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德云

作品数:25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6篇出土
  • 5篇遗址
  • 4篇西南夷
  • 3篇战国
  • 3篇战国秦汉
  • 3篇战国秦汉时期
  • 3篇秦汉
  • 3篇秦汉时期
  • 3篇青铜
  • 3篇文化
  • 2篇崖墓
  • 2篇遗存
  • 2篇石棺
  • 2篇石棺墓
  • 2篇唐代
  • 2篇文化传播
  • 2篇西南夷地区
  • 2篇墓地
  • 2篇墓葬
  • 2篇考古

机构

  • 25篇四川大学
  • 3篇凉山彝族自治...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印第安纳大学
  • 1篇成都文物考古...
  • 1篇四川省文物考...
  • 1篇云南省文物考...
  • 1篇贵州省文物考...

作者

  • 25篇赵德云
  • 3篇代丽鹃
  • 2篇吕红亮
  • 2篇李永宪
  • 2篇黄伟
  • 2篇张亮
  • 1篇佐佐木正治
  • 1篇郭继艳
  • 1篇陈凯
  • 1篇原海兵
  • 1篇赵川
  • 1篇熊永强
  • 1篇霍巍
  • 1篇仝涛
  • 1篇赵志军
  • 1篇杨波
  • 1篇张亮
  • 1篇张科
  • 1篇李帅
  • 1篇常怀颖

传媒

  • 6篇考古
  • 3篇南方民族考古
  • 2篇四川文物
  • 2篇考古学报
  • 2篇文物
  • 1篇华夏考古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江汉考古
  • 1篇南方文物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中国国家博物...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剑川县海门口遗址2017年墓葬发掘简报
2021年
海门口遗址2017~2018年的第五次发掘中发现了墓地。根据层位关系、墓葬形制和构筑方式的不同,集中分布的24座墓可分为三组,年代在公元前1500~900年。这批墓葬丰富了对海门口遗址丧葬习俗及聚落变迁的认识,为探索以石块构筑"大石墓"及二次捡骨分层丛葬葬俗的源流提供了新资料。
李帅李帅黎海超赵德云张南金(整理/拍摄)刘春城(绘图)余朝臣(绘图)杨佳才(绘图)卢引科(绘图)原海兵何银宇张正为原海兵郭振新(整理)陈凯(整理)杨硕(整理)赵振江段育君(整理)
关键词:墓地青铜时代
加拿大路易斯堡遗址出土中国瓷器的初步研究──兼谈“克拉克瓷器”的若干问题被引量:2
2002年
本文对出土于加拿大路易斯堡遗址的中国瓷器中的完整器 进行介绍,并就其年代、生产窑口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简要分析了明清之际中国出口瓷 器中的所谓“克拉克瓷器”的性质、装饰风格的根源、流行年代、生产窑口等问题。
赵德云
关键词:中国瓷器
西南夷地区出土青铜竿头饰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西南夷是指《史记》、《汉书》所称“巴蜀西南外蛮夷”,《后汉书》又称为“蜀郡徼外夷”,包括夜郎、滇、邛都、借、昆明、徙、祚都、冉骁、白马氐等,战国秦汉时期,包括云贵高原、川西高原、横断山区及川西南山地在内的广袤地域内活跃着上述大小不一、文化面貌迥异的人群。
赵德云
关键词:西南夷地区头饰青铜出土战国秦汉时期《后汉书》《汉书》
唐代扳指杯渊源考被引量:4
2006年
在中国唐代金银器、陶瓷器中,扳指杯是引人注目的一类器物。本文在分析唐代扳指杯形制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国外资料,提出扳指杯源于罗马造型意匠,萨珊波斯、粟特等的扳指杯,在吸收罗马造型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征;而中国扳指杯在造型上的细部差别,可能一方面反映了罗马意匠的扳指杯传入中国的不同途径和方式,另一方面反映着外来文化因素与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和谐融合。
赵德云
关键词:粟特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桃园洞”石室调查
2016年
2012年秋季,四川大学考古实习队在武胜县开展田野实习期间,调查了该县桃源村北一处圆形石室,发现石室内壁及顶部均雕饰精美图像,随后对其进行测绘。石室开凿于崖壁,平面呈圆形,洞口暴露在外。石室下部凿出一圈平台,洞口有门槛石,底面向门外倾斜,有排水槽。石室内壁雕刻为一条连续的纹饰带。纹饰带两端为高山,山上有古树、飞瀑、深潭、草庐。山腰之间以石带相连,石带上雕饰5组图像,描绘赏画、奏乐、弈棋、读书等场景,分别以树木奇石作为间隔。石室顶部雕刻缠枝牡丹、如意云纹等图像。结合石室构建方式、形制、图像以及区位,我们推测这是一座宋元时期的崖墓,也不排除其是道教信众修行或士人读书的静室。桃源洞石室以其独特的形制和图像内涵,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丰富了宋元时期四川地区的文化遗存内容和研究资料。
刘宗连田春梅赵德云董华锋赵德云赵川董华锋张亮代丽鹃赵振江赵川卢引科
关键词:宋元时期
中国出土的蜻蜓眼式玻璃珠研究被引量:34
2012年
一前言 所谓蜻蜓眼式玻璃珠,是指以眼睛图案作为装饰的玻璃珠。在珠体上嵌入一种或数种不同于母体(Matrix)颜色的玻璃,形成一层或多层类似眼睛的效果,或在珠体上造出凸出表面的眼睛形状,形成“鼓眼”,颇似蜻蜓的复眼。
赵德云
关键词:出土眼睛
四川昭觉县四开乡石棺墓地的清理被引量:3
2016年
昭觉县四开乡地处大凉山腹地,位于四开坝子北部、307省道沿线,古代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图一)。2005年以来,我们在四开乡进行了多年度考古调查。在历年工作的基础上,2011年春季和秋季,对整个四开坝子开展了区域系统调查,新发现好谷村普拉波石棺墓地,
阿木日富伍科李媛刘灵鹤孙策胡婷婷俄比解放吉克衣各梁建荣梁建荣张倩张超王硕张亮张亮赵德云赵德云孙策刘灵鹤张家秀杨丽卢引科
关键词:石棺墓
中国出土的蚀花肉红石髓珠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蚀花肉红石髓珠起源于公元前三千纪的印度河文明,该类饰物及其制造技术在欧亚大陆传播。中国出土蚀花肉红石髓珠可分四型,通过将它们与国外的材料比对,可探究它们的不同来源及传播途径。中国出土的玻璃仿制品及蚀花肉红石髓珠对中国蜻蜓眼式玻璃珠的制造产生了影响。
赵德云
童恩正“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再思
2023年
童恩正所论“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的北段,即转折向横断山脉以前的地段,在中国学界一般称为“北方长城地带游牧文化带”,也有在其内部细化为南、北两条文化带的尝试。
赵德云
关键词:边地游牧文化横断山脉
汉唐时期中国瓷器造型中罗马文化因素的初步考察
罗马等外来文化因素,在汉唐时期这一中国瓷器的重要发展阶段,对瓷器的造型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认为,高足杯、以及扳指杯和龙柄壶器形中最引人注目的扳指、龙柄的造型,这三类器物的整体或局部,均不见于中国传统器形,而在古希腊罗马地...
赵德云
关键词:汉唐时期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