、3、7 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不同Papile分级ICH患儿大脑中动脉(MAC)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血流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结果 随日龄增加,各Papile分级ICH患儿Vs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P<0.05),在出生后1、3、7 d, ICH Ⅰ级患儿Vs高于Ⅲ、Ⅳ级患儿,ICH Ⅱ级患儿Vs高于Ⅰ、Ⅲ、Ⅳ级患儿(P<0.05)。出生后1 d, ICH Ⅰ、Ⅱ级患儿Vd高于Ⅲ、Ⅳ级患儿(P<0.05);出生后1、3、7 d, ICH Ⅱ级患儿Vd高于Ⅰ、Ⅲ、Ⅳ级患儿(P<0.05)。不同Papile分级ICH患儿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H患儿早期行床旁颅脑超声监测MAC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可有效评估患儿的病情程度,方便快捷,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积极参考,辅助评估预后。
王常娟胡洋洋宋仪昕郝文斌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颅脑超声核磁共振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
冻干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改良横切口皮肤美容缝合法对剖宫产切口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1
2017年
腹式横切口是产科常用的剖宫产术式,既往剖宫产术后常用腹带保护伤口,以达到加压止血的目的,但有研究发现,腹带的使用可引起术后腹胀、切口脂肪液化、假愈合,甚至裂开,感染后瘢痕组织增生明显,不利于产后的恢复[1]。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完善,
孟莉莉王晓蕾王佳旭王常娟陈书英
关键词:横切口剖宫产切口剖宫产术式瘢痕形成剖宫产分娩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对小乳癌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Fine-Flow)对小乳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180例疑似小乳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二维超声联合CDU检查,观察组采用CDU联合UE、Fine-Flow检查,统计术后病理结果,比较2组的乳腺结节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组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对照组恶性乳腺结节77例、良性乳腺结节13例;观察组恶性乳腺结节75例,良性乳腺结节15例。观察组的乳腺结节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误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乳腺结节漏诊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96.0%(72/75)比87.0%(67/77)、81.2%(13/16)比47.4%(9/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6.7%(13/15)比69.2%(9/13)、97.3%(72/74)比94.4%(67/71)](均P>0.05)。结论CDU联合UE及Fine-Flow对小乳癌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孙小明翟江贾贤达杨庆华鲁蓓田雪赵海慧宋岩王常娟武艳娇
关键词:小乳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对早产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对早产儿颅内出血(IVH)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64例有脑损伤危险因素早产儿,超声监测其MCA血流速度,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根据Paiple分级法将IVH分为Ⅰ~Ⅳ级,比较不同分级早产儿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以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颅脑超声检查对早产儿IVH的诊断价值,计算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评估颅脑超声对早产儿IVH的诊断效能。结果164例有脑损伤危险因素早产儿中,经颅脑超声检出IVH 132例,其中包括脑室出血95例(71.97%),硬脑膜下出血9例(6.82%),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8.33%),小脑出血17例(12.88%)。不同IVH分级早产儿的Vs、Vd、Vm、PI、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Vs、Vd、Vm随IVH分级的增大而呈递减趋势,PI、RI随IVH分级的增大而呈递增趋势。164例有脑损伤危险因素早产儿中,经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IVH 141例;颅脑超声检查对早产儿IVH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89.63%(147/164)、91.49%(129/141)、78.26%(18/23)。164例有脑损伤危险因素早产儿中,颅脑超声检查诊断早产儿IVH显效116例(70.73%),有效40例(24.39%),无效8例(4.88%),总有效率为95.12%。结论超声监测MCA血流速度可为早产儿IVH的诊断提供依据,有助于评估脑出血程度,诊断价值高,应用效果好,值得推广。
王常娟胡洋洋郝文斌张鑫王佳旭翟江高静贾贤达张珊武艳娇
关键词:颅内出血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尼莫地平联合微创穿刺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微创穿刺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8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3)。2组患者均给予微创穿刺清除术,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尼莫地平治疗1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治疗后2组患者头痛、头晕、感染、再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血清NSE、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血清NSE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和血清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Vm、PI、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Vm、PI显著高于治疗前,RI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m、PI显著高于对照组,R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5%(4/53)、9.09%(5/5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
胡洋洋王常娟杜静静苟秉林张龙刘扬王腾飞
关键词:尼莫地平微创穿刺清除术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
改良缝合方式对剖宫产后产妇皮肤愈合、瘢痕愈合及满意率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改良缝合方式对剖宫产后产妇皮肤愈合、瘢痕愈合及满意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产妇2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43)和对照组(n=101)。观察组给予改良缝合方式缝合皮肤,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缝合皮肤,观察2组术后切口VAS评分、缝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和1个月时VAS评分分别为(1.15±0.43)分和(0.07±0.0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51)分、(0.13±0.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缝合时间分别为(5.12±0.95)min、(7.28±0.83)min,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2.80%,对照组为9.9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舒适度和瘢痕满意率分别为94.41%和95.10%,而对照组分别为83.17%和87.1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90 d和180 d瘢痕平均厚度分别为(2.14±0.32)mm和(3.08±1.02)mm,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10±0.48)mm和(5.22±1.10)mm(P<0.05)。结论剖宫产后行改良缝合方式缝合皮肤,具有缝合时间短、切口愈合不良反应少、产妇满意率高等优点。
孟莉莉王晓蕾王佳旭王常娟陈书英
关键词:伤口愈合瘢痕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和Caprini量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VTE风险识别与预测分析
2025年
目的 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神经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过采样技术对数据进行平衡,应用Boruta算法进行关键特征变量筛选,然后利用AdaBoost、GBDT、LightGBM、SVM四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预测模型,并利用准确率、精确度、召回率、F1分数进行模型性能评估,综合对比四个模型的性能,选取最佳模型,并进行模型变量重要性分析。结果 Boruta方法最终将C1(年龄)、C3(体质指数(BMI>25 kg/m^(2)))、C7(下肢肿胀)、C8(卧床的内科患者)、C10(严重肺病,包括肺炎(<1个月))、C16(其他危险因素)、C18(大型开放手术(>45 min))、C20(限制卧床(≥72 h))、C21(恶性肿瘤(现患或既往))、C31(DVT/PTE史)、C33(脑卒中(<1月))、C35(多发性创伤(<1个月))确定为关键特征变量。利用AdaBoost、GBDT、LightGBM、SVM四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预测模型,GBDT是表现最佳的模型,准确率是0.967,精确度是0.967,召回率0.954,F1分数是0.954。年龄、下肢肿胀、卧床的内科患者、体质指数(BMI>25 kg/m^(2))、大型开放手术(>45 min)是神经外科VTE最重要的风险因素。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和Caprini评估量表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模型性能,能够有效缩减评估指标,提升VTE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胡洋洋王常娟刘超宋仪昕
关键词:VTE神经外科
机器学习算法在神经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非临床因素风险识别中的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机器学习方法在神经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非临床因素(如社会经济状态、心理状态等)风险识别中的意义。方法采用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特征递归消除法进行特征筛选,选择共同子集的变量构建预测模型。使用逻辑回归、随机森林、决策树、朴素贝叶斯、LightGBM、XGBoost六种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模型构建,并以AUC值、召回率、F1分数、准确率等指标进行模型评估。结果特征选择结果表明,年龄、术前讨论、术者术前查房、患者术前心理状态、术前访视与麻醉师同一人是影响术后并发症风险的关键非临床因素。在6种机器学习模型中,XGBoost和随机森林模型在验证集中表现最佳,准确率分别为0.769和0.772,AUC值分别为0.851和0.832。结论XGBoost模型能有效预测神经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非临床因素风险,为术前评估和手术管理提供新视角,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和优化手术结果。
胡洋洋王常娟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风险评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