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勇

作品数:28 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6篇文化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冰川
  • 5篇冰湖
  • 3篇教育
  • 3篇冰川变化
  • 3篇冰川物质平衡
  • 2篇地表水
  • 2篇影响因素
  • 2篇跃动
  • 2篇湿地
  • 2篇数据集
  • 2篇水环境
  • 2篇水环境质量
  • 2篇水环境质量评...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环境质量
  • 2篇环境质量评价
  • 2篇TANDEM
  • 2篇X
  • 2篇TERRAS...

机构

  • 28篇湖南科技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西...
  • 6篇云南大学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 2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湘潭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8篇张勇
  • 11篇王欣
  • 10篇魏俊锋
  • 5篇蒋宗立
  • 5篇宋焱
  • 4篇徐颂军
  • 4篇王琼
  • 3篇刘贤赵
  • 2篇李振国
  • 2篇余光辉
  • 2篇廖秀英
  • 2篇唐志光
  • 2篇邱鹏华
  • 1篇谭军
  • 1篇徐越
  • 1篇杨文槐
  • 1篇徐锋
  • 1篇王文韫
  • 1篇韩用顺
  • 1篇陈君

传媒

  • 6篇冰川冻土
  • 2篇社会科学前沿
  • 2篇中国科学数据...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湖泊科学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现代中小学教...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中华少年
  • 1篇当代教育论坛...
  • 1篇地理科学研究
  • 1篇可持续发展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8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倍斜率聚类法的湿地旅游景区水环境质量评价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探讨倍斜率聚类法在湿地旅游景区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构建了包括聚类指标溶解氧(DO)等在内的宽域式倍斜率聚类隶属函数,测量了南沙湿地公园和附近6个采样点的水体温度、pH值、DO、BOD5、COD、TP和NH+4等物化指标。结果表明,南沙湿地公园水域整体处于"尚清洁"状态,内部3个采样点均为Ⅱ级水质标准,但与外围的2个采样点的Ⅰ级水质标准相比,水质稍有下降。外围的另外1个采样点虽也处于Ⅱ级,但已接近Ⅲ级水平,在6个采样点中水质最差。评价结果与南沙湿地公园的实际较为接近,表明用倍斜率聚类法能较好地评价湿地旅游景区的水环境质量。
宋焱张勇邱鹏华徐越徐颂军
关键词:环境学水环境质量评价
2000—2014年喀喇昆仑山音苏盖提冰川表面高程变化被引量:12
2020年
喀喇昆仑山区冰川由于存在正物质平衡或跃动、前进现象,被称之为“喀喇昆仑异常”,不过该地区冰川变化差异显著,尤其是大型表碛覆盖冰川,呈现与其他类型冰川明显的差异性响应,为理解喀喇昆仑冰川异常的机理,冰川尺度的详细变化研究十分必要。音苏盖提冰川位于喀喇昆仑山乔戈里峰北坡,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冰川,是典型的大型表碛覆盖冰川。通过应用TanDEM-X/TerraSAR-X(2014年2月)与SRTM-X DEM(2000年2月)的差分干涉测量方法计算音苏盖提冰川表面高程变化,并结合冰川表面流速对冰川表面高程变化和跃动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2000—2014年音苏盖提冰川表面高程平均下降了1.68±0.94 m,即冰川整体厚度在减薄,年变化率为 -0.12±0.07 m·a-1。冰川表面高程变化分布不均,其中南分支(S)冰流冰川整体减薄较为显著,冰川南分支冰流运动速度较快,前进/跃动的末端占据了冰川的主干,阻滞原主干冰川物质的向下运移(跃动),导致原主干冰舌表面高程上升;冰川厚度减薄随着海拔升高先下降后保持稳定,同时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低海拔表碛区域消融大于裸冰区,可能存在较薄表碛,因热传导高、覆盖大量冰面湖塘和冰崖存在,加速了冰川消融;在坡度小于30°的区域,冰川厚度减薄随着坡度的减小而加剧;坡向朝南冰川厚度略微增加(0.01 m),西南坡向冰川厚度略微减薄(-0.03 m),其他坡向冰川厚度减薄明显。近14 a来,表碛覆盖的音苏盖提冰川表面高程整体下降表明物质处于亏损状态,冰川跃动导致局部冰川表面高程的增加。
蒋宗立王磊张震刘时银张勇唐志光魏俊锋黄丹妮张莎莎
关键词:差分干涉测量
入湖冰川物质平衡序列重建与分析--以喜马拉雅山北坡龙巴萨巴冰川为例被引量:6
2022年
入湖冰川受冰湖作用影响,物质损失速率高于其他类型冰川,并导致冰湖进一步扩张,冰湖溃决风险增加。建立入湖冰川物质变化序列,对揭示不同类型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以及评估冰湖溃决风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和实测气象数据,采用冰川表面能量-物质平衡模型估算了冰川表面物质变化,并结合冰川流动和末端退缩特征,重建了1989-2018年龙巴萨巴冰川物质变化序列。结果表明,近30a龙巴萨巴冰川总物质损失为0.315km^(3)w.e.,平均物质变化速率为-0.114km^(3)w.e.·a^(-1)。冰川平均表面物质平衡为-0.26m w.e.·a^(-1),表面消融是冰川物质亏损的主要贡献因素。气温变化对冰川表面物质损失的影响高于降水;冰川表面物质平衡对夏季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敏感性强于其他季节;表碛覆盖加速了冰川表面消融,且较薄的表碛厚度会加剧冰川表面物质损失。
魏俊锋张特张勇王欣蒋宗立蒋宗立
关键词:冰川物质平衡冰川变化
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洋型冰川物质平衡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青藏东南部海洋型冰川具有独特的气候敏感性,普遍呈现加速退缩趋势,这不仅影响区域水资源安全,而且伴生了相应的冰川灾害,是当前青藏高原冰冻圈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本文对海洋型冰川物质平衡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综述,2000年以来冰川总体处于物质亏损状态,其平均物质平衡介于-0.66~-0.61m w.e.·a^(-1)之间;同时总结了海洋型冰川物质加速变化的驱动因素以及新特征。当前海洋型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研究受观测数据缺乏和模型模拟不确定性等问题限制,尤其现有模型对冰面裂隙增多与扩张、冰崖-冰面湖-表碛相互作用、冰内冰下过程、冰崩、末端冰湖水-冰相互作用等过程的描述过于简化或基本缺失,其机理及影响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未来需加强海洋型冰川物质平衡的综合监测,基于多数据和多方法的集成研究提高模型对冰川物质平衡多物理过程的耦合与模拟能力,为开展海洋型冰川物质变化的区域水资源效应和致灾效应研究奠定基础。
赵银张勇刘时银王欣
关键词:海洋型冰川冰川物质平衡青藏高原东南部
白云山地表水重金属健康风险不确定性评价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解广州市白云山地表水重金属健康风险水平,测量了白云山山南、山北9个采样点的水体温度,pH值,Cd,As,Cr,Hg,Pb,Mn,Cu,Zn和Ni等物化指标,构建了白云山地表水重金属不确定性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评价标准进行模糊化分级,确定了隶属度和风险等级的归属。通过对比不确定性模型和确定性模型的评价结果发现:2012年广州市白云山地表水重金属健康风险级别较高,山南总风险值为5.19×10-4和1.14×10-4,山北总风险值为6.88×10-4和2.33×10-4,都处于中—高等级及其以上,甚至达到极高风险级别,且山北地表水重金属健康风险等级较山南高;不确定性地表水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相比确定性评价模型更加真实、合理;相关参考文献中有关不确定性评价模型的健康风险总分值和风险等级隶属度公式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商榷。
宋焱徐颂军张勇廖秀英张林英杨秀杨文槐冯晓丹
关键词:健康风险评价地表水重金属
高等学校和谐体育生活方式的体育软环境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本文运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从体育软环境的视角,对湖南省长株潭地区5所普通高校260名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体育软环境对大学生和谐体育生活方式有深远的影响,具有积极的价值导向作用。但当前体育软环境体系并不完善。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谭军徐锋张勇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
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植根于儒家传统文化的阳明心学,对中国历史上的明清王朝及民国时期产生了重大的启蒙思想影响,并辐射到东南亚日韩新加坡等国,广为学者和政治家所推崇。王阳明不仅仅是一位哲学家,他还是教育家和思想家。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和阳明心学一...
张勇
关键词:道德教育思想致良知知行合一
文献传递
中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2025年
具备数字化生存能力是新时代中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构建其数字化生存能力评价体系能为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依据。本文使用关键因素、层次分析等方法,从思维意识、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数字文化4层面构建包含12个要素、36个指标和86个关键表现的中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评价体系,各层面权重分别为0.28、0.19、0.27和0.26。评价体系将中学生数字化生存思维意识与行为习惯作为其数字化生存能力评价重点,其次是数字文化与知识技能。望能科学、客观评析中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为新时代中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培养提供参考。Having digital viability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society, and building a digital vi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cultivating new high-quality talents. This paper uses key factors, hierarch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o build a digital vi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at includes 12 elements, 36 indicators and 86 key manifestations from four aspects: thinking consciousness, knowledge and skills, behavioral habits, and digital culture. The weights at each level are 0.28, 0.19, 0.27 and 0.26 respectively. The evaluation system regard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digital survival thinking awareness and behavioral habits as the focus of their digital survival ability evaluation, followed by digital culture and knowledge and skills. It is hoped that we can scientifically and objectively evaluate the digital survival abilit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digital survival ability in the new era.
徐环婧张勇张勇
关键词:中学生指标体系
中学教材中的劳动人物形象特点研究
2023年
教材作为国家权威读本,具有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作用,其呈现的人物形象与国家教育方针、编写者价值观念息息相关。中学教材中的劳动人物形象对中学生暂未成型的劳动价值观念具有一种价值导向作用。教材中的劳动人物形象呈现出真实性、多元性、双面性与思想性的特点,但也存在劳动人物选取的刻板印象与缺乏时代性的问题。对此,对教材编写者而言,应兼顾人物形象选取的比例均衡性;突出人物形象选取的时代性。对教材使用者而言,应树立性别平等意识,适当扩充案例素材,渗透职业规划教育。
向苏娜张勇龙燕玲
关键词:中学教材劳动教育
1988-2018年喜马拉雅山中部龙巴萨巴冰川变化数据集被引量:2
2021年
冰湖接触型冰川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地区,受末端冰湖影响,该类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其他类型的冰川更为敏感。本数据集基于冰川厚度估算数据和冰湖雷达测深数据,构建了龙巴萨巴冰川/冰湖底部地形(GeoTIFF格式,32位浮点型数据);基于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获取了1988–2018年龙巴萨巴冰川/冰湖边界和表碛覆盖(Shapefile格式),以及表面运动数据集(GeoTIFF格式,32位浮点型数据);采用冰川表面能量–物质平衡模型模拟了龙巴萨巴冰川近30 a表面物质平衡,并结合冰川末端退缩和表面流动特征,重建了1989–2018年冰川物质变化序列。本数据集可作为冰湖接触型冰川动力学模型的输入和检校数据,也为研究喜马拉雅山地区不同类型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张特魏俊锋张勇王欣郑亚杰
关键词:冰川变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