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丽鹃
- 作品数:13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晚期巴蜀文化兵器装饰性动物图像分析
- 兵器是晚期巴蜀文化遗存的重要门类,考古发掘出土数量多,个性突出,为理解晚期巴蜀历史文化提供有效媒介。通过综述巴蜀兵器研究的历程,认为前辈或侧重于单种兵器形制类型,或侧重于兵器上铸刻纹饰符号,而鲜见将二者结合者,且对纹饰符...
- 代丽鹃
- 文献传递
- 岷江上游石棺葬“旋涡纹”罐浅析
- 2007年
- “旋涡纹”罐是岷江上游石棺葬的典型器物,在此地以石棺为显著特征的考古学文化中发挥了特殊重要的作用。“旋涡纹”罐形制演变的序列脉络清晰,作为岷江上游战国到西汉时期人群及其历史记忆的象征,它的演变过程,反映出多种文化因素在此地融合消解,并不断本土化的事实以及原因。
- 代丽鹃
- 关键词: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因素
- 重庆云阳李家坝遗址2000年度发掘简报被引量:1
- 2016年
- 重庆云阳李家坝遗址2000年度的发掘除清理墓葬100余座外还获得了大量先秦时期遗存。先秦早期遗存属于"瓦渣地文化",年代为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中期。晚期遗存属于"李家坝文化",年代为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下限可至汉初)。本年度的发掘为理解峡江西区先秦时期文化与社会的变迁提供了重要资料。
- 逯德军何元洪代丽鹃黄伟黄伟霍巍赵德云罗二虎霍巍张国民李永宪常怀颖罗二虎佐佐木正治郭继艳侯波吕红亮仝涛常怀颖杨勇赵德云
- 关键词:李家坝遗址先秦时期
- 试从考古材料看《女青鬼律》的成书年代和流行地域被引量:10
- 2007年
- 《女青鬼律》的成书年代、流行地域,学界有多种不同的看法,异说甚多。本文根据考古出土铭刻材料,提出《女青鬼律》的成书年代应为东晋中期,唐以前基本上只在江南地区流行,对丧葬制度的影响主要局限在南方地区。唐宋元明时期,其流行地域和影响仍主要在南方地区而不是北方地区。
- 白彬代丽鹃
- 关键词:考古成书年代
-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桃园洞”石室调查
- 2016年
- 2012年秋季,四川大学考古实习队在武胜县开展田野实习期间,调查了该县桃源村北一处圆形石室,发现石室内壁及顶部均雕饰精美图像,随后对其进行测绘。石室开凿于崖壁,平面呈圆形,洞口暴露在外。石室下部凿出一圈平台,洞口有门槛石,底面向门外倾斜,有排水槽。石室内壁雕刻为一条连续的纹饰带。纹饰带两端为高山,山上有古树、飞瀑、深潭、草庐。山腰之间以石带相连,石带上雕饰5组图像,描绘赏画、奏乐、弈棋、读书等场景,分别以树木奇石作为间隔。石室顶部雕刻缠枝牡丹、如意云纹等图像。结合石室构建方式、形制、图像以及区位,我们推测这是一座宋元时期的崖墓,也不排除其是道教信众修行或士人读书的静室。桃源洞石室以其独特的形制和图像内涵,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丰富了宋元时期四川地区的文化遗存内容和研究资料。
- 刘宗连田春梅赵德云董华锋赵德云赵川董华锋张亮代丽鹃赵振江赵川卢引科
- 关键词:宋元时期
- 成都平原小型青铜兵器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成都平原先秦时期考古遗存中,有一批特殊的青铜兵器,其形态结构与对应的实用兵器相同,但体型比实用器小,制作粗糙,难以作为实战兵器使用。此类体小质差制品的出现,或可反映当时人群特殊的思想及行为,成为区域性文化的表征之一。
- 代丽鹃
- 关键词:青铜兵器成都平原考古遗存先秦时期性文化
- 涪陵小田溪M12出土组玉佩刍议被引量:1
- 2022年
- 涪陵小田溪M12出土有33件单个饰件,根据它们在墓葬中的位置可复原为一组组玉佩。本文通过对各组件年代、来源的分析以及与其他组玉佩比较,认为该组玉佩以玻璃珠起首的串组风格与楚地组玉佩相近,各组件主要来自楚地,少数可能出自本地,战国晚期在巴蜀本地连缀成组。小田溪M12的年代不会晚到秦乃至西汉初期,应为公元前三世纪中叶。
- 代丽鹃
- “水银阴精”镜试析
- 2024年
- 八卦镜中有一类“水银阴精”镜,具有较为固定的句式、内容和表现形式。唐代后期至五代流行早期形式,出现背景与道教和古镜灵异的观念关系密切,设计借鉴汉晋铜镜。北宋末期至南宋流行晚期形式,把水银阴精铭文和晚唐铜镜重圈布局相结合,以新的面貌再次出现,流行区域和产地以四川为主。晚唐“水银阴精”镜在宋代仍有流传,而宋代晚期形式的产品也流传到元明时期,通过参与各种生活场景获得了多重意义。
- 代丽鹃
- 关键词:镜铭
- “蜀郡西工”铜器渊源及相关问题被引量:2
- 2017年
- 目前所知汉代带有"蜀郡西工"或"蜀西工"刻铭的铜器为数不多,但这些铜器高贵奢华,主要供御用,并随着赏赐等再分配流向其他地区,最具示范效应,在汉代青铜器风格的形成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讨论"蜀郡西工"铜器品类形制的来源,认为蜀郡西工造作的铜器,在蜀郡所处的巴蜀地区先秦考古发现中并无渊源可循,这些器物并不是巴蜀传统铜器自然发展演变的结果。进而结合与其风格相近的鎏金银刻纹铜器进行详细检视。通过铭文、器形、工艺、空间分布及其渊源等方面,指出在这看似"一统"的面貌下隐藏着细节差异,总结分布形态,分析来源与背景,追踪产地线索,认为其中部分来自成都、江苏、湖南等不同产地。从"蜀郡西工"铜器入手,本文探讨和展现了汉代大一统背景下,手工业管理及地方传统共同作用下汉代铜器风格的形成。
- 代丽鹃
- 关键词:汉代
- 早期玉剑具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玉剑具指剑上的玉质附件[1],包括两种形式:一是首、茎、格连成一体的玉剑柄,金属剑茎插入柄内,例如河南淅川下寺M10出土的玉柄铁剑;二是完备的一套由四部分组成,即装在剑茎末端的首,剑茎与剑身之间的镡(格),以及剑鞘表面贯带佩剑的璏。
- 代丽鹃
- 关键词:金属佩剑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