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超
- 作品数:68 被引量:612H指数:1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4年版)
- 2024年
- 1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约10%的育龄妇女患有EMT~([1]),进行性加重的疼痛、月经异常、不孕、高复发率等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EMT的主要治疗目标是减灭和消除病灶,减轻和消除疼痛,改善和促进生育,减少和避免复发。中医药治疗EMT有独特优势,中西医结合诊治EMT疗效确切,可以减轻和避免现代医学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辅助生殖技术的不良反应、副反应,同时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模式突出了个体化诊疗的特点,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中华中医药学会赵瑞华冷金花孙伟伟廖星鹿群彭超李晓燕宋殿荣梁雪芳师伟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
-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肾积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 彭超李伟薛晴徐嘉宁曾诚黄艳宋晗陆叶龚侃周应芳
- 囊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腹腔镜手术治疗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囊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腹腔镜手术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例囊性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5例患者均有痛经,平均年龄28.2岁,均施行了腹腔镜下病灶去除术,术后病理均提示子宫腺肌病,术后症状均得到缓解且无复发,1名患者术后自然妊娠并足月阴道分娩。结论:腹腔镜下病灶去除术是囊性子宫腺肌病的一种可行的治疗手段。
- 彭超宋晗黄艳薛晴周应芳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腹腔镜手术
- 异位妊娠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策略及预后被引量:20
- 2017年
-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治疗分为期待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方法。异位妊娠的处理趋向于保守治疗,其中以甲氨蝶呤(MTX)为主的药物治疗和腹腔镜手术为主流治疗方式。对输卵管妊娠患者只要对侧输卵管大致正常,输卵管开窗术或切除术对日后生育力影响相似。三种方法适应证选择恰当,治疗成功后患者两年内宫内孕率相似。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近年来明显增多,中国2016年已经出台相应专家共识可参考使用。
- 彭超周应芳
- 关键词:生育力甲氨蝶呤腹腔镜
-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53
- 2020年
- 目的研究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妇科良性疾病行腹腔镜手术且病理诊断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24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DIE组(94例)和非DIE组(146例),分析比较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及盆腔病灶解剖分布特点的关系。结果(1)240例盆腔内异症患者中DIE患者94例,DIE在盆腔内异症中的发生率为39.2%(94/240)。94例DIE患者术前诊断44例,术前诊断率为46.8%(44/94)。(2)与非DIE组患者比较,DIE组患者继发痛经[分别为53.2%(50/94)、38.4%(56/146),P=0.033]、肛门坠胀[分别为43.6%(41/94)、28.1%(41/146),P=0.013]、性交痛[分别为39.4%(37/94)、18.5%(27/146),P=0.001]、经期腹泻[分别为33.0%(31/94)、15.8%(23/146),P=0.002]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与非DIE组患者比较,DIE组患者妇科检查中子宫固定不活动[分别为21.3%(20/94)、6.8%(10/146),P=0.001]、宫骶韧带触痛结节[分别为26.6%(25/94)、6.2%(9/146),P<0.01]、后穹隆触痛结节[分别为19.1%(18/94)、4.8%(7/146),P<0.01]、阴道壁蓝色结节[分别为6.4%(6/94)、0(0/146),P=0.003]检出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94例DIE患者共计162个DIE病灶,分别为:宫骶韧带88个(54.3%,88/162),阴道直肠隔41个(25.3%,41/162),直肠14个(8.6%,14/162),膀胱4个(2.5%,4/162),输尿管6个(3.7%,6/162),阴道壁7个(4.3%,7/162),子宫直肠陷凹2个(1.2%,2/162)。94例DIE患者中有43例(45.7%,43/94)同时存在两个及以上DIE病灶。DIE组患者合并卵巢型内异症囊肿者69例(73.4%,69/94),共计103个卵巢型内异症囊肿,1个卵巢内有1~9个异位囊腔。(5)与非DIE组患者比较,DIE组患者子宫直肠陷凹完全封闭的发生率高[分别为76.6%(72/94)、19.2%(28/1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IE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发生率较高,但术前诊断率不高�
- 郑玉梅彭超陆叶邓婷李瑞瑞周应芳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骨盆痛腹膜直肠子宫陷凹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长期管理认知及接受情况调查
- 2024年
- 目的调查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对长期管理的认知及接受情况,为构建、实施科学有效的EM长期管理方案,提高EM长期管理接受度和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EM患者进行调查,收集EM患者长期管理认知情况、接受情况。结果纳入的252例EM患者长期管理了解程度总分为(16.02±3.85)分;患者了解长期管理的途径主要是医务人员;EM患者对长期管理的疗效期望值较高,评分为(8.45±1.27)分;情绪管理是最重要的管理方式。247例(98.01%)EM患者有接受长期管理的意愿,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相信长期管理对治疗我的疾病有帮助”。168例(66.67%)患者既往接受过EM长期管理,“减灭和消除病灶”是最主要的管理目的,采取最多的管理方式是“药物管理”;未曾接受过EM长期管理最主要的原因为“我从未听说过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结论EM患者对长期管理的整体认知度偏低,但对长期管理的接受意愿较高。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需要加强EM长期管理的科普宣传,同时要综合患者病情及治疗需求,结合药物、生活方式、饮食、运动、情绪等因素,基于循证证据及中医“治未病”思想制订管理方案,提高并满足患者对管理疗效的期待,提升EM长期管理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 刘瑞雪王子衿赵瑞华廖星彭超金华武颖孙伟伟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认知度接受度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雌激素合成通路调控机制的研究
- 薛晴周应芳曾诚彭超尹玲肖豫周妍徐嘉宁吴培莉于晓兰杨秀丽李昕尚鶄
-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其引起的不孕和疼痛严重影响妇女生殖能力和生活质量。作为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本病病因学说众多,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仍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研究内异症中重要的启动调节子类固醇...
- 关键词: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雌激素依赖性疾病药物治疗
- 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管理被引量:20
- 2022年
-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慢性复发性疾病,年复发率约10%。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一般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是内异症最常见的复发类型,也是导致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治疗原则基本遵循初始治疗,但应个体化。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常用药物有孕激素类、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复方口服避孕药物及中医中药等。有些药物比如地诺孕素可以使复发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明显变小甚至消失,从而免去了患者承受再次手术的风险,近年来广泛推荐使用。再次手术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更大,术后仍易复发,部分患者也可选择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对合并不孕者首先推荐辅助生殖技术。药物维持治疗及长期管理是减少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的关键。业已证明,长期使用孕激素类、Gn RH-a和复方口服避孕药等均可预防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
- 彭超周应芳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长期管理
-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79例诊治分析
- 目的 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179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平均发病年龄33.8岁,平均发...
- 黄艳彭超徐海燕宋晗薛晴周应芳
- 关键词: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手术
- 要重视青少年子宫腺肌病的早期诊治被引量:2
- 2023年
- 青少年子宫腺肌病并不少见,主要症状是痛经和月经过多,一般是进展性疾病。本文从病因、高危因素、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与大家一起探讨青少年子宫腺肌病,并呼吁大家要重视青少年子宫腺肌病的早期诊治。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青少年子宫腺肌病。青少年子宫腺肌病的治疗不仅要缓解疼痛、减少出血,还要注重延缓疾病进展。子宫明显增大或合并子宫肌瘤者,推荐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配合"反向添加"作为长期维持治疗直至尝试生育。青少年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长期用药时更应注意不良反应。各种药物的疗效及适应证和禁忌证存在区别,选择药物治疗时需个体化。
- 彭超周应芳
- 关键词:月经过多长期用药子宫腺肌病早期诊治合并子宫肌瘤生长发育阶段