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环荣

作品数:30 被引量:158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肝炎
  • 8篇衰竭
  • 8篇肝衰
  • 8篇肝衰竭
  • 8篇肝硬化
  • 7篇病毒
  • 5篇血浆
  • 5篇血浆置换
  • 5篇细胞
  • 5篇慢性
  • 5篇抗病毒
  • 5篇急性肝
  • 5篇急性肝衰
  • 5篇急性肝衰竭
  • 5篇丙型
  • 5篇丙型肝炎
  • 4篇血液滤过
  • 3篇弹力
  • 3篇血浆置换联合...
  • 3篇血栓

机构

  • 25篇河南省人民医...
  • 3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29篇侯环荣
  • 25篇尚佳
  • 23篇康谊
  • 14篇曾艳丽
  • 11篇丁岗强
  • 10篇魏君锋
  • 9篇李玉魁
  • 8篇肖二辉
  • 8篇曹永革
  • 8篇刘俊平
  • 6篇毛重山
  • 6篇靳秀
  • 5篇梁首勤
  • 3篇曹青
  • 3篇高飞
  • 2篇王茹真
  • 2篇康艳红
  • 2篇殷辉
  • 2篇彭真
  • 1篇戴列军

传媒

  • 6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肝博士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白细胞介素-7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观察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白细胞介素-7(IL-7)的表达水平,并检测重组人IL-7对腹水中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84例,其中肝硬化合并单纯腹水患者51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33例,常规采集外周血和收集腹水,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和腹水中IL-7的水平。分选腹水中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使用重组人IL-7刺激培养,检测CD4^+T淋巴细胞增殖、关键转录因子mRNA以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检测CD8^+T淋巴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颗粒溶素mRNA和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利用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检测CD8^+T淋巴细胞的细胞杀伤和非细胞杀伤功能的变化。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Studentt检验进行两组数据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刺激前后数据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两组间数据比较,使用Wilcoxon配对检验进行刺激前后数据比较。结果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组和肝硬化合并单纯腹水组患者血清IL-7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1±1458)pg/ml比(4768±1128)pg/ml,P=0.412),而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IL-7的水平较肝硬化合并单纯腹水患者显著降低[(792.1±126.4)pg/ml比(966.4±155.8)pg/ml,P<0.01]。重组人IL-7刺激可促进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加CD4+T淋巴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干扰素-γ的分泌,亦可增加CD8+T淋巴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颗粒溶素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CD8^+T淋巴细胞分泌干扰素-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重组IL-7刺激可增加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CD8^+T淋巴细胞的细胞杀伤功能和非细胞杀伤功能,
侯环荣潘寒寒李玉魁魏君锋康艳红毛重山尚佳康谊
关键词:肝硬化腹膜炎腹水白细胞介素-7T淋巴细胞
血栓弹力图评价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价值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分析肝硬化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表现。方法肝硬化患者107例,肝功能Child A级36例为Child A级组,Child B级38例为Child B级组,Child C级33例为Child C级组,监测3组TEG并比较分析。结果 Child C级组TEG中R值[(6.20±1.88)min]、K值[(4.10±2.03)min]高于Child A级组[(4.45±1.21)、(2.37±1.58)min]和Child B级组[(5.12±1.56)、(3.25±1.02)min],LY30(0)、MA[(25.20±6.51)mm]和Angle[(41.42±10.27)deg)]低于Child A级组[(0.80±0.11)%、(59.30±7.30)mm、(62.67±10.20)deg]和Child B级组[(0.60±0.17)%、(36.80±5.84)mm、(50.87±9.68)de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可反映肝硬化患者凝血紊乱状况,TEG参数异常间接反映了病情严重程度。
曾艳丽靳秀高飞王茹真侯环荣魏君锋尚佳康谊
关键词:肝硬化血栓弹力图凝血CHILD分级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关肝损伤患者自然杀伤细胞亚群的比例和功能变化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分析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相关肝损伤患者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比例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入组17例健康对照者、2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肝损伤患者、21例IM合并肝损伤患者,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56^(+)CD16-、CD56^(+)CD16^(+)、CD56-CD16^(+)3个NK细胞亚群比例。PBMC分别与721.221细胞、K562细胞、P815-Ab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中CD107a的表达和CD16平均荧光强度(MFI)。使用抗IL-15中和抗体刺激IM合并肝损伤患者PBMC,观察NK细胞功能变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配对t检验。结果:CD56^(+)CD16-NK细胞在IM合并肝损伤组(7.36±0.92)%和IM无肝损伤组(10.67±1.37)%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02±2.51)%(P<0.05),IM合并肝损伤组CD56^(+)CD16-NK细胞比例低于IM无肝损伤组(P<0.0001)。CD56^(+)CD16^(+)NK细胞在IM合并肝损伤组(62.03±8.78)%和IM无肝损伤组(44.74±13.03)%的比例高于对照组(40.74±10.15)%(P<0.05),IM合并肝损伤组CD56^(+)CD16^(+)NK细胞比例高于IM无肝损伤组(P<0.0001)。CD56-CD16^(+)NK细胞比例在3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血浆IL-15在IM合并肝损伤组(309.1±68.00)pg/ml的水平明显高于IM无肝损伤组(269.6±53.57)pg/ml和对照组(257.4±73.93)pg/ml(P<0.05)。NK细胞通过不同受体介导杀伤相应靶细胞后,IM合并肝损伤组NK细胞中CD107a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IM无肝损伤组和对照组(P<0.05),CD16 MFI明显低于IM无肝损伤组和对照组(P<0.05)。抗IL-15中和抗体刺激IM合并肝损伤患者PBMC后,NK细胞中CD107a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IM合并肝损伤患者中存在NK细胞亚群失衡和功能增强,IM合并肝损伤患者中IL-15水平升高可能增强NK细胞的毒性作用。
侯环荣康谊
关键词: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损伤自然杀伤细胞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并发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特点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的联合治疗过程中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慢性丙型肝炎患者82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每周一次,联合利巴韦林15mg·kg-1·d^-1,治疗4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周、治疗结束(48周)和随访24周(72周)检测患者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抗体、自身抗体谱、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分析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和临床特点。用SPSS11.5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爿。检验/精确概率检验。结果8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抗病毒治疗48周时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者11例,占13.4%;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占3.7%;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17例,占20.7%;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18例,占22.0%。抗病毒治疗前、后IgG值甲状腺正常组分别为(12.95土3.32)g/L和(14.84±2.61)g/L、补体c4分别为(0.22±0.08)g/L和(0.26士0.09)g/L,治疗后IgG、C4显著升高,,值为10.458和6.835,P值为0.002和0.011;IgM分别为(1.00±0.42)g/L和(0.86±0.48)g/L,治疗后显著降低,F=9.106,P=0.003。甲状腺功能异常组治疗前、后IgG分别为(14.75±5.18)g/L和(16.19±5.14)g/L、补体c4分别为(0.22±0.08)g/L和(0.26±0.09)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以及抗病毒治疗48周时甲状腺正常组和异常组免疫球蛋白以及补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异常组和正常组病毒学应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48周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引起的甲状腺疾病以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自身抗体异常为主,甲状腺疾病的发生与否与自身抗体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陛。
刘俊平侯环荣康谊尚佳曹永革梁首勤靳秀
关键词:治疗学干扰素Α-2A甲状腺疾病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18例何首乌所致肝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TNF-α、IL-6、IFN-γ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18例何首乌所致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TNF-α、IL-6、IFN-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18例何首乌所致药物性肝衰竭患者作为肝衰竭组,再选择36例...
侯环荣尚佳康谊李玉魁曾艳丽丁岗强毛重山肖二辉
关键词: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何首乌肝衰竭
诊断肝纤维化不再痛苦
2014年
目前,肝脏活体组织检查(肝活检)仍是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但因其有一定的创伤性,难以多次进行,且存在取样误差和病理读片的主观性太大等一系列问题,临床上亟需能够动态、准确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无创检查方法。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侯环荣尚佳
关键词:肝纤维化程度病理读片成像技术金标准肝活检
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肝衰竭并肝性脑病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肝衰竭并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肝衰竭并肝性脑病患者,在综合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予PE联合HF治疗,观察对肝性脑病不同分期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PE联合HF治疗后,患者消化道症状均有所改善,黄疸减轻,精神神经症状均有所好转,其中Ⅰ期肝性脑病35例、Ⅱ期17例、Ⅲ期4例均神志转清、扑翼样震颤消失、氨臭味消失,Ⅱ期1例、Ⅲ期3例、Ⅳ期1例精神神经症状减轻、昏迷变浅,Ⅲ期3例、Ⅳ期5例无变化;治疗后TBIL、ALT、AST、血氨、UREA、C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钾、钠、氯、钙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88.41%,不良反应发生率14.02%,经对症处理均缓解并完成PE联合HF治疗。结论 PE联合HF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肝衰竭并肝性脑病的方法。
侯环荣尚佳康谊李玉魁梁首勤曹永革曾艳丽彭真殷辉
关键词:血浆置换血液滤过肝衰竭肝性脑病
血栓弹力图评价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肝硬化患者常规凝血项目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表现,分析比较常规凝血和血栓弹力图在肝硬化患者中的特点;方法 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外周血常规、常规凝血功能(包括...
曾艳丽靳秀高飞王茹真侯环荣魏君锋尚佳康谊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肝硬化凝血CHILD分级
失代偿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脾切除术后抗病毒疗效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4年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多数难以耐受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行肝移植术,因为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干扰素治疗对于进展性肝硬化的患者列为禁忌证[1]。所以,通常认为失代偿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适用于干扰素加利巴韦林的联合治疗,不作为抗病毒治疗的依据是源于人们担心治疗可能会进一步使病情恶化。然而,这只是基于临床判断,并无相应的数据支持。事实上,许多失代偿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通过临床干预,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实验室指标,使之具备抗病毒的条件。本研究对10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通过脾切除术纠正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术后2~12周开始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程1年,随访48周,分析治疗结局及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肖二辉曹永革康谊魏君锋曹青刘俊平丁岗强侯环荣尚佳
关键词:脾切除术后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性影响因素聚乙二醇干扰素
丙型肝炎肝硬化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的抗病毒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我们对24例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进行了治疗,通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纠正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术后2~4周开始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程1年,随访24周,现报道如下。
肖二辉曹青曹永革康谊魏君锋刘俊平丁刚强侯环荣尚佳
关键词:丙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抗病毒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