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奇峰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艾纳香
  • 4篇黄酮
  • 4篇基因
  • 3篇酶基因
  • 2篇生物合成
  • 2篇总黄酮
  • 2篇系统发育
  • 2篇系统发育分析
  • 2篇磷酸合成酶
  • 2篇克隆及序列分...
  • 2篇焦磷酸
  • 2篇焦磷酸合成酶
  • 2篇合成酶
  • 2篇合成酶基因
  • 2篇发育分析
  • 1篇代谢途径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愈合
  • 1篇植物

机构

  • 8篇中国热带农业...
  • 6篇贵州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作者

  • 8篇庞玉新
  • 8篇夏奇峰
  • 7篇官玲亮
  • 4篇赵致
  • 3篇刘红昌
  • 3篇陈振夏
  • 3篇胡远鹏
  • 2篇于福来
  • 2篇黄梅
  • 1篇谢小丽
  • 1篇杨全
  • 1篇王凯
  • 1篇胡璇
  • 1篇李小婷
  • 1篇石小兵
  • 1篇王丹
  • 1篇马青松
  • 1篇王鸿发
  • 1篇白琳

传媒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山地农业生物...
  • 1篇热带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7
  • 6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艾纳香萜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为了全面了解艾纳香中萜类物质的代谢途径,以及具体的基因和催化酶类,以期为从分子水平调控艾纳香中萜类活性成分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艾纳香的转录组数据,将艾纳香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同KEGG数据库中其他多种高等植物萜类合成途径的研究结论进行比对,预测出艾纳香中萜类代谢的具体途径。结果表明艾纳香在KEGG数据库中比对上4条萜类代谢通路:萜类骨架代谢途径、单萜代谢途径、二萜代谢途径、倍半萜与三萜代谢途径,对应基因的数目分别为103,10,29,59条。通过对催化酶与活性产物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显示,单萜活性产物为8种、二萜3种、三萜和倍半萜3种。在萜类代谢途径过程中的关键酶主要为脱氧木酮糖-5-磷酸合酶、HMG-Co A还原酶、烯丙基转移酶系。艾纳香中与单萜类物质合成的酶类相对较少,而产物种类较多,这可能与单萜合酶催化产物的不专一性有关。通过对艾纳香中萜类调控途径的整体分析,并对其中关键酶基因的调控,有望整体提高艾纳香中萜类活性物质的产量。
官玲亮夏奇峰庞玉新赵致胡远鹏白琳王鸿发刘红昌
关键词:艾纳香转录组限速酶
艾纳香总黄酮对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探讨艾纳香总黄酮对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取大鼠1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京万红组和艾纳香总黄酮高、中、低组,建立大鼠背部双侧圆形创伤模型,连续给药10 d,测定创面面积,计算愈合率;于术后的1、3、5、7、10 d检测创缘组织IL-1、TNF-α表达量并切取创伤边缘皮肤全层,制片,HE染色后镜下观察创面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表明:艾纳香总黄酮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创面愈合百分率,缩短愈合时间,创伤早期增强创面IL-1、TNF-α的表达。艾纳香总黄酮促进大鼠皮肤创伤的愈合机制之一可能是增强创伤早期炎症因子的分泌,从而促进创面的修复愈合。
许罗凤王丹庞玉新庞玉新杨全夏奇峰李小婷
关键词:艾纳香总黄酮皮肤创伤IL-1
艾纳香莽草酸/奎宁酸香豆酰转移酶基因Bb-HCT、其编码蛋白质以及基因克隆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艾纳香莽草酸/奎宁酸香豆酰转移酶基因Bb?HCT,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一种艾纳香莽草酸/奎宁酸香豆酰转移酶基因Bb?HCT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本发明还涉及用于...
官玲亮庞玉新夏奇峰陈振夏陈晓鹭张影波胡远鹏王凯
文献传递
艾纳香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为深入了解艾纳香中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提高艾纳香黄酮类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量,该课题基于艾纳香的转录组数据,将艾纳香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同KEGG数据库中其他多种高等植物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结论进行比对,预测出了艾纳香中黄酮类物质可能的代谢途径。研究结果表明,艾纳香在KEGG数据库中比对上2条黄酮类代谢通路,分别是: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KEGG编号为ko00941,艾纳香转录组信息中有32条基因与该途径相关;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KEGG编号为ko00944,艾纳香转录组信息中有12条基因与该途径相关。艾纳香中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合成主要与ko00941途径相关。艾纳香中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与其他物种的高等植物相似,催化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很可能也是CHS与查耳酮异构酶。艾纳香素是艾纳香中重要的药理活性物质,HCT与艾纳香素的生物合成密切相关。
夏奇峰赵致刘红昌官玲亮庞玉新
关键词:艾纳香黄酮生物合成关键酶
基于转录组信息的艾纳香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BbGGPS)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RT-PCR和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技术,从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 L·DC)的叶片中克隆到二萜化合物合成的关键酶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Bb GGPS)基因。结果显示:Bb GGPS基因的c DNA全长1475 bp,包含开放阅读框(ORF)1002 bp,编码334个氨基酸;亚细胞结构定位于叶绿体,既非膜蛋白也非分泌性蛋白。疏水性分析显示,Bb GGPS是亲水性蛋白。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Bb GGPS蛋白与其他植物中GGPS蛋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有序列被聚为5大类,Bb GGPS与菊科植物刺菜蓟聚(Cynara cardunculus var)为一类,表明与其亲缘关系最近。
夏奇峰赵致刘红昌官玲亮庞玉新
关键词:艾纳香系统发育分析
基于转录组信息的艾纳香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BbGPPS)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RT-PCR和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 L.DC)的叶片中克隆到单萜化合物合成的关键酶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BbGPPS)基因。研究结果显示,BbGPPS基因的cDNA全长1 692 bp,包含开放阅读框(ORF)1 083 bp,编码361个氨基酸;亚细胞结构定位于叶绿体,既非膜蛋白也非分泌性蛋白。疏水性分析显示,BbGPPS是亲水性蛋白。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BbGPPS蛋白与其他植物中GPPS蛋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且具有异戊烯基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有序列被聚为5大类,BbGPPS与其他菊科植物聚类一类,与万寿菊(Tagetes erecta)TeGPPS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甜菊(Stevia rebaudiana)SrGPPS。
官玲亮夏奇峰石小兵蓝惠萍陈振夏赵致庞玉新
关键词:艾纳香系统发育分析
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对艾纳香叶片左旋龙脑与总黄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以艾纳香为试材,用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各设浓度10、1、0.1、0.01 mmol/L)分别喷施艾纳香叶片(嫩叶、成熟叶、老叶),以喷施去离子水为对照,探索不同浓度SA、茉莉酸甲酯(MeJA)对艾纳香叶片中左旋龙脑(L–龙脑)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除10 mmol/L MeJA处理外,其他浓度的MeJA处理艾纳香嫩叶后,L–龙脑含量均在72 h达到最大值;用1.0 mmol/L MeJA处理成熟叶,L–龙脑在72 h达到最大值(3.043 mg/g),显著高于对照;除0.01 mmol/L MeJA处理外,用其他浓度的MeJA处理嫩叶,总黄酮的含量均在48 h达到最大值;用1.0 mmol/L MeJA处理老叶,总黄酮含量在72 h达19.246 mg/g;用0.01 mmol/L SA处理成熟叶、老叶,L–龙脑的含量在72 h时分别为2.418、2.034 mg/g,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用0.1 mmol/L SA处理嫩叶、成熟叶、老叶,总黄酮含量在24 h较高,分别为6.287,8.172、11.827 mg/g。综合本研究结果,1 mmol/L的MeJA对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和总黄酮的合成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且在处理后72 h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和总黄酮含量相对较高;0.01 mmol/L SA对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和总黄酮含量的积累具有较好的效果,处理后,艾纳香叶片中L–龙脑含量在72 h较高,总黄酮含量在24 h较高。
官玲亮夏奇峰庞玉新于福来黄梅陈振夏
关键词:艾纳香水杨酸茉莉酸甲酯总黄酮
艾纳香查尔酮合酶基因Bb-CHS、其编码蛋白质以及基因克隆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艾纳香查尔酮合酶基因Bb‑CHS,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一种艾纳香查尔酮合酶基因Bb‑CHS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本发明还涉及RT‑PCR和RACE技术相结合,用...
官玲亮庞玉新夏奇峰于福来黄梅胡远鹏胡璇谢小丽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