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英
- 作品数:30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α干扰素对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2年
- 王立茹史斌崔建英王申五韩淑霞陈金莉
- 关键词:Α干扰素树突状细胞分化T细胞
- 急性髓系白血病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增殖相关抗原Ki-67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血液内科住院AML患者45例,其中初治36例,复发9例;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骨髓原始细胞群Ki-67抗原的表达,分析Ki-67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初治、复发AML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骨髓原始细胞群Ki-67阳性率分别为(10.38±8.41)%、(20.99±11.49)%和(40.77±11.97)%,初治和复发AML患者的Ki-67阳性率均低于健康对照者(均P〈0.05),初治AML患者Ki-67阳性率低于复发AML患者(P=0.006)。初治AML患者的Ki-67水平与患者的年龄、FAB亚型、白细胞计数、有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史、乳酸脱氢酶水平、骨髓原始细胞比例、NPM1基因突变、FLT3内部串联重复(ITD)、染色体核型、诱导化疗反应均无关(均P〉0.05)。初治AML患者Ki-67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的总生存时间分别为(780±110)d和(788±118)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7)。结论AML患者原始细胞群增殖活性较健康对照低,检测Ki-67水平可能为临床选择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物提供依据;对AML患者动态监测Ki-67水平有助于监测疾病进展,预测复发。
- 王敏崔建英陈以娟张晶晶郭慧霞孟广强尚禹汐武悦王立茹
- 关键词:KI-67流式细胞术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CD62p与hscrp及Fib的关系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CD62p与血清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50例AMI患者外周血CD62p,并与20例正常对照比较;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采用Clouse法测定Fib。并对AMI患者进行随访。结果AMI患者的CD62p的表达及hscrp、Fi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MI患者的CD62p的表达与hscrp呈正相关(r=0.796,P<0.01),CD62p的表达与Fib呈正相关(r=0.598,P<0.01)。AMI患者中心脏事件者(15例,包括随访1年内的再发AMI,再住院行心肌血管重建术,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的心源性死亡者)与随访1年内无心脏事件(35例)相比,CD62p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血小板被激活,CD62p的激活与炎症因子hscrp有相关性,血小板激活和Fib交连形成血栓可能都是影响AMI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 赵燕沈潞华杨明崔建英王青高亢孙小勤孙一光陈利伟
- 关键词:心肌梗死CD62PHSCRPFIB
- 3种弥漫性肺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免疫活性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在影像表现难以鉴别的特发性肺纤维化、肺结节病和肺癌性淋巴管炎三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类别和其中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对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3年2月住院且诊断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32例)、肺结节病(Sar,21例)和肺癌性淋巴管炎(PLC,22例)的患者,对比3类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HRCT主要特征及肺功能情况,并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BAL),检测BALF中细胞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 Sar、IPF和PLC三者的中IPF表现的限制性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显著降低。BALF检测,细胞总数上,Sar高于PLC;L%是IPF低于Sar及PLC,IPF在N%和E%上均高于其余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在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CD4+%、CD4+/CD8+比值在3组间由高到低为Sar、IPF和PLC;CD8+%正好反之。结论通过BALF检测细胞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于Sar、IPF、PLC三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 赵丽华陈谨崔建英蔡欣叶艳平何耀红
-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肺结节病肺癌性淋巴管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淋巴细胞亚群
- 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赵燕杨明崔建英孙小勤孙一光马杰
- 关键词:糖尿病P选择素C反应蛋白质阿托伐他汀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bA_1c与高敏C反应蛋白、CD62p、纤维蛋白原的关系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bA_1c与CD62p、纤维蛋白原(Fib)与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对象选自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年龄45~85岁,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入院患者96例。测定HbA_1c、Fib、CHD62p与hsC-RP。同时随访6个月后的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及这些指标和临床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根据HbA_1c水平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HbA_1c增高组(35例)及HbA_1c正常组(61例)。HbA_1c增高组血小板CD62p、hsC-RP、Fib显著高于HbA_1c正常组(P<0.05)。此外,所有AMI患者HbA_1c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37,P<0.01);所有AMI患者血小板CD62p与hsC-RP呈正相关(r=0.43,P<0.01)。HbA_1c增高组出现临床终点事件者5例,包括随访6月内的再发AMI,再住院行心肌血管重建术、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的心源性死亡者;HbA_1c正常组未出现临床终点事件。随访6个月内出现临床终点事件者(5例)与无心脏事件(89例)相比,左室射血分数(P<0.01)、血hsC-RP(P<0.05)为影响临床终点事件的因素。结论 HbA_1c水平可能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 赵燕杨明崔建英孙一光岑强马杰李颖朱小刚
-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CD62P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
- 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微粒CD62p、CD40L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微粒CD62p、CD40L与高血压的关系,以及他汀类、抗血小板药物对其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及单克隆抗体标记法,检测70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2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液标本,以20μmol/LADP为激活剂激活血小板,35例服用阿司匹林100mgQD,35例同时服用阿司匹林100mgQD和阿托伐他汀20mgQN,检测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微粒CD62p、CD40L水平及药物对其作用。结果:高血压组CD62p、CD40L的百分率(85.3%±11.8%、69.2%±8.6%)比对照组(52.8%±7.6%、35.2%±5.4%)高(P<0.01),服用阿司匹林组CD62p、CD40L的百分率降至(64.2%±9.3%、47.7%±7.4%)与服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组CD62p、CD40L的百分率降至(49.7%±9.8%、36.2%±5.1%)与服药前及只服用阿司匹林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与血小板膜糖蛋白微粒CD62p、CD40L的表达存在一定的联系,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小板微粒CD62p、CD40L水平。
- 赵燕杨明崔建英李颖孙一光朱小刚王平马杰
- 关键词: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40L
- 黏附分子CD56、CD44、CD54、CD11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56、CD44、CD54、CD11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57例AML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CD56、CD44、CD54、CD11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AML患者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淤滞及早期病死率的关系。结果:1CD56仅在AML组表达(AML组表达率为35.1%,正常对照组0,P<0.05),其在AML高白细胞(HAML)组的表达率(53.3%)高于AML非高白细胞(NHAML)组(28.6%),白细胞淤滞组(62.5%)高于无白细胞淤滞组(28.9%)(P<0.05);2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CD44的平均荧光强度在HAML组显著高于NHAML组(P<0.05),其表达与AM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446,P<0.01)。CD56、CD54、CD11a在HAML组与NHAML组、无白细胞淤滞组与白细胞淤滞组的平均荧光强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ML患者中HAML组、白细胞淤滞组患者的早期病死率(33.3%、25.0%)分别明显高于NHAML组、无白细胞淤滞组(0、0)。结论:CD56在HAML患者和白细胞淤滞患者有更高的表达率,有可能是AML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CD44在AM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可能参与HAML的发生。CD54、CD11a与HAML及白细胞淤滞的关系不十分密切。
- 李星王立茹崔建英陈以娟张晶晶郭慧霞武悦王敏秦亚溱
- 关键词:CD56CD44CD54CD11A
-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效应的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HbA1c异常是否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效应有关。方法选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联合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1周的患者88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血栓弹力图检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效应性。结果 HbA1c≥6.5%组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低于HbA1c<6.5%组(P<0.05或P<0.01),PAC-1高于HbA1c<6.5%组(P<0.05)。结论HbA1c≥6.5组血小板活化标记物PAC-1高于HbA1c<6.5%组,高HbA1c患者氯吡格雷效应低下的概率增加,对阿司匹林效应无影响。
- 赵燕杨明崔建英金新马杰贾晓孙一光李晓红高亢
-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CD62PPAC-1
- 卡维地洛和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和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7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卡维地洛组40例和比索洛尔组39例,另选20名正常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时的血浆 BNP;心脏超声诊断仪测量同期和6个月时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治疗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 BNP 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1个月血浆 BNP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3个月时下降更加明显(P<0.01)。3个月时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 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及6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两组患者血浆 BNP 水平与同期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0.51,P<0.01),与 LVEF 呈负相关((r=-0.43,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 BNP 水平的变化早于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血浆 BNP 水平可以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可靠观察指标。
- 王杰萍杨明许玉韵王青邹风君崔建英潘国忠韩凌
- 关键词:脑钠素心力衰竭卡维地洛比索洛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