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岗强
- 作品数:37 被引量:124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重症肝炎CRRT中置换液剂量同CRRT清除能力及效果的相关性
- 2014年
- 通过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血浆置换(PE)对终末期重症肝炎合并肾衰竭患者炎症及肾功能指标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置换液剂量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2011年6月~2013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24例终末期重症肝炎合并肾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将24例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12)。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和PE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的基础上加用CRRT。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的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炎症指标hs-CRP、IL-6及TNF-α,肾功能指标BUN、SCr均明显下降(r=11.136、9.261、10.919、8.056、3.669,P<0.05),且观察组的炎症指标及肾功能指标比同期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19.432、12.950、20.597、19.757、15.738,P<0.05)。12例观察组中35 mL/(kg·h)组、65 mL/(kg·h)组、100 mL/(kg·h)组各4例;肾功能指标BUN、SCr水平与置换液剂量均不存在相关性(r=0.3246、0.3158,P>0.05)。结论 CCRT联合PE可降低终末期重症肝炎合并肾衰竭患者的hs-CRP、IL-6、TNF-α、BUN及SCr水平,改善预后,置且换液剂量对CCRT没有明显的影响。
- 丁岗强高飞靳秀康谊刘俊平尚佳
- 关键词:重症肝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浆置换
- 重症肝炎CRRT中置换液剂量同CRRT清除能力及效果的相关性
- 丁岗强康谊尚佳
- 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前S1区结合蛋白的分离鉴定
- 目的:
通过对HepG2细胞膜上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S1区(preS1)结合蛋白的分离并进行质谱鉴定,以及对preS1与鉴定出的蛋白在细胞膜水平上和体外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 丁岗强
- 关键词:S1蛋白结合蛋白包膜蛋白质谱鉴定入侵机制
- 新型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小分子多肽
-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小分子多肽,本发明属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根据B型HBV包膜蛋白氨基酸序列特征,设计乙型肝炎病毒B基因型包膜蛋白前S1区2-48位、2-38位和2-28位氨基酸序列多肽,在HBV感染的HepRG细...
- 唐霓黄爱龙张文露胡源丁岗强
-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通过Toll样受体4促进HepG2.2.15细胞的侵袭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促进HBV相关肝癌细胞系HepG2.2.15细胞侵袭的效应及Toll样受体4(TLR4)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应用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HepG2细胞和HepG2.2.15细胞中TLR4的表达水平。TLR4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转染HepG2.2.15细胞以沉默TLR4,并用重组HBcAg刺激培养,利用Transwell嵌入式平板培养法观察细胞侵袭,并检测培养细胞中TLR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培养上清液中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据资料不同分别采用Studentf、One-WayANOVA和SNK-q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epG2.2.15细胞中TLR4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HepG2细胞中明显升高。TLR4siRNA转染可显著降低HepG2.2.15细胞中TLR4的表达水平。抑制TLR4表达和(或)HBcAg刺激均不影响HepG2.2.15细胞增殖。但是,HBcAg刺激可显著提高HepG2.2.15细胞侵袭能力和促炎细胞因子(包括干扰素Y,白细胞介素1D、6、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HBcAg刺激后的侵袭细胞数[(386±36)个]较未刺激组[(98±10)个]明显增加(P=0.0002);而抑制TLR4表达可显著降低HBcAg介导的细胞侵袭[(205±16)个对比(386±36)个],P=0.0013。同时,HBcAg刺激可增加HepG2.2.15细胞中MyD88和TLR衔接蛋白的表达,而TLR4基因沉默可抑制HBcAg诱导的MyD88的表达升高,但对TRIF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HBcAg可促进HepG2.2.15细胞的侵袭,TLR4/MyD88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诱导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参与这一过程。
- 侯环荣康谊李玉魁曾艳丽魏君锋丁岗强彭真尚佳
- 关键词:乙型TOLL样受体4肝癌细胞系
-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极快速病毒学应答基因1型慢丙肝初治患者36周疗效观察
- 目的 观察极快速病毒学应答基因1型慢丙肝初治患者接受36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基线HCV-RNA水平>4000001U/ML,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
- 丁岗强康谊尚佳刘俊平魏群锋肖二辉曾艳丽
- 关键词:丙型干扰素类病毒学应答
- sofosbuvir/ledipasvir方案治疗HCV 6a型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 探讨sofosbuvir/ledipasvir(SOF+LDV)治疗HCV6a型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纳入2014年10月到2016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及南方医院感染科就诊的63例HCV6a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将所纳入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SOF+LDV12周、PEG-IFN联合利巴韦林(PR)24周抗病毒治疗。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终止后随访检测HCVRNA,评价病毒学应答。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结果 PR组和SOF+LDV组患者的快速病毒学应答率(85.3%vs100%)、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94.1%vs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OF+LDV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96.4%,显著高于PR组的73.5%(χ2=4.38,P=0.036)。PR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SOF+LDV组(χ2=7.54,P=0.006)。SOF+LDV组后续随访有1例肝硬化患者发生小肝癌。而PR组至随访截止时间无1例患者发生肝癌。结论 SOF+LDV12周治疗HCV6a型慢性丙型肝炎是高效和安全的,但肝硬化患者应注意检测肝癌的发生。
- 李威康谊丁岗强尚佳周元平
- 关键词:基因型持续病毒学应答
- 预防感染用消毒装置
- 预防感染用消毒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常规预防感染用消毒装置人工将药液装进喷雾器进行喷撒,或直接用筒装消毒剂进行喷射,这种消毒方式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并且当多种消毒液进行混合消毒的时候,消毒液混合不均匀导致药效无法完全发挥,并且...
- 高飞李珂曾艳丽卢喜玲潘寒寒丁岗强
- 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标准化抗病毒再治疗疗效观察
- 2013年
- 目的对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给予标准化抗病毒治疗方案并观察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以及门诊就诊的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资料,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每周1次,联合利巴韦林15mg/kg,1次/d,治疗48周。治疗基线状态检测基因分型、HCV RNA。分别于治疗第4、12、24周,治疗结束(48周)和结束后24周(72周)检测HCVRNA。计量资料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_2检验或精确概率检验。结果共收集235例患者资料,经过标准化抗病毒再治疗,235例患者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复发分别为140例(60.0%)、182例(77.4%)、197例(83.8%)、160例(68%)、37例(15.7%)。复发组患者的RVR、EVR、ETVR、SVR、复发率均高于无应答患者。基因1型HCV感染患者的RVR,EVR、ETVR、复发率均低于非基因1型患者。治疗中实现RVR和EVR的患者最终SVR、ETVR显著高于未实现RVR和EVR患者,复发率却低于未实现RVR和EVR患者。结论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熳性丙型肝炎患者经过标准化抗病毒再治疗有效率较高,其中病毒基因分型、治疗中病毒学动力学变化是预测疗效重要因素之一。
- 刘俊平康谊尚佳丁岗强肖二辉魏君峰曹青
- 关键词:干扰素类病毒学应答
- HepG2细胞膜上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结合蛋白的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采用pull down技术研究preS1在HepG2细胞膜上的结合蛋白。以原核表达的GST-preS1融合蛋白为探针蛋白,与生物素标记的HepG2细胞裂解液进行pull down试验分离与preS1结合的膜蛋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epG2细胞膜上有一大小约110kDa蛋白(p110)与preS1结合。通过对比实验证明该蛋白具有较好的组织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研究结果显示该蛋白是HepG2细胞膜上与preS1结合的蛋白,可能与HBV的早期感染过程有关。
- 丁岗强张君杨凤杨键向光明唐霓黄爱龙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结合蛋白P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