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培

作品数:105 被引量:367H指数:9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指令性课题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9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骨折
  • 18篇再植
  • 15篇关节
  • 13篇离断
  • 13篇内固定
  • 12篇断肢
  • 11篇动脉
  • 11篇跟骨
  • 10篇再植术
  • 10篇球囊
  • 10篇球囊导管
  • 10篇跟骨骨折
  • 9篇皮瓣
  • 9篇周围神经
  • 9篇踝关节
  • 8篇肢体
  • 8篇神经再生
  • 8篇危象
  • 7篇术后
  • 6篇缺损

机构

  • 98篇承德医学院附...
  • 10篇承德医学院
  • 6篇滨州市中心医...
  • 2篇秦皇岛市第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河北省中医院

作者

  • 98篇王培
  • 34篇李小东
  • 27篇孙勃
  • 24篇高云峰
  • 24篇刘士波
  • 21篇付世杰
  • 20篇薛鑫鑫
  • 17篇于昌玉
  • 16篇严晓薇
  • 13篇姜洪涛
  • 11篇谢强
  • 7篇张擎柱
  • 6篇呼铁民
  • 6篇杜元良
  • 6篇王维
  • 6篇闫洪伟
  • 6篇李哲
  • 5篇于立志
  • 5篇那磊
  • 5篇尹晶

传媒

  • 9篇河北医学
  • 7篇中国组织工程...
  • 6篇承德医学院学...
  • 5篇重庆医学
  • 4篇中国煤炭工业...
  • 4篇河北医药
  • 4篇中华显微外科...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3篇中华手外科杂...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足踝外科电子...
  • 1篇智慧健康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2篇2025
  • 6篇2024
  • 9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9篇2018
  • 13篇2017
  • 9篇2016
  • 8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1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介绍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应用小切口间接复位,经皮置入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23例。小切口间接复位后,在胫骨内侧骨折两端建立皮下隧道,钢板经此隧道安放在胫骨内侧骨膜外,少数螺钉固定。结果:随访23例,所有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钢板固定可靠,未见断裂与松动。结论: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孙贺赵慧敏赵国军刘文涛李志怀王培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固定术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距腓前韧带解剖重建
2016年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微创技术结合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自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共计38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锚钉缝合修复,B组取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对术前、术后2年AOFAS足踝评分、患者主观感觉、距骨前移及倾斜、踝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对比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平均随访33.5月(2-5年),两组在踝关节活动度上无差异,在AOFAS评分、踝关节内翻、距骨倾斜与前移改善方面B组优于A组。结论半腱肌腱双束解剖重建较单纯锚定缝合更有利于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
杜元良肖天洁耿艳侠王培
关键词:关节镜踝关节不稳定距腓前韧带
Fogarty球囊导管在断肢再植术后动脉危象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Fogarty球囊导管在断肢再植术后动脉危象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该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断肢再植术后发生动脉危象的33例患者,30例成活,平均随访20个月,观察患肢血运、感觉及活动度。3例再次出现动脉危象,行切开探查术,将其排除。结果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优16例、良10例、差4例,优良率86.66%。结论 Fogarty球囊导管在断肢再植术后动脉危象中的应用,疗效满意。
李小东严晓薇刘士波王培
关键词:FOGARTY球囊导管离断肢体再植术动脉危象
关节镜下单通道双向原位松解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2025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通道双向原位松解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肘管综合征患者9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单通道双向原位松解术,对照组采用开放原位松解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按照顾玉东推荐的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于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小指末节两点分辨觉、尺神经肘上-肘下段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尺神经腕-小指段感觉动作电位(SNAP)及改良Bishop法评价临床疗效,用MRI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尺神经在肘关节间隙远、近端2 cm内最大横截面积(CSA)。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小指末节两点分辨觉、尺神经MCV、SNAP、Bishop评分、CSA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肘管综合征效果相近,但关节镜下原位松解术较开放原位松解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冯祝王培刘士波姜洪涛孔宇霍明艳付世杰
关键词:肘管综合征关节镜磁共振成像
肌腱粘连的预防:现状和进展被引量:17
2014年
背景:肌腱修复术后肌腱与周围组织的粘连问题一直是临床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手功能的康复。目的:介绍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粘连的现状及其进展。方法:检索1971年1月至2014年5月CNKI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Pub Med数据库有关肌腱粘连预防相关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Tendon injury;Tendon adhesions;Progress";中文检索词为"肌腱损伤;肌腱粘连;进展"。排除与研究目的相关性差及内容重复的研究,最终纳入40篇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分析肌腱自身的特性及引起肌腱粘连的原因,总结前人在预防肌腱粘连方面采用的方法及取得的效果,分析预防肌腱粘连的各种方法及材料的利弊。预防修复治疗后肌腱粘连而又不影响肌腱愈合,要针对原因从各个方面着手,通过彻底的清创、较好的手术方式、腱周组织的显微修复、药物及阻隔材料的应用、物理疗法及修复治疗后恰当的功能锻炼等多手段的综合运用来预防术后肌腱粘连的发生。
高君王维那磊姜洪涛刘士波王培
关键词:肌腱损伤肌腱粘连
踇外翻微创截骨术后绷带和克氏针固定截骨端生物力学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绷带和克氏针固定微创截骨术后截骨端最大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以及克氏针的最大应力及分布情况。方法招募1位轻中度踇外翻患者,通过其足部CT图像建立踇外翻三维有限元模型,经三维有限元技术模拟微创截骨后绷带和克氏针固定,分析固定术后足部跖屈位截骨端最大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结果绷带固定截骨端最大等效应力为7.8615 MPA,克氏针固定截骨端最大等效应力为14.253 MPA。绷带固定截骨端总位移为0.26896 mm,克氏针固定截骨端总位移为0.022779 mm。克氏针在截骨端附近的最大应力高达154.7 MPa。结论克氏针固定较绷带固定能更好维持截骨断端稳定性,但绷带固定也符合骨折二期愈合理论,对断端愈合无不利影响。克氏针本身存在应力集中现象,有潜在断裂风险。
谢强郝宇李小东王培
关键词:踇外翻绷带
示指背皮瓣联合拇指桡侧筋膜皮瓣修复拇指Ⅰ°、Ⅱ°缺损
王培赵淑卿于昌玉
前侧与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比较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中采用前侧锁定钢板与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12—2017-12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42例创伤性踝关节炎,19例术中采用前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前侧组),23例术中采用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外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踝关节功能A0 FAS评分。结果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12~24)个月。与外侧组比较,前侧组手术时间更短,切口长度更短,术后引流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侧组与外侧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与踝关节功能A0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中采用前侧锁定钢板与外侧锁定钢板固定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但前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
谢强隋磊孙宇鹏李小东刘士波王培
关键词:创伤性踝关节炎踝关节融合术外侧入路
DSA下Fogarty球囊导管在断肢(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DSA下Fogarty球囊导管在断肢(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DSA下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断肢(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患者23例,其中21例顺利成活,切口均I期愈合,1例出现急性心衰,心脏内科治疗,恢复良好。1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予以手术治疗,恢复良好。2例术后再次出现血管危象,行切开探查术,1例治疗成功,1例动脉闭塞,肢体部分坏死,行截肢术。结果:排除切开探查术的2例患者,采用Fogarty导管处理的21例患者,平均随访10个月(6~28个月),肢体血运改善,可及动脉搏动,肿胀改善,感觉改善,活动度改善。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12例、良6例、差3例,优良率85.7%。结论:DSA下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断肢(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临床疗效确定,可以避免断端再次切开探查。
李小东严晓薇刘士波王培
关键词:FOGARTY球囊导管断肢(指)再植术血管危象
3种不同神经残端处理方式对神经瘤形成的影响研究
2017年
目的分析3种不同神经残端处理方法在预防神经瘤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只健康的成年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并将60只实验动物平均分为实验1组、实验z组和实验3组,将3组实验动物神坐骨神经远端切断,然后采用经神经鞘膜闭合法对实验1组大鼠实施神经残端处理,采用残端高频电刀焦化法对实验2组大鼠实施神经残端处理;采用肌内移植法对实验2组大鼠实施神经残端处理。结果切断后2周、4周实验1组大鼠和实验2组大鼠的神经残端形态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明显优于实验3组(P〈0.05)。切断后2周,三组实验大鼠的坐骨神经自切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周、6周实验1组和实验2组坐骨神经自切指数均较实验3组大鼠高(P〈0.05),下肢形态及肌肉萎缩程度比较也存在差异。结论采用神经鞘膜闭合法可有效预防神经瘤的形成,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高云峰高建国耿艳霞王培
关键词:神经瘤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