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燕
- 作品数:40 被引量:625H指数:14
-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137)Cs示踪法研究坡度与土壤流失的关系被引量:12
- 2004年
- 应用13 7Cs示踪法对陕西延安燕沟流域自然坡面上坡度与侵蚀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坡面各点的坡度与侵蚀强度之间呈幂或指数函数关系 ,且相关性极显著 ,即随着坡度的增加 ,侵蚀强度呈幂或指数函数增加 ;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侵蚀强度与坡面平均坡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其相关系数为 0 4447。
- 王晓燕田均良刘普灵杨明义
- 关键词:坡面土壤流失坡度示踪法^137CS上坡
- 酸沉降影响下近20年来衡山土壤酸化研究被引量:43
- 2005年
- 对不同时期采自衡山东坡垂直带谱上6个典型土壤剖面Ah层和AB层的样品分析,土壤酸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近2 0年来,由于酸沉降的影响,由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各类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酸化,表现在pH值下降,交换性酸,尤其是交换性Al3 + 增加,交换性盐基总量减少,盐基饱和度下降,特别是土壤酸缓冲性能和土壤酸害容量降低。相比之下,山顶的常湿淋溶土和山麓的湿润富铁土酸化更明显,而山体中部的常湿富铁土酸化进程较慢,山体上部的常湿雏形土酸化进程更慢,表明土壤酸化除了与土壤酸沉降量有关外。
- 吴甫成彭世良王晓燕陈咏淑
- 关键词:土壤酸化淋溶土垂直带谱交换性酸酸沉降AL^3+
- 基于RS与GIS的岩溶区石漠化时空变化特征——以湖南省慈利县为例被引量:4
- 2008年
- 以湖南省慈利县为研究区域,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1990年和2003年两期遥感影像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岩溶区土地石漠化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慈利县岩溶区石漠化治理与破坏同时存在,但破坏强度大于治理效果,石漠化呈加剧趋势;轻度石漠化与中度石漠化区域的治理转化率较高,极重度石漠化区域的治理转化率最低;由石漠化改善为未石漠化的土地只占由未石漠化转化为石漠化土地的52.2%;石漠化发生区主要分布于边远乡镇区。岩溶区生态环境的建设重在预防,潜在的石漠化区域的保护应该予以重视,宜林荒山应成为今后治理的重点,边远山区生态环境改善的重点应该是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和传统的耕作方式。
- 王晓燕徐志高
- 关键词:石漠化土地利用岩溶区
- 湖南土壤酸沉降敏感性研究被引量:17
- 1999年
- 根据湖南酸雨污染的特点,模拟酸雨对土壤pH 的影响.绘制了不同类型土壤的酸缓冲曲线,以探讨各类土壤的酸害容量和酸缓冲能力的大小,从而推断出各类土壤酸敏感性强弱,揭示酸雨对湖南不同土壤的酸化趋势.
- 王晓燕吴甫成邹君
- 关键词:酸沉降酸雨污染
- 红壤坡地土壤水分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18
- 2007年
- 基于时间序列法,分析了2002—2004年3—9月茶园和农作区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与降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降雨为不相关序列,而不同深度(10、30、50、70和90cm)土壤含水量有高度自相关性,为自相关序列,相关时间域为30~45d.降雨和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水分与降雨相关关系的主要因素.降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强度由表层到深层不断减弱,其在土壤表层(10和30cm)的有效性时间为7~8d;在深层有效时间长短不一,但雨后2~3d,降雨对土壤水分(0~100cm)的影响最显著.旱季土壤含水量与降雨的相关时间比雨季短1~3d,若持续5d降雨量小于5mm,土壤表层水分含量就会明显降低,可能引发季节性干旱.与农作区相比,降雨对茶园表层水分的影响较弱,但对深层水分的影响较强且持续时间长.
- 王晓燕陈洪松王克林傅伟谢小立
- 关键词:红壤土壤水分降雨时间序列分析
- 环境演变研究时间序列的建立方法评述被引量:8
- 2002年
- 对环境演变时间序列建立的几种主要方法的纪年原理、应用状况及应用的优点、范围、局限性进行了阐述和比较 ,包括长寿命宇宙成因核素在内的同位素纪年方法主要判别第四纪以来大时间尺度的沉积物的地质年龄 ,且能很好地应用于全球变化的研究 ,但百余年来沉积物的年龄及侵蚀历史变化的研究只能通过 2 10 Pbex、137Cs等半衰期相对较短的核素来进行 ;指出 2 10 Pbex可望在现代流域侵蚀环境演变及其效应评价的研究中获得新的突破。
- 王晓燕田均良
- 关键词:环境演变时间序列地质年龄同位素定年铅同位素铯同位素
- 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侵蚀分异的^(137)Cs示踪研究被引量:18
- 2003年
- 应用137Cs示踪技术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典型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分异规律,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传统作业的果园地土壤侵蚀较坡耕地、生态林地严重;直接还林地土壤侵蚀较撂荒地严重;峁坡阳面人工林地土壤侵蚀较谷坡阴面人工林地严重;退耕时间短的地块土壤侵蚀较退耕时间长的地块严重。改善土地管理方式、因地制宜进行退耕地的植被建设是有效遏制土壤流失的关键点。
- 王晓燕李立青杨明义田均良
- 关键词:小流域土壤侵蚀铯137同位素示踪植被建设
- 应用同位素示踪土壤侵蚀研究的进展被引量:8
- 2003年
- 介绍不同类型的同位素的来源,对几种常用的同位素示踪土壤侵蚀的应用做了比较详细的总结。在过去几十年里,人为放射性核素137Cs在土壤侵蚀示踪研究中应用最广泛。同位素210Pb来自于自然界,它在土壤侵蚀中应用的准确度,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宇宙射线产生的放射性核素中,主要介绍7Be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对稳定性稀土元素和几种核素复合示踪土壤侵蚀与泥沙来源研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对应用同位素示踪土壤侵蚀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 王晓燕田均良杨明义
- 关键词:土壤侵蚀同位素示踪泥沙来源^137CS宇宙射线^210PB
- 西藏荒漠化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西藏是青藏高原主体,也是环境敏感和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区域之一。掌握西藏荒漠化的动态变化对于该区荒漠化治理规划的制定和实现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西藏的两期荒漠化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1999年相比,目前西藏荒漠化总体上呈恶化趋势,但局部得到逆转。1999年~2004年的5年间,西藏荒漠化面积增加6.47万hm^2;荒漠化程度有加重趋势,表现为轻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和极重度荒漠化面积分别减少8.26%、1.78%和0.41%,中度荒漠化面积增加10.45%;荒漠化空间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干旱区荒漠化面积减少11.17万hm^2,而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区的荒漠化呈一定的扩展趋势(未统计冻融荒漠化土地),其中阿里、日喀则地区荒漠化面积扩大,其他区的荒漠化面积则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气候暖化和降水变化是西藏荒漠化变化的主要原因,但人为因素对西藏荒漠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和缓解的作用。
- 王晓燕徐志高
- 关键词:荒漠化气候变化
- 不同利用方式下红壤坡地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60
- 2006年
- 利用连续3年土壤水分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红壤坡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主要受降雨和植被类型的影响。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分为相对稳定期、消耗期和补给期三个时段;土壤剖面(0~90cm)水分含量从表层到深层表现为增长型,依据2003年土壤水分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将土壤剖面划分为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3个层次;土壤剖面水分变异系数随降雨量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植被根系的增长而变大。平水年,深根系区与浅根系区土壤水分变化差异表现在30cm深度以下,而丰水年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0~30cm);无论平水年还是丰水年,深根系区土壤水分变幅均比浅根系区大。
- 王晓燕陈洪松王克林谢小立
- 关键词:红壤坡地土壤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