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英才
- 作品数:28 被引量:110H指数:6
- 供职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2021年吴忠—灵武M_(L)3.6震群重新定位及震源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2021年7月18日—8月7日,宁夏吴忠—灵武地区发生M_(L)3.6显著震群活动。本文利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该震群进行了重新定位,并根据gCAP方法反演了2021年7月20日灵武M_(L)3.6地震的震源机制及震源矩心深度,采用Snoke方法计算了震群中3次ML3.0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测定了同一地震多个震源机制的中心解。结果表明,该震群中最大的地震即7月20日02时40分M_(L)3.6地震的震源机制为节面Ⅰ走向289°,倾角72°,滑动角-22°,节面Ⅱ走向26°,倾角69°,滑动角-161°,震源矩心深度为12 km,初始破裂深度为12.5 km;7月20日03时15分ML3.2地震的震源机制为节面Ⅰ走向290°,倾角82°,滑动角-2°,节面Ⅱ走向20°,倾角88°,滑动角-172°,初始破裂深度为11.9 km;7月21日04时55分ML3.1地震的震源机制为节面Ⅰ走向285°,倾角53°,滑动角2°,节面Ⅱ走向194°,倾角88°,滑动角143°,初始破裂深度为11.6 km,这些地震震源机制的主压应力轴主要为NE向。该震群序列的震源深度主要相对集中在7—15 km之间,其中ML3.0以上地震的震源深度主要介于11—13 km,震源深度剖面显示震群相对集中的区域由深到浅大体呈现近似于陡立的展布。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域应力场在灵武M_(L)3.6地震震源机制NNE向节面产生的相对剪应力为0.393,而在NWW向节面产生的相对剪应力为0.945。结合地质构造和已有断层资料初步分析认为,若NNE向的崇兴隐伏断裂为灵武M_(L)3.6地震的发震断层,则表明崇兴断裂可能是一条断裂薄弱带,地震破裂方式主要为右旋走滑;若NWW向的未知隐伏断裂为发震断层,则表明NWW向断裂可能为该地震在区域应力场下的剪应力相对最大释放节面,其破裂方式为左旋走滑。
- 许英才曾宪伟罗国富
- 关键词:震源机制
- 2013年和2022年芦山地震序列断层面花状构造及其滑动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芦山地区在2013年和2022年发生两次6.0级以上地震,本研究收集两次地震的余震序列,研究两次芦山地震发震断层的几何参数和滑动特性,并分析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对2022年芦山地震的应力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基于收集到的两次芦山地震序列的2531个地震事件的精确定位结果,采用模糊聚类方法,求解得到芦山地震序列的5个发震断层面位置及其走向和倾角,5个断层面在空间上呈花状构造分布.(2)基于收集和计算得到的该地区的127个震源机制中心解,求解得到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得到芦山地区形成了SEE—NWW向挤压,垂直向拉张的以逆冲为主的应力状态.(3)通过将构造应力场投影到两次芦山地震发震断层上,得到这些发震断层面上均容易发生逆冲型破裂事件.(4)将求解的2022年芦山地震序列发震断层面形状和滑动特性作为接收断层参数,计算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对2022年芦山地震序列的应力影响,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对2022年芦山地震序列发震断层面的活动性起到促进作用,而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的共同作用,对2022年芦山地震序列发震断层面的活动性起到抑制作用,即2013年芦山地震的发生推迟了2022年芦山地震序列的发生.基于GPS观测的应变率得到,在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的共同作用下,2022年芦山地震被推迟的时间约为5.2~10.5年.这些研究对研究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南段的断层活动特性和地震危险性评估有一定意义.
- 靳志同万永革万永革李枭王福昌许英才
- 关键词:模糊聚类
- 基于震源机制和剪切波分裂分析鄂尔多斯地块内部一次显著性地震:2022-07-12盐池M_(L)4.0地震
- 2023年
- 结合宁夏区域地震台网和预警台网资料,通过Hash方法计算2022-07-12盐池M_(L)4.0地震震源机制,采用gCAP方法得到该地震震源机制、矩张量解及矩心深度,确定震源机制中心解,计算中心解两个节面上的相对剪应力与正应力,最后对符合剪切波分裂窗口的台站进行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时间延迟分析。结果表明,盐池地震是一起天然走滑型地震事件,不同方法确定的震源机制中心解为节面Ⅰ走向99°、倾角71°、滑动角8°,节面Ⅱ走向6°、倾角83°、滑动角161°,P轴方位54°;应力张量在震源机制中心解节面Ⅰ及节面Ⅱ上产生的相对剪应力分别为0.982和0.942。近台剪切波分裂显示,快波偏振方向为55°,慢波时间延迟为1.7 ms/km。分析发现,盐池M_(L)4.0地震震源机制P轴方位及其快波偏振方向均受到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且震源机制两个节面的滑动角均与剪应力的滑动角基本一致。结合已有研究认为,本次地震发震断层可能与鄂尔多斯地块内部EW向基底断裂附近的平行伴生构造有关,并在主压应力轴为NE-SW向的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经过长时间应力积累,在剪应力的最优释放节面发生破裂。
- 许英才曾宪伟
- 关键词:震源机制剪切波分裂应力
- 吴忠—灵武地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时空特征及预报效能分析
- 2023年
- 通过计算2003—2021年吴忠—灵武地区M_(L)≥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震源机制解结果和叠加应力场反演方法计算了吴忠—灵武地区的应力张量方差,得到应力张量方差的空间和时序分布特征,分析吴忠—灵武地区4次M_(S)≥4.0地震和该地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的关系,提取了该地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预测指标,并讨论了其预报效能。结果表明,2003—2021年吴忠—灵武地区的应力张量方差空间值范围主要介于0.13~0.22之间,以38.1°N为分界线,呈现南低北高的分区特征,4次M_(S)≥4.0地震均发生在应力张量方差高低值的过渡区域附近,应力张量方差的时序图存在两处显著的“异常”变化,其变化特征为应力张量时序方差持续低于0.1且维持1年左右,并呈现显著的“V”型变化,该两处“V”型变化之后各自对应了2012年永宁M_(S)4.6和2021年灵武M_(S)4.0地震,即震前其应力张量时序方差均经历了“下降—转折—回升—发震”的变化,回升到发震的时间间隔约为1年左右。该地区的预报效能分析结果认为,可以将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作为吴忠—灵武地区M_(S)≥4.0地震的中长期预测指标。
- 许英才曾宪伟罗国富
- 基于地震活动图像的机器学习地震预测方法及其在华北地区的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本文开展了基于地震活动图像预测华北地区地震的机器学习方法研究。根据华北地区M≥5.0中强震、强震及大震的地震平均时间间隔,采用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M≥5.0中强震、强震及大震震前大量不同时窗长的M_(L)≥3.0地震活动图像作为输入数据集,提出了基于地震活动图像预测地震的机器学习方法,并进行了震例回溯。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选取“未拓展图像数据集”和“含拓展图像数据集”对华北地区发生中强地震进行预测对比,结果显示,数据集样本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地震预测模型的精度,其中“含拓展图像数据集”预测地震的准确率可达77%;对于华北地区无震区、少震区的M≥5.0地震,可采用非1年窗长的较大时间间隔(3年、7年以上)的M_(L)≥3.0地震活动图像验证。
- 尹晓菲李文军许英才张晓东蔡晋安
- 关键词:地震活动图像地震预测
- 三种方法分析2017年宁夏固原M_(S)4.6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被引量:4
- 2022年
- 利用宁夏区域地震台网的波形数据,基于三种不同速度模型分别使用相对稳定的Hash方法、Snoke方法及gCAP方法计算2017年9月2日宁夏固原M_(S)4.6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根据这些结果给出了该地震的震源机制中心解。结果表明,该地震的震源机制中心解为节面Ⅰ:走向:41°,倾角:79°,滑动角:-175°;节面Ⅱ:走向:310°,倾角:85°,滑动角:-11°。基于速度模型3的Hash方法结果和中心解结果之间的最小空间旋转角数值相对最小,震源机制解参数最接近中心解的结果。速度模型分层越精细,结果的精度相对越高,其中Hash方法及Snoke方法的反演结果受速度模型的影响较为明显,与Snoke方法相比,Hash方法对台站分布的要求较低,但对波形质量要求较高,要确保整个波形段和剪切波段具有一定范围的高信噪比。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台站方位角覆盖不是很好的区域地震台网来说,或者地震震中位于台站分布相对稀少的地区且可利用台站数目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在精细速度模型和波形信噪比的阈值等参数设置较为准确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Hash方法来丰富计算结果。
- 许英才郭祥云曾宪伟
-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 吴忠灵武地区地震活动特征与灾害分析
- 2023年
- 吴忠灵武地区中强以上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和灾害重的特点。本文以2021年7月至8月灵武3.6级震群为例,分析震群活动特点,回溯历史震群对应中强以上地震的震例,以及基于小震精定位结果,在吴忠灵武地区形成南北向小震剖面的稀疏段,结合低b值对该区域的危险性判定,综合分析认为2021年7月灵武震群已经对应2021年11月18日灵武4.0级地震。
- 罗国富罗恒之许英才
- 关键词:地震特征地震灾害危险性分析
- 2023年平原M_(S)5.5地震矩张量反演及发震构造
- 2025年
- 2023年8月6日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发生M_(S)5.5地震,震中周边河北、河南、天津及北京等多地震感明显,该地震打破了震中50km范围内无M≥5.0地震的历史记录,并引起了社会和地震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基于震中周边的区域地震台网地震资料,文中采用gCAP方法反演了平原M_(S)5.5地震的矩张量解,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平原M_(S)5.5地震序列中M_(L)≥1.0的地震进行了重定位,基于震源机制与区域应力场的数值关系模拟方法计算了平原M_(S)5.5地震震源机制节面的相对剪应力和正应力,根据重定位结果拟合了断层面,并分析了该平原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结果显示:1)平原M_(S)5.5地震的地震矩(M_(0))为1.97×10^(17)N·m、矩震级为M_(W)5.5,矩心深度16km,矩张量解M_(rr)、M_(tt)、M_(pp)、M_(rt)、M_(rp)、M_(tp)分别为-0.129、1.194、-0.459、0.009、0.336、0.245,其最佳双力偶(DC)、各向同性(ISO)、补偿线性向量偶极(CLVD)成分占全矩张量解的92.40%、6.25%、1.35%,最佳双力偶解的节面Ⅰ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222°、71°、-156°,节面Ⅱ的走向、倾角、滑动角为124°、67°、-21°,P轴方位84°、倾伏角为30°,显示该地震为走滑型天然地震事件且略带少量的正断分量,震源区主压应力呈现近NEE-SWW向的推挤特征,这与华北平原的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2)重定位后的平原M_(S)5.5地震序列震中主要呈NE-SW向优势展布,长约15km、宽约5km,M_(L)≥1.0地震的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8~22km之间,平均深度为15.4km,震源深度剖面显示可能的发震构造倾向NW。3)现今应力场与震源机制数值关系模拟显示,平原地区的应力体系在平原M_(S)5.5地震震源机制节面Ⅰ和节面Ⅱ产生的相对剪应力分别为0.860和0.689。断层面拟合揭示平原地震发震断层具有右旋走滑的运动性质。4)结合已有研究分析认为,平原M_(S)5.5地震的震源机制节面Ⅰ为其可能�
- 许英才郭祥云
- 关键词:矩张量反演重定位发震构造
- 2021年11月18日宁夏灵武MS4.0地震震源参数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2021年11月18日20时42分54秒,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灵武市发生M;4.0地震,灵武市及周边区域震感明显,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Hypo2000定位方法、初至P震相定位方法和gCAP方法研究了该地震的震源参数,计算了现今区域应力场体系在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两个节面上产生的相对剪应力和相对正应力.结果表明,灵武M;4.0地震的初始破裂深度为20 km,震源矩心深度为19 km,震源较深. gCAP计算的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280°、倾角61°、滑动角30°,节面Ⅱ走向174°、倾角64°、滑动角147°,矩震级为M;4.1.全矩张量解显示灵武M;4.0地震双力偶成分占全矩张量解的85.18%,属于天然地震事件,结合震源区所在的莫霍面、地壳深部热结构以及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初步分析认为灵武M;4.0地震发震机理可能与银川地堑上地幔物质上涌活动有关,并且热物质对断层有着一定的弱化作用,震源区不易形成较大的应力积累,使得本次灵武地震以中等程度的地震方式释放.现今应力场体系在灵武M;4.0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上产生的相对剪应力为0.689,而在节面Ⅱ的剪应力为0.817.通过比较两个节面、主压应力轴以及节面上剪应力等,认为灵武M;4.0地震震源机制节面Ⅱ上的剪应力相对较大是由于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和节面Ⅱ之间的夹角要大于和节面Ⅰ之间的夹角所致,两个节面理论上都有可能是发震破裂面,但结合相对剪应力和已有地质断层右旋走滑的性质来看,本文认为该地震在节面Ⅱ上剪切滑动的可能性要大于节面Ⅰ,为此节面Ⅱ为发震破裂面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区域构造应力的主压应力不等同于震源机制P轴,P轴的走向和震源机制两个节面一样均属于震源机制节面的固有属性,主要和节面的走向有关;区域构造主压应力方向和地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是影响破裂面上剪应力大小的主要原因之�
- 许英才曾宪伟
- 关键词:震源参数
- 2021-09-29宁夏中宁M_(L)3.6地震震源参数测定被引量:1
- 2023年
- 基于宁夏区域地震台网资料,采用初至P震相定位法测定2021-09-29中宁M_(L)3.6地震震源深度,同时利用gCAP反演方法测定该地震震源机制解及矩张量解,然后根据震源机制与应力场模拟方法计算现今应力场体系在中宁M_(L)3.6地震震源机制两个节面的相对剪应力和正应力。结果表明,初至P震相定位法和gCAP方法测定的中宁M_(L)3.6地震震源深度均为11 km,震源机制节面Ⅰ走向242°、倾角63°、滑动角8°,节面Ⅱ走向148°、倾角83°、滑动角153°,矩张量解结果表明该地震的双力偶成分占全矩张量解的97.07%,表明该地震为天然地震。结合震中附近2009年以来M_(L)1.0以上地震重定位后的空间分布、区域地质构造和相对剪应力等分析推测,中宁M_(L)3.6地震发震断层可能与天景山断裂东南段附近NNW向断裂薄弱带有关,该地震是在青藏高原东北缘NE向挤压作用下,沿着NNW向断裂剪切滑动引起的一次右旋走滑型地震事件。
- 许英才曾宪伟
- 关键词:震源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